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距詩學: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美的事物,好像會撫摸你,調整你的內臟 每天在巴黎「大學城」窗內讀中國古典詩,而週末到龐比度看一整天現當代的畫,忽然每一個漢字脫離固定的解釋,跑出來。厲害的詩人,讓字交錯橫生舞動,卻還有一條極嚴密的線,有結構、有身體起伏的聲音。 原本是一隻馬,後來變貓頭鷹了,那樣的馬臉,不斷看時,確實是隻貓頭鷹。 廿一世紀台灣是個接觸無限的平台,逐漸裝滿各色人種,可讓我們在不同的詩質裡「酥」掉。 詩的「現代性」的意義,是尊重每一個世間物象如何伸展,詩人極度敏銳地去貼近,不動聲色地,帶給我們天地間物象的原型。如何正視華人心中遙遠雙方同時存在的狀況?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未來性」議題。 閱讀更多關於間距詩學: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少女A 記得帶一束玫瑰來看我 之後 就是你的滄桑了 少女,從來不是錨定於數字的身分。 少女是一種溝通方式,有一定的句法結構,是我們心中說不盡又難以言說的部分。 少女,也是玩耍著語言遊戲的我們,最自在的姿態。 少女A,是底線、是王牌,是我們憂鬱地面向世界時,最後也最難以妥協的精神狀態。 閱讀更多關於少女A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借問阿嬤 電影是對話的起點, 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手冊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以不同類型的電影為文本,爬梳其中觸及的人權議題,整理成關鍵字,進而展現身處此時的台灣,我們如何以電影作為透鏡,觀察這些關鍵字與己身的關係。 例如,透過關鍵字「尤太大屠殺」,可以瞭解在二戰期間,「納粹」如何對待尤太人?從反尤主義到建造「集中營」,直至最終解決方案,納粹德國如何利用系統性、全面性的手段進行種族滅絕……當我們朗朗上口「邪惡的庸常性」時,卻未必對納粹如何迫害尤太人有清楚的認識,本書經過蒐集、消化相關研究資料,再以清楚易懂的文字呈現出來,不僅讓人更瞭解「尤太大屠殺」也藉此瞭解什麼是人權、轉型正義等相關議題。 閱讀更多關於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借問阿嬤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雨季不再來 電影是對話的起點, 也是理解人權議題的可能路徑。 《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系列手冊由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共同策劃。以不同類型的電影為文本,爬梳其中觸及的人權議題,整理成關鍵字,進而展現身處此時的台灣,我們如何以電影作為透鏡,觀察這些關鍵字與己身的關係。 《雨季不再來》的背景對身處台灣的我們是一個陌生的文化,然而本片的核心概念-復仇-卻是人類社會普遍的情感。透過本書,我們嘗試從陌生中思考普遍性,建構不同種族、文化之間彼此認識的橋樑。 本書特色 閱讀更多關於電影裡的人權關鍵字:雨季不再來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本書特色 逃離原本的生活,獨自逃到沒人知道的南太平洋島國——距離臺灣8540公里的薩摩亞與6621公里的萬那度。 在語言不通,懷著戒心與不安,踏上未知的這座島、那座島,只剩下詩,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推薦書評 寫出了人與海洋之間相互依存的綿密關係,也寫出了與台灣脣齒相依的南太平洋島國風情,一開台灣現代海洋詩新境界。——向陽 他的文字同時也富有海洋的包容性,因此異國的信仰、習俗,能在他筆下轉化成詩意的語言,生命中的沉重都能在他的書寫中輕易地漂浮、遠行。——夏夏 閱讀更多關於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山教我的事 走過島嶼的山,聽見內心真實的呼喚 一個插畫家留學台灣的故事 「唯有更深入的認識,才能理解,並且打從心裡喜歡。 由衷的認同與喜歡,就是力量」—沈恩民 出生於彰化八卦山邊的插畫家沈恩民 從小就熱愛畫畫,夢想有一天能出國留學 長大後,他順利進入夢想中的設計公司、成為知名圖庫的暢銷插畫家 但就在事業爬上頂峰之際,他卻失去了提筆作畫的勇氣...... 為了逃避,也為了摸索,他頻繁地走進山裡 閱讀更多關於山教我的事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沈威年的閱讀與登山之旅 沈威年:透過書籍閱讀他人的經驗或觀點,或許能讓我更加了解有別於自己的性別認同或文化,才能更進一步解開根深蒂固的保守價值與糾結。 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沈威年的閱讀與登山之旅 2020/09/07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沈威年的閱讀與登山之旅
[打開盒子]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策展:飛文工作室、逗點文創結社 攝影:飛文工作室 每一個盒子,藏著一兩本書 而每一本書,藏著一些祕密 歡迎你打開盒子, 翻閱探索某人活著的痕跡 與記憶夾層之中,不為人知的暗影 #閱讀沒有句點 [打開盒子]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2020/09/07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打開盒子]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實體照片]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策展:飛文工作室、逗點文創結社 攝影:飛文工作室 2010年7月28日,逗點文創結社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聖謐林》,就此以獨立出版之姿態,踏進多元繽紛的臺灣出版業。十年之間,純文學、戲劇、電影、哲普、社科等各種類型的逗點出版品走進了書店,也走進你的生活。 十年過去,2020年8月1日,逗點出版《我娘》,這一本涵蓋逗點長年關注的「性別平權議題」各式光譜的散文集,記錄了一名小時被嘲笑娘娘腔的男孩,如何走過霸凌歲月,與家人卸下心防和解,最後擁抱自己的陰性特質、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歷程。當然,《我娘》也描寫了當年小男孩身邊的重要女性親友的身影,銘刻記憶,卻也陪伴讀者想像:身邊那些「娘」的男男女女,是以什麼樣的心情,成為「娘」的。 [實體照片]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2020/09/07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實體照片]我娘我驕傲:逗點十周年特展@誠品R79
1930.烏山頭 繼《圳流百年》叫好叫座之後,《1930.烏山頭》則開啟另一段傳說: 百年前,水之女神與兩位日本人在嘉南平原的感人故事,它是如此真實,而歷史卻未曾記載……。 ✪一青妙:「我想在日本宣傳這本書。」 ✪王政忠:「前半段圖文創作很精彩,後半段幕後特輯很溫暖。」 ✪陳立栢:「一段不應該被惡意遺棄的歷史,期望世代流傳!」 ✪鄭國威:「看完很感動!」 閱讀更多關於1930.烏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