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

· 在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是風華正茂,還是風華不再?
· 作為「全球城市」與「國族國家」,新加坡的雙重身份如何令「新加坡模式」漸現疲態?
· 新加坡社會能否壯大,為何是新加坡的未來國家發展重要議題?

「我們並非在安逸環境裡下棋。我們耗時議事之際,週邊世界都在變動。我們其實是在參與足球賽,只要我們靜止不動,世界其他對手便會將我們撃敗……」

在《新加坡模式―城邦國家建構簡史》之中,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前副院長陳思賢(Kenneth Paul Tan)認為,論述是建國重要根基。新加坡一黨獨大的威權管治所以能夠延續至今,主要原因是官方積極宣揚其國家發展論述,並希望藉此取信於民﹑維持政府威信。這套官方論述強調,國家生存基礎薄弱,與此同時人民行動黨政府秉持實用主義哲學,重視用人唯賢﹑廉潔與誠信,並以長遠目光發展國家經濟。國家若非由人民行動黨政府以威權方式治國,新加坡便會陷入分裂,難有今天亮麗成就。

來自清水的孩子 Son of Formosa 1:愛讀冊的少年

有黑暗,但仍舊有光亮;

歷經磨難,卻始終充滿力量。

 

台灣版《茉莉人生》,從平凡的小人物故事,窺看台灣重要的近代史;

媲美《在世界的一隅找到我》,以簡明優雅的畫風,溫柔填補台灣人的歷史傷痕。

 

  本書主人翁蔡焜霖,出生於1930年代的台中清水,經歷過日本統治、國民政府來台、白色恐怖到解嚴後等時期。

 

憤怒與希望:網際網絡時代的社會運動

    國家獨裁者緊握專政,剝奪人民應有的權利與尊嚴;
  政客與金融鉅子們暗地私通,在金融海嘯中葬送人民權益。
  這個年代,網路旋身成為人民憤怒的出口、希望的泉眼;
  在自由的網路空間中,他們拉起雙手,重新找到與強權搏鬥的勇氣。

  當代網路社會研究權威、左翼思想大師曼威•柯司特以清楚的脈絡與犀利的筆鋒綜覽2010年後網路社會運動的串連與發酵——為讀者開啟一扇通往新民主社會的大門。

  十年前,反抗的星火從網路上點起
  2009,冰島「廚具革命」
  2010,突尼西亞「突尼西亞革命」
  2011-14,阿拉伯世界「阿拉伯之春」
  2011,西班牙「憤怒者運動」
  2011,美國「占領華爾街」
  2013,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  
  2014,台灣「太陽花學運」
  2019,法國黃背心、香港反送中、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印尼反惡法、印度智利黎巴嫩厄瓜多等示威……十年後,運動的星火仍延綿不絕

本書特色

  十年前,網路社運的星火被點起

精神分析實作三景:從言語誕生的現實 La realite nee de la parole

【在場】精神分析叢書 01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作者在精神分析的實作經驗中所體悟到的四篇文章。

  分析者與被分析者迂迴在思想、語言、文字之間,或者說,在理智與行動的分裂間玩起遊戲。話語不可避免地帶有欺騙,這是由於說話的行為偽裝了說話者真正想做的事。在我們說出來的話語背後,隱藏著讓我們說出這些話的「幕後主使者」。說話的行為掩飾了說話的理由,而且主要是自欺欺人。

  思想是否也是如此?它阻止我們直探思想之源,阻止我們深入了解想到這些事情的原因。生命是一連串不斷接續的「此時此地」,為什麼我們會剛好在某一刻想到某件事?

  精神分析作為一種方法,可以比喻成一組地圖, 這些地圖幫助我們在一塊有待界定的領土上自我定位和採取行動。

本書特色

無止盡的「成為女性」女性 母性 慾望 Le devenir-femme sans fin

【在場】精神分析叢書 02

 

內容簡介

  任何想以佛洛伊德在十九世紀末關於女性的理論或泛談,作為21世紀初女性自主、獨立、平等各類主張的支撐或反挫,不免要面對卡拉馬助夫兄弟中的「首尾難分的棍棒」或「兩面皆刃的匕首」的困境;以精神分析作為這論爭的工具,不會有只對一方有利的結論。Jacques Andre 教授在《性特質中的女性起源》(五南出版社)一書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認為「存在著一種結合興奮與幻想的、早生的女性特質」,對立於佛洛伊德以女性為名,<女性特質>、<女性性特質>的兩篇文章裡的觀點,以陽具為中心、以閹割焦慮為核心,遂行理論化、象徵化的主張。

圍牆裡的精神分析:監所性侵犯治療的困局 × 語言的想像

【生活】應用精神分析叢書 04

內容簡介

  每一位性侵犯行者,雖然各有他們的創傷和辛酸,但是也有更多受害者的淚水需要被看見。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者多年來嚴謹的工作和討論後,覺得這本書是目前可以拿出來見世面的想法,讓大家稍微看到治療監所性侵犯的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這些不是最後的定論,不排除在適當時候,再以其它文字來消化我們一路上所經驗的內容。也就是,仍有很多話還沒有說完,還有很多經驗,片片斷斷的型式,如記憶的孤島般,等待我們再以文字作為橋樑,串連起來。

  如果要精準表達這本書的意圖,是嘗試以精神分析的臨床經驗和理論,消化性侵犯行者的說法和態度,並試圖在裡頭,尋找,是否還有餘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