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1930.烏山頭

繼《圳流百年》叫好叫座之後,《1930.烏山頭》則開啟另一段傳說:

百年前,水之女神與兩位日本人在嘉南平原的感人故事,它是如此真實,而歷史卻未曾記載……。

✪一青妙:「我想在日本宣傳這本書。」
✪王政忠:「前半段圖文創作很精彩,後半段幕後特輯很溫暖。」
✪陳立栢:「一段不應該被惡意遺棄的歷史,期望世代流傳!」
✪鄭國威:「看完很感動!」

朱利安與他的《第二人生──人生的第二春》之編輯碎語

 

做這本書最大的問題就是標題殺人啦!常常會有讀者反映說標題和內容怎麼差這麼多。初看這本書,對它的第一時間的想像,會覺得可能是在講老年之後重新生活的書,或是談論愛情的,也可能是教人如何拋棄一切重新開始新生活的工具書。但不是喔!其實這是本人生哲學書。

藉著這次跟兩位演員的對談和分享,他們都選了這本《第二人生》做為對談的書,一方面當然是很感動!但同時也會想說,「咦!這是為什麼呢?」

「暢活哲學」系列書籍:《去相合》、《暢然存在》、《第二人生》、《論真生活》

後來我猜想可能是因為今年疫情影響的關係吧,大家都開始有點危機感,會開始擔心自己未來的走向,那大概也就是這個標題恰逢其時、正吸引人吧!

朱利安與他的《第二人生──人生的第二春》之編輯碎語

出版現場

《你可不可以培養一點不良的嗜好》編輯臺報告

文/ 松鼠文化總編輯 賴凱俐

  2019年夏末,公司信箱收到了佳穎寄來的投稿電郵,內文是很簡潔的自我介紹,以及善用word功能、排版得非常整齊的稿件。

  佳穎常用筆名「夏」和「Chamonix Lin」在網路社團發表作品,亦是當年優秀青年詩人獎得主。她寄來約百首詩作,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像是回顧了李歐卡霍(Leos Carax)的電影,在詩裡看見專注於愛情的痛苦與酸楚。

  因為先前都還未認識,也不確定尚未出版第一本書的作者對於出版會不會有過多美好想像,我帶著預擬的合約和佳穎約了見面。

  佳穎進來咖啡店的時候,拎著Anna Sui手提包,她明亮透澈的雙眼,優雅客氣的談吐,就如她嚴謹排版的稿件般,符合這世界對「完美」的想像。

《你可不可以培養一點不良的嗜好》編輯臺報告

出版現場

讀字小波浪PART1:演技派書籍搭訕術

#如果獨立出版聯盟網站是交友軟體

劇場休演、片場停工,藝文娛樂平日作為廣大迷妹迷弟的心靈雞湯,疫情當頭不僅讓製作團隊進退維谷,沒有作品可追的日子就連靈魂都快要乾枯!不過莫急、莫慌、莫害怕,「演技派的書籍搭訕術」,為大家邀請到劇場、影視共計十六位實力演員(生理男),將聯盟網站出版品當作交友對象,從外表、命名、簡介等基礎訊息當中,挑選感興趣的書籍,「看對眼,約出來,聊聊看」。

讀字小波浪PART1:演技派書籍搭訕術

出版現場

疫情間,持續藝術生活:嚎哮排演online (上)

由黃建豪、蕭東意兩位演員所組成的嚎哮排演,向來以喜劇演出見長,儘管疫情當頭,但2020前半,嚎哮排演仍以不同的表演形式持續活躍於觀眾眼前,今天就來聽聽兩位喜劇演技派,談談他們的書籍搭訕技術,以及疫情間的創作生活。

疫情間,持續藝術生活:嚎哮排演online (上)

出版現場

野村少女:馬來西亞新村生活隨筆

內容簡介:

★  在台馬華作家梁金群第三本散文集。

★  一群拓荒者,在一個窮鄉僻壤的新村,艱苦卓絕、勇敢奮鬥的動人故事。

★  具有「口述歷史」色彩的新村生活隨筆。

★  內容質樸、豐饒、生機盎然,一如那個年代。

★  離散三十年,再為那個黑白年代重新上色!

在台馬華作家梁金群,把她父母輩南來拓荒點滴、童年記憶﹑馬來西亞華人新村生活日常重新書寫,讓這些口述的歷史片段成為鮮活、豐饒、生機盎然的文字。

離散三十年,作者再為那個黑白年代重新上色!

 

 

梁金群筆下的「野村」,指的是馬來西亞霹靂州東北部的華人新村利民加地(Liman Kati)。新村是馬來亞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是許多華人的集體回憶,也是馬華文學重要的書寫題材。

 

流轉的亞洲細語:當代日本列島作家如何書寫台灣、中國大陸

在個體、空間、語言、視角、思維的流轉下,
書寫與聆聽被「大故事」強勢論述遮蔽及邊緣化的亞洲「細語」

「在書寫中文時,我總是一邊想像著這座島嶼上讀者的臉孔,一邊下筆……希望自己能與從前一起從事研究的海外留學生一樣,體驗與外文搏鬥的過程,我也想要了解他們的眼睛究竟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假使未來我能走到這條路的盡頭,那麼我在彼地所能看到的風景……可能會是另一種『世界文學』。但是,那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世界文學』呢?」

這是一部探討日本列島的當代作家如何書寫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文藝評論集,透過解析文學作品中的台灣、中國形象,從異於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取徑,重新思考當代亞洲。身為在台「異邦人」的作者笹沼俊暁,承繼了現代日本的「批評」精神,比起追求純粹客觀的文學研究,更加致力於讓自己的實存經驗,與書中討論的作家及其作品展開對話,從而建構自身的思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