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獨立出版聯盟線上特別企劃:讀字小波浪

閱讀浪濤non-stop!

獨立出版聯盟線上特別企劃:讀字小波浪

雖然還是午後雷雨的季節,但二〇二〇年時序已悄悄來到立秋。

自年初肺炎疫情爆發,迄今仍尚未趨緩,配合各項禁航與防疫工作,台北國際書展最終仍不敵全球疫情蔓延而取消,本年度聯盟的參展主題「讀字浪濤」,無敵精彩的內容也無緣在書展與大家見面。

居家隔離、遠距工作、雲端會議、低限社交,被物理距離隔絕的生活,人心浮動跌宕的此刻,反而讓我們意識到,書展的豐沛能量不該因此而退潮,延續「讀字浪濤」的精神,「讀字小波浪」便摩拳擦掌地誕生了。

獨立出版聯盟線上特別企劃:讀字小波浪

出版現場

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

「把責任追究擺在一旁,願意一起幹嗎?」
在出軌事故中失去愛妻與妹妹的遺族,與加害企業JR西日本的社長
立場相反的兩人,為了改變巨大的組織,將如何展開奮鬥?

從那起事故開始,長達十三年間的「軌道」
持續在遺族身旁觀察的記者,一步步追蹤日本社會的欺瞞與脆弱

2005年4月25日早上剛過8點半,淺野目送妻子與次女離開家門,那是他最後一次看見妻子的身影。9點18分,JR福知山線5418M快速列車,在尼崎站前1.4公里的彎道出軌翻覆,頭兩節車廂猛烈撞上鐵軌旁的公寓,包含駕駛在內,共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傷,這是日本國鐵民營化、以JR名義經營以來傷亡最慘重的一起事故。

淺野彌三一在此次事故中失去了妻子和妹妹,次女亦身負重傷。遭受如此重大的打擊,淺野曾一度自暴自棄,但不久後他仍強忍傷痛暫時將情感封印,展開了長達十年以上的努力,鍥而不捨地追究事故原因,試圖釐清「為何妻子、妹妹和女兒會遭遇這樣的事」。

承接生命課題,成為更好的自己——盧彥澤的人生修練術

在眾聲喧嘩與紛擾的上半年,盧彥澤同時歷經了至親的逝去與新生命的到來。看似措手不及的倉促,卻又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夏日午後,一同聽聽盧彥澤分享如何修練自己的生命課題。

承接生命課題,成為更好的自己——盧彥澤的人生修練術

出版現場

接招吧,人權連續技!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

還記得玩遊戲時為了增加續命,而記住那套經典的「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嗎?在人權意識逐漸抬頭的今天,人權也即將有一套COMBO連續技(雖然不能加命加台數)。透過《人權關鍵字》能增長你對於人權相關議題的資料庫,並且透過這些關鍵字也組合出一套自己的人權連續技。這裡面包山包海,有討論台灣白恐歷史、討論德國納粹的迫害與非洲查德內戰的復仇與和解,讓你可以從白色恐怖中組合出像是在超級大國民中的「#思想犯#不義遺址#補償條例」等連續技,就可以延伸到白色恐怖相關的歷史、社會等帶出一系列的人權相關議題

接招吧,人權連續技!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

出版現場

「漢文脈」在近代:中國清末與日本明治重疊的文學圈

從漢字文化圈的一員,到獨立的民族國家,
日本的現代化進程與文化國族建構一體兩面,息息相關。
文化國族的建構,脫離不了如何定位文學,
或毋寧說:核心就是文學

  從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在東亞,正好是「清末」,也是「明治」。彼時日本開始現代化,但其核心並非器物,而是文學。日本文人進行了一連串討論與轉型運動,界定了新一代日本人文化與認同基底,發揮了深遠流長的效果,甚至影響了中國的梁啟超。齋藤希史以「漢文脈」與「écriture(書寫)」兩大概念切入,涵括了當時紛亂未定的「文學」狀態,並以之為對象進行詳實考察,展示了日本現代化與文化國族建構的過程。

 

  齋藤的研究詳實貼近文本,並且更深刻理解到:考察écriture的世界,絕不可只關注單一的線性發展,而該將視線投向在各式各樣潮流互相合流、衝突的文學場景。在日本國族性確立中,梁啟超意外扮演重要角色。齋藤貼近文本的研究之手,悉心點選各文本──報章雜誌連載小說、章回小說、翻譯小說。「小說」文類會成為主軸,正在於此載體可以吸納涵蓋所有關於國族與文化的討論。思想家探尋如何透過連載小說吸引大眾進而達到普世教育之效,而翻譯小說,更挑戰了日語範疇的邊界與定義。

 

間距詩學: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美的事物,好像會撫摸你,調整你的內臟

  每天在巴黎「大學城」窗內讀中國古典詩,而週末到龐比度看一整天現當代的畫,忽然每一個漢字脫離固定的解釋,跑出來。厲害的詩人,讓字交錯橫生舞動,卻還有一條極嚴密的線,有結構、有身體起伏的聲音。

  原本是一隻馬,後來變貓頭鷹了,那樣的馬臉,不斷看時,確實是隻貓頭鷹。

  廿一世紀台灣是個接觸無限的平台,逐漸裝滿各色人種,可讓我們在不同的詩質裡「酥」掉。

  詩的「現代性」的意義,是尊重每一個世間物象如何伸展,詩人極度敏銳地去貼近,不動聲色地,帶給我們天地間物象的原型。如何正視華人心中遙遠雙方同時存在的狀況?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未來性」議題。

 

少女A

記得帶一束玫瑰來看我
之後
就是你的滄桑了

 

  少女,從來不是錨定於數字的身分。

  少女是一種溝通方式,有一定的句法結構,是我們心中說不盡又難以言說的部分。 

  少女,也是玩耍著語言遊戲的我們,最自在的姿態。 

  少女A,是底線、是王牌,是我們憂鬱地面向世界時,最後也最難以妥協的精神狀態。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借問阿嬤

電影是對話的起點,

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手冊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以不同類型的電影為文本,爬梳其中觸及的人權議題,整理成關鍵字,進而展現身處此時的台灣,我們如何以電影作為透鏡,觀察這些關鍵字與己身的關係。

 

  例如,透過關鍵字「尤太大屠殺」,可以瞭解在二戰期間,「納粹」如何對待尤太人?從反尤主義到建造「集中營」,直至最終解決方案,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系統性、全面性的手段進行種族滅絕……當我們朗朗上口「邪惡的庸常性」時,卻未必對納粹如何迫害尤太人有清楚的認識,本書經過蒐集、消化相關研究資料,再以清楚易懂的文字呈現出來,不僅讓人更瞭解「尤太大屠殺」也藉此瞭解什麼是人權、轉型正義等相關議題。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雨季不再來

  電影是對話的起點,

  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手冊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以不同類型的電影為文本,爬梳其中觸及的人權議題,整理成關鍵字,進而展現身處此時的台灣,我們如何以電影作為透鏡,觀察這些關鍵字與己身的關係。

 

  《雨季不再來》的背景對身處台灣的我們是一個陌生的文化,然而本片的核心概念-復仇-卻是人類社會普遍的情感。透過本書,我們嘗試從陌生中思考普遍性,建構不同種族、文化之間彼此認識的橋樑。

 

本書特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