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VOP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8 : 沖繩專題
The Okinawa Issue

「亞洲當代攝影文化現場系列」是我們聚焦亞洲各地影像文化與創作實踐的系列計畫,嘗試透過亞際跨域連結與在地論述視野,拓展我們對於攝影在亞洲的實踐歷程、視覺經驗、文化及其論域的認識座標,並藉此作為影像歷史與認識論的持續省思。

「沖繩專題」是此系列的第二輯,特別邀請影像研究者暨策展人町田惠美與許芳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本期採雙向閱讀編輯,集結文論與訪談,穿越沖繩糾結的被殖民史與帝國陰霾,在霸權的支配和抵抗的鬥爭之間,批判地觀看沖繩的影像,以及作為影像的沖繩。

舞動在山海間的懸念:運動與精神分析

 ★盧志彬 醫師
  登高山,
  在那矇昧之間湧現深藏於無意識中,
  遙遠卻又深刻的強烈意象......
  這些深藏在身體底層的意象想要訴說什麼?
  精神分析百年來試圖拆解以身體為詩的創作語言,
  理解它無止盡傳達的心靈奧義。
  在攻頂之後,這磅礡的登山旅程終將踏上歸途,
  但它所啟動的心靈探索之旅,卻於焉展開......     

  ★單瑜 醫師
  從探尋歇斯底里病人「動作」的意義出發,
  透過述說,「動作」在語言裡找到了意義,
  這是精神分析探索無意識的起點。
  「我在乎的是人為何而動,而不是如何動。」碧娜鮑許如是說。
  從動作的意義出發,沒有轉換成語言文字,動作成為了「舞蹈」,
  關於行動與無意識的內涵,舞蹈與語言有著相似的探索過程。
  我們關心「動作」背後的意義,
  無論是透過敘事轉述為語言文字,或者就讓動作成為一段舞蹈......

  ★黃世明 醫師

暢然存在:進入朱利安的思想

「除了生活,我們還能夢想其他的事情嗎?」
生活是存在最根本的一件事,
卻也是最難進入的。


  思想是一座礦源豐富的寶山,任何人只要願意進山尋寶,就能開採其中的資源。

  法國漢學季哲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強調,哲學所處理的最終目標就是「生活」:進入生活、享受生活並暢然地存在,此乃人存在於世上,根本的追求。生活應是無框架的,可隨時重組先前的自己;生活也應是流動的;不該緊緊拘泥於習慣不放。

  其作品的中文翻譯目前有21種,本書通過40個關鍵詞,扼要地為中文讀者提供一把進入他的思想鑰匙。如朱力安常言,自己的寫作是work in progress,「進行中的作品」,因每個行為都不過是如過程般的存在,過程中思想的裂變將是永無止境。

就在那時:情,與江湖

不那麼純屬虛構

專注就是一種反抗,一種以一敵百的反抗。

 

  這部小說是關於學術造假案的第三部曲,這系列至此算是全部完工了。這三本小說雖然都是以學術造假為主軸,但是藉由三位主角在學術圈內身份、位階上的不同,闡述了學術圈不同層面的幽暗。第一本是描寫年輕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自省以及思索解脫之道的過程;第二本是描寫壯年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很難以善惡分明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的選擇;在第三部曲的這本之中,則是描寫年過半百的遲暮之人,在積非成是到變成習慣的大環境中,惹也不是、不惹也不是的無處躲塵埃。

 

創意先 上一堂創新創業的課:洪錫麟必修課

 在新世代的競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資源正受嚴重的擠壓,市場消費機會的誘惑造成生活機能的不平衡,如何在生活經驗尋找轉換腦袋的思維,用創意改思維打破傳統,跳脫依賴習慣思考框架;培養找問題追求創新想法的創新機會,期待讓年青人自己創造美好未來,唯有創業能實現他們的夢想,為了支援事業經營順當,創新的商業模式,勢在必行,這就是能夠統改變桿杆支點的位置,本書以140案例貫穿四大領域,帶領大家從創意思維改變和創新能力的塑造,創業實戰的策略,最後,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注入新的管理商模,融合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和西方科學管理效能,在中西知識大融合的今天,我們每天必須學習新的知識;發現不一樣的事務和對於自己人生有用的資源。

 

本書特色

 

  突破思維的框架,翻轉出創新的機會,創造出人生輝煌的事業


 

作者簡介

 

洪錫麟

 

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

 由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組成的「斑馬線詩人戰隊」,是在斑馬線文庫社長許赫的提議下,於2018年成立了「博士生專欄: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集結四位不同風格的創作者,歷時兩年,以特定主題作為切入,趙文豪的「那些名之為詩的」專欄、崎雲的「幻肢與幻技」專欄、謝予騰的「詩辨」專欄、林餘佐的「召喚以技藝」專欄,通過散體行文的方式,詩人們不僅寫詩,也讀詩、論詩──分享詩人的風格形成,創作技藝與作品哲思,文學的議題與機制等。

  集結本書四位詩人不同角度的閱讀視野,或拋磚引玉,開啟思考與對話的途徑;或點燃靈思,重新看見被遮蔽的事物。

本書特色

  斑馬線文庫第一本的詩論書,預約華文新詩21世紀2020年代。

  由2012年冬天開啟提倡「告別好詩」的詩人許赫,於2018年集結四位博士生詩人:趙文豪、崎雲、謝予騰、林餘佐,以特定的主題與固定的頻率發表在斑馬線文庫的「博士生專欄」,通過創作者與研究者的身分,從創作經驗與閱讀視野作為書寫的途徑,開啟詩與當代的對話及交點。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

  獻給所有爸爸以及孩子的一本詩選

  在我說愛你之前
  已經有45億年,月球用潮水撫拍島嶼

  10位爸爸詩人
  二十首屎尿齊飛的爸爸經

  我們看到給小孩當體操墊、當司機、當嘲笑對象的老爸,
  也看到把孩子當神、當老師、當對手的老爸,
  更多是面對可知、不可知未來的預期與憂懼,
  而那莫不源自意識到己身有限,而孩子作為生命延伸的強烈感受。

  作者群
  王志元 許赫 胡續冬 廖偉棠 谷柏威 袁兆昌 和合亮一 鴻鴻 駱以軍 沈眠

 

幫我換藥

 生小孩第六年我得了家庭主婦洗衣病 一天不洗衣就渾身沒勁
  《幫我換藥》是繪本作者、詩人馬尼尼為第四本詩集,收錄68首創作,聚焦於當下所身處的台北都會老公寓社區,緊密又疏遠鄰里關係之中,獨自育兒、養貓、創作。透過文字建構出屬於自己又讓人感同身受的都市生活意象。透過馬尼尼為的文字與圖像,鎔鑄出獨有的黑色直爽美學。
 

作、繪者簡介

馬尼尼為


  本名不重要。出生於大馬。高中畢業後赴台灣迄今。
  美術系卻反感美術系。停滯十年後重拾創作。
  作品入選台灣年度詩選、散文選。另也在博客來okapi寫繪本專欄文逾百篇。著醜作十餘冊。
  偶開成人創作課。獲國藝會視覺藝術、文學補助數次。育一子三貓。
  「我的人生不完美,創作也不完美」

  FB/IG/website keyword:馬尼尼為 maniniwei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