【主題書摘】啊!脖子好像有點怪怪的呢......漂洋過海的蟲落族傳奇 「蟲落」這支神祕部族與生活在江南地區的山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許正是因為當時漢人與山越之間的對立,導致妖魔化了對山越的認知。這種扭曲的想像隨著時代變遷,傳播到了全世界,各自演化出恐怖又迷人的傳說。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沒有什麼依據。 【主題書摘】啊!脖子好像有點怪怪的呢......漂洋過海的蟲落族傳奇 2021/08/13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主題書摘】啊!脖子好像有點怪怪的呢......漂洋過海的蟲落族傳奇
【主題書摘】中元節子時,你敢回頭嗎? 「今天中元節還想要趴趴走!護身符要記得戴!」 顧不得老媽的嘮叨,阿翔一溜煙跑出家門,來到一座廢棄多年的遊樂園,大門口的繽紛彩繪已鏽蝕斑斑,雜草長至半人高,幾隻野貓在草叢間閃現...... 【主題書摘】中元節子時,你敢回頭嗎? 2021/08/13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主題書摘】中元節子時,你敢回頭嗎?
VOP Issue 30:美援視覺性──農復會影像專題 U.S. Aid Visuality: The JCRR Issue 本期我們重返影響台灣戰後發展至關重要的美援年代,尋索過往在台灣影像歷史視野中遺落、但卻十分關鍵的美援時期台灣視覺歷程──「農復會」的影像檔案。 成立於1948年、以推行「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改革與農業政策聞名的農復會(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JCRR),被認為是奠定二十世紀「台灣經驗」基礎的重要推手。然而很少人留意,這一農經專業的美援機構,在1950至60年代拍攝了大量的照片、幻燈、電影,並生產各種圖像、圖表、圖冊與海報,在冷戰年代與美援宣傳機制緊密連結,深深參與了戰後「台灣(視覺)經驗」的構成,影響著我們的視覺文化發展。 冷戰與美援如何形塑台灣的影像與視覺感知?本期專題透過採集考察眾多第一手的農復會早期攝影檔案、底片、圖像、影片與文獻資料,揭載鮮為人知的美援年代視覺工作,追尋這一段逐漸隱沒的戰後台灣攝影與美援視覺性的重要經歷。 閱讀更多關於VOP Issue 30:美援視覺性──農復會影像專題 U.S. Aid Visuality: The JCRR Issue
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一本批判論析台灣攝影史的專著首度問世! 十六個篇章,橫跨一百五十年來的在地視覺場景 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的研究書寫首度集結發表! 本書集結影像史研究者張世倫近十年來的攝影史研究書寫,重返檔案文獻與歷史事件,以批判性的目光,帶領讀者細細觀察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蜿蜒流動,反思「攝影史」的形構歷程。 所謂的「攝影史」究竟如何建構?如何變化?如何可能?攝影在台灣的實踐與想像,形成了什麼樣的「攝影史」? 作為攝影史論著,本書獨到之處,正是敏銳地提出「台灣攝影史」構造本身的問題意識,以文化研究的觀點,藉由踏查攝影在台灣歷史中的開展,細膩地審視歷史形構的細節,呈現出攝影史敘事多樣而複雜的潛在空間──「複數」的攝影史。 閱讀更多關於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 1604年秋天,三艘荷蘭克拉克大帆船來到澎湖灣,和明朝對戰、在東亞劫掠,從此改變了澎湖與台灣的命運。 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人相繼東來,交織成無比複雜,精彩萬分的悲喜劇。 海盜與海商勾心鬥角,日本豐臣秀吉想征服世界而征戰朝鮮, 明朝大將帶領水師對戰荷蘭紅毛船,歐洲崛起大國將內部戰爭延伸至海外殖民地。 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場戰爭、每一次交易的背後, 都有著曲折豐富、精彩無比的故事,在此時此刻,交會於澎湖。 故事,必須先從澎湖說起。 本書特色 ◆繼《有溫度的台灣史》、《1624,顏思齊與大航海時代》,再一次透過島嶼視角出,發書寫台灣起始之作 ◆以東亞為主體,重新看待大航海時代 ◆李其霖|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江柏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徐泓|東吳大學歷史系教授及暨南國際大學退休榮譽教授) 聯合推薦 閱讀更多關於澎湖灣的荷蘭船:十七世紀荷蘭人怎麼來到臺灣
EP 2:兼愛篇 在日本長大的由理嚮往著Facebook群組那些自由多元、又有自我風格的加州生活,她搬到舊金山,想跟男友Julian在三層樓合租公寓“高巢"一起生活,Julian是房東、也是社群領袖,他致力於創造一個對多邊戀者友善的世界,即使Julian的“元配"Sophie一點也不友善,她嫉妒心重還試著殺掉“全家人"……,種種逆境,由理都克服了,直到Julian一個人去不丹旅行,回來卻帶了一個未婚妻……。 ★南方家園電子書先行的出版實驗★ 閱讀更多關於EP 2:兼愛篇
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 歡迎光臨二十一世紀日本殘存的最後祕境 歷時五年追蹤調查,揭開日本漁業的另一面 「寫作者工作的醍醐味,在於深入人間世以外的魔境,將眼前開展的未知風景擷取回來。那樣的場所就在生活的極近之處,以幾乎原始的狀態保留著,而我們每天食用從那裡送來的海中美食,過著日子。暴力團沒有媒體所說的那麼黑暗,但你也不會想到:為暴力團與你我之間的差異搭起橋樑的,是海鮮。」 先前隻身潛入福島第一核電廠,完成黑道與核電廠共生關係調查的鈴木智彥,這回運用他對黑道的認識及相關人脈,循線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這趟單槍匹馬的採訪旅程,從岩手和宮城的三陸鮑魚盜採題材展開,並由此進入東京築地市場臥底四個月。接著前往北海道調查「黑鑽石」海參盜採,再以描繪千葉的「暴力之港」銚子,作為漁港城鎮被黑影壟罩的縮影呈現。爾後再訪北海道東端的根室,挖掘爬梳了當地盜魚傳統的來龍去脈。踏查足跡最終抵達九州、台灣及香港,拼湊出鰻魚國際走私網絡。 閱讀更多關於魚與黑道:追蹤暴力團的大金脈「盜漁經濟」
六月主題書摘 從黑暗中閱讀的童稚之眼中,我們看見了什麼?太陽王路易十四成就凡爾賽宮背後的動機為何?你知道肛塞本來是用來治療的工具嗎? 代代相傳的排灣族口傳歷史,與日本外交文件及當時新聞報導有怎麼樣的不同見解?六月書摘專題:讓我們從歷史看見故事。 六月主題書摘 2021/06/21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六月主題書摘
【主題書摘】一○○號。我們特以這簡訊通知你 馬芳的位置就在辦公室進來靠門口的地方。在除舊布新的新年前夕,她在玻璃門上以噴罐寫下祝福我們的泡沫字體。一株壞了幾顆燈泡的耶誕樹還立在門邊,閃著殘缺的光線。樹下的飾品她還不肯收拾,散落著成堆的塑膠麋鹿還有保麗龍禮盒,掛在牆邊的雷射彩帶七零八落,老是絆住經過的人的腳,引來一聲驚呼。 這個女人是不是太閒了呢?她雙手攙扶著美耐板置物櫃緩緩起身,將全身重量交由櫃底的四個滑輪引身而立,屁股朝著這頭伸了一個懶腰,露出裙子與襯衫中間那一塊皮膚。不。那不是皮膚,而是一種肉色的束腹。又打了一個哈欠。走過她前方的人抱著一疊卷宗,弓著身子以下巴緊緊壓住。會不會有人這樣想,我這個主管交待給她的工作是否少的別有用心。她雙腿開開的在那裡扭來扭去,什麼體力活動讓她如此疲累?我想不通,也許是連假前的耶誕布置活動。她抬起一隻穿上絲襪的腿,拉直那貧瘠的曲線,似在專注感受下盤的肌力有何不對勁。沒有引人側目的問題,我肯定她本來就想要引人側目。 「偷偷摸摸的在聊什麼?」新的標籤在螢幕底下閃爍了起來,鮑伯兩個字要求加入了這個談話。 【主題書摘】一○○號。我們特以這簡訊通知你 2021/06/21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主題書摘】一○○號。我們特以這簡訊通知你
【主題書摘】蘿莉是純真的,大叔是腹黑的——看不見的歐洲史 亞伯拉德說服了自己的同事──海洛薇茲的舅舅,讓自己到他們家去教學。這位舅舅對這個大神學家極度信任,將自己外甥女的教育、風紀全盤交托,甚至還說了「不聽話好好學習就教育一下她」之類的話,亞伯拉德後來在自傳中寫:「這傢伙心思簡單,就算他將一隻溫馴的綿羊送給饑餓的野狼託管,我也不會覺得疑惑。」 【主題書摘】蘿莉是純真的,大叔是腹黑的——看不見的歐洲史 2021/06/21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主題書摘】蘿莉是純真的,大叔是腹黑的——看不見的歐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