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讀鹿踏野:神社 修行 紅烏龍

本書書寫臺東鹿野,是嘗試以跨越時空、跨越領域的研究方式來完成。因此本書不僅是一本歷史書籍,同時也是書寫在地文化的書籍。在這個非常特別的地方,經歷百年的時光,曾經有著共同目標的一群人,不分地域、族群,為著尋找心目中理想的家,前來此地生根立業,建立了美麗的家園。臺東鹿野的移民村個性,標立創新、創造的傳統,在現代的鹿野,仍然可看到她的演變軌跡。

  本書以臺東鹿野百年發展的歷史為經,產業、文化生活的展開為緯,共分為六章書寫。內容除了以嚴謹的文獻、資料、報導進行分析整理,也加入了人物的訪談,強化主要議題的深入,增加閱讀的趣味。第一章:草莽・鹿嗷・原民馳。第二章:日治・和民・荒地開。第三章:神社・役場・小學校。第四章:初遇・修行・證嚴事。第五章:甘蔗・鳳梨・茶飄香。第六章:社區・飛行・紅烏龍。

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不光是詩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譯

  本書含三十七首馬來班頓詩、圖,也詳文介紹馬來班頓的藝術(班頓是什麽?班頓基本形式之外的變化、班頓的書寫主題、班頓押韻的變化、連環班頓等)借此洞見馬來鄉野奇幻、馬來民族性,並當時的馬來文化範圍擴及今泰國、印尼、新加坡,可視為南島諸國之幻影、遐想。本書作為中文界窺視異文化的鏡子,也期盼為多元文化土壤注入小小種子。

  書名「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鐡爛」取自最後一首詩「以前是刀子,現在是廢鐡」。原文的「刀子」用字是「巴冷刀」,此字為「parang」音譯,見此音譯相當傳神又有國際化的氣勢,故用之。下半句原文只用了「鐡」,「廢鐡」是我為了配「刀子」加上去的;「廢鐡爛」則是為了配「巴冷刀」三個字;不用「爛廢鐡」而用「廢鐡爛」,是把上句的「刀」也變為形容字,對應「爛」放句尾強化,另把「爛」字放句尾,有種台語感。

本書特色

  ──馬來班頓詩(不敢說是首次)鄭重於中文世界曝光,讓我們終於有幸窺見馬來民間詩歌之形式與精神。
  ──收錄由學者、作家張錦忠精選三十七首馬來班頓,含愛情、學習、古老智慧等多方面向。

VOP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舞動在山海間的懸念:運動與精神分析

 ★盧志彬 醫師
  登高山,
  在那矇昧之間湧現深藏於無意識中,
  遙遠卻又深刻的強烈意象......
  這些深藏在身體底層的意象想要訴說什麼?
  精神分析百年來試圖拆解以身體為詩的創作語言,
  理解它無止盡傳達的心靈奧義。
  在攻頂之後,這磅礡的登山旅程終將踏上歸途,
  但它所啟動的心靈探索之旅,卻於焉展開......     

  ★單瑜 醫師
  從探尋歇斯底里病人「動作」的意義出發,
  透過述說,「動作」在語言裡找到了意義,
  這是精神分析探索無意識的起點。
  「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碧娜鮑許如是說。
  從動作的意義出發,沒有轉換成語言文字,動作成為了「舞蹈」,
  關於行動與無意識的內涵,舞蹈與語言有著相似的探索過程。
  我們關心「動作」背後的意義,
  無論是透過敘事轉述為語言文字,或者就讓動作成為一段舞蹈......

  ★黃世明 醫師

暢然存在:進入朱利安的思想

「除了生活,我們還能夢想其他的事情嗎?」
生活是存在最根本的一件事,
卻也是最難進入的。


  思想是一座礦源豐富的寶山,任何人只要願意進山尋寶,就能開採其中的資源。

  法國漢學季哲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強調,哲學所處理的最終目標就是「生活」:進入生活、享受生活並暢然地存在,此乃人存在於世上,根本的追求。生活應是無框架的,可隨時重組先前的自己;生活也應是流動的;不該緊緊拘泥於習慣不放。

  其作品的中文翻譯目前有21種,本書通過40個關鍵詞,扼要地為中文讀者提供一把進入他的思想鑰匙。如朱力安常言,自己的寫作是work in progress,「進行中的作品」,因每個行為都不過是如過程般的存在,過程中思想的裂變將是永無止境。

就在那時:情,與江湖

不那麼純屬虛構

專注就是一種反抗,一種以一敵百的反抗。

 

  這部小說是關於學術造假案的第三部曲,這系列至此算是全部完工了。這三本小說雖然都是以學術造假為主軸,但是藉由三位主角在學術圈內身份、位階上的不同,闡述了學術圈不同層面的幽暗。第一本是描寫年輕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自省以及思索解脫之道的過程;第二本是描寫壯年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很難以善惡分明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選擇;在第三部曲的這本之中,則是描寫年過半百的遲暮之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惹也不是、不惹也不是的無處躲塵埃。

 

創意先 上一堂創新創業的課:洪錫麟必修課

 在新世代的競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資源正受嚴重的擠壓,市場消費機會的誘惑造成生活機能的不平衡,如何在生活經驗尋找轉換腦袋的思維,用創意改思維打破傳統,跳脫依賴習慣思考框架;培養找問題追求創新想法的創新機會,期待讓年青人自己創造美好未來,唯有創業能實現他們的夢想,為了支援事業經營順當,創新的商業模式,勢在必行,這就是能夠統改變桿杆支點的位置,本書以140案例貫穿四大領域,帶領大家從創意思維改變和創新能力的塑造,創業實戰的策略,最後,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注入新的管理商模,融合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和西方科學管理效能,在中西知識大融合的今天,我們每天必須學習新的知識;發現不一樣的事務和對於自己人生有用的資源。

 

本書特色

 

  突破思維的框架,翻轉出創新的機會,創造出人生輝煌的事業


 

作者簡介

 

洪錫麟

 

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

 由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組成的「斑馬線詩人戰隊」,是在斑馬線文庫社長許赫的提議下,於2018年成立了「博士生專欄: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集結四位不同風格的創作者,歷時兩年,以特定主題作為切入,趙文豪的「那些名之為詩的」專欄、崎雲的「幻肢與幻技」專欄、謝予騰的「詩辨」專欄、林餘佐的「召喚以技藝」專欄,通過散體行文的方式,詩人們不僅寫詩,也讀詩、論詩──分享詩人的風格形成,創作技藝與作品哲思,文學的議題與機制等。

  集結本書四位詩人不同角度的閱讀視野,或拋磚引玉,開啟思考與對話的途徑;或點燃靈思,重新看見被遮蔽的事物。

本書特色

  斑馬線文庫第一本的詩論書,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由2012年冬天開啟提倡「告別好詩」的詩人許赫,於2018年集結四位博士生詩人: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以特定的主題與固定的頻率發表在斑馬線文庫的「博士生專欄」,通過創作者與研究者的身分,從創作經驗與閱讀視野作為書寫的途徑,開啟詩與當代的對話及交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