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讀字小波活動總表

從台灣志怪故事本、布袋戲流行文化到克蘇魯奇幻在地化,獨立出版讓故事暢所欲言;鈍感力老爸、亞斯倡議中二青年,還有逗趣準社工,分享心靈不祥和的人生旅程......

讀字小波活動總表

最新情報

讀字大浪活動總表

網路人氣BL漫《Day Off》作家首次紛絲同樂會!大稻埕區、緬甸街飲食文化與百年藥櫃九帖湯,特色生活文化的食色香書寫!從課綱、國文課本、高中哲學談論教育議題的論壇 ,還有文學、社會、心理......等你來參與!

讀字大浪活動總表

最新情報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高於夏──純粹早熟的少年演員

「閱閱遇事」集結四位演出者——陳昭淵、陳小乖、劉子華、高於夏,當詩人兼設計師遇到調酒師、當總編輯遇上演員,各自在不同領域扮演創作者的他們,如何交流、認識彼此,又將為彼此帶來怎樣的嶄新體驗?

用年少的眼睛觀望世界

  電影〈野雀之詩〉在2020年上映,在片中以小男孩視角描繪成人世界的殘酷,隨著山野裡與都市中的場景切換,看著祖母的年邁老去,與母親在生活與感情的不順遂,沉默的他,於是用自己的方式靜靜長大。

  電影裡飾演小男孩的演員,便是現年十四歲的高於夏。他是學生,也是演員與足球選手,他有超乎年齡的早熟心智,喜愛閱讀,也熱衷戶外運動。在父親高翊峰的文學薰陶下,他也接觸到了許多超齡的文學影視作品。

  在「閱閱遇事」的節目中,我們安排這樣的少年,與在出版界深耕多年的南方家園總編輯──劉子華進行互動,這樣的衝突,會造成什麼樣的激盪與火花呢?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高於夏──純粹早熟的少年演員

出版現場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劉子華,在南國的家園堅定發聲

撰稿/黃紫寧    攝影/孫得欽

「閱閱遇事」集結四位演出者——陳昭淵、陳小乖、劉子華、高於夏,當詩人兼設計師遇到調酒師、當總編輯遇上演員,各自在不同領域扮演創作者的他們,如何交流、認識彼此,又將為彼此帶來怎樣的嶄新體驗?

南方家園出版社,在時代的路口為文化留影

  南方家園出版社,是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獨立出版社,出版的書除了與文化探討、歷史、經典文學、詩散文等作品外,還包含了許多較少為人知的議題,如生態藝術、公平貿易、循環經濟等,此外,南方家園也出版了許多與中東議題或加泰隆尼亞、非洲、拉美與土耳其等非主流的翻譯文學作品。其中甚至不乏在作者母國被禁止出版,甚至至今仍在獄中的作者。

  建立這個選書特別出版社的人,便是總編輯劉子華。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擔任財經記者,那時,見識了身旁同事年輕生命的消逝,便毅然決然離開,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她而言,出版不只是一個作品的產製,更是將她感興趣的主題、需要被關注的議題,介紹給同樣有共鳴的人。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劉子華,在南國的家園堅定發聲

出版現場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小乖──在厭世的世界裡,凝視社會

「閱閱遇事」集結四位演出者——陳昭淵、陳小乖、劉子華、高於夏,當詩人兼設計師遇到調酒師、當總編輯遇上演員,各自在不同領域扮演創作者的他們,如何交流、認識彼此,又將為彼此帶來怎樣的嶄新體驗?

陳小乖,就算很厭世,還是要好好吃飯

  從公館站四號出口出站,拐進一條巷子,穿過成群的成衣小販,在茉莉二手書店的對面,有一家低調雅靜的小店。推開黑色的門,迎面而來的是料理的香氣與木製的吧台,當然不會忽略掉一旁成排的書籍,與張貼在牆面上的「厭世語錄」。

  這裡是「厭世會社」,它是臺灣第一間申請到文化部補助的餐酒館,也是一家結合了獨立書店的餐酒館,地下室則有可供座談與藝廊的空間。創辦人之一「陳小乖」,希望這裡不只是一個吃美食、與朋友小酌的場所,更可以透過其中憂鬱卻帶著幽默的氣氛,成為讓厭世者、憂鬱傾向者,更甚至是精神疾患者,能夠自在坦露心聲的地方。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小乖──在厭世的世界裡,凝視社會

出版現場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昭淵──設計是從符號開始,但性別不是

「閱閱遇事」集結四位演出者——陳昭淵、陳小乖、劉子華、高於夏,當詩人兼設計師遇到調酒師、當總編輯遇上演員,各自在不同領域扮演創作者的他們,如何交流、認識彼此,又將為彼此帶來怎樣的嶄新體驗?

跨領域的符號設計家

  陳昭淵,如果從文學的觀點來談起他,他是一名詩人,曾經出版過《宇宙通信》、《不明飛行物》、《深海作業》等詩集;而從出版社的角度來看,他是一名書封設計師,他總是可以很快地從文本裡面挑選出適合的意象,放在屬於書的包裝;然而,若你是一名歌手,他作的詞則會讓人以為是量身打造,因為他會花大把時間把自己帶入歌手的位子,去撰寫最適合的歌詞。

  他是一名跨領域創作者,對他而言,不管是寫作或是設計,都有著類似的觀念,用他的話來說是:「把符號給放到正確的位置上。」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昭淵──設計是從符號開始,但性別不是

出版現場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擺脫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重新定義何謂幸福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