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唯有我看見

童年的陰影、纖細敏感的心。他帶著一身戒備,像叛逃似的出走。

在異地的生活,並沒有他想像中的容易。他拋棄了很多,但同時生命也在他身上加諸不少,憂鬱症、身心科、一包包的藥袋。在痛苦降臨時,總會有人向他搭話。

「不要害怕,要相信你不是一個人。」
「別因此看輕自己。」
「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真是沒用啊。」

成長過程、感情、職場、人際,有人鼓舞,也有人藐視,他就這樣嗑嗑絆絆的走下去,有時軟弱、有時自責、有時也反抗。但身體與心裡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傷,要如何才能痊癒。要如何才能與他人、自己和解呢?

有些傷痛即使癒合了也會留下傷疤,提醒著他一切都沒有結束。是啊,怎麼會結束呢?發生的事無可抹滅,但可以好好面對它。

與其逼它消失,不如平穩地與它和諧共存。

讓文字治癒我、也鼓勵你。寫給自己,也寫給病友的一本書。
「這場病好不了沒關係,找到與它共存的方法就可以了!」

暖心推薦

白心儀 《台灣1001 個故事》製作人/主持人
那些痛與悲、怨與懟、自殘與療癒、絕望與希望,都羽化為文字,撐起一張網,希望能接住快承受不住、正在下墜的靈魂。

韋伯的《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導讀

生為歐洲近代文化之子,我們在研究世界史時,應當提出如下的問題,即在西洋而且惟有在西洋,曾發現一些於世界史具有意義且有價值之發展方向之文化現象,這究竟應歸功於怎樣的因果關聯?

韋伯的這本經典名著解釋了為什麼資本主義只有從歐洲興起?透過導讀,可以引領我們認識現代社會的來龍去脈,韋伯清楚指陳:資本主義的「精神」並非「營利」,卻和基督新教的「入世制慾主義」有著因果關係。當然,韋伯絕不會忽略物質條件對於資本主義的重要性,他強調:

我們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具有自由勞動之合理組織的中產階級之經營資本主義之成立。

換言之,韋伯進行了包羅萬象的經濟史、文化史考察,期待讀者們從閱讀中得到滿滿的啟發。

邊境國(30周年經典版)

波羅的海議院(Baltic Assembly)年度文學首獎(1993年)
愛沙尼亞獨立以來外譯成最多國語言的文學代表作
問世三十週年經典紀念版,特別收錄作者專為中文新版撰寫之序言

人類的生命總感覺就是個完美的邊境國。一種永恆的跨越,朝著漫無目的的明日而去。

無名敘事者從曾在共產鐵幕籠罩下的東歐來到自由富裕的西歐,經歷種種衝擊與事變,陷入了回憶、想像與現實的模糊交界,開始寫信給一個不知是否存在的收信人,無休無止地傾訴、告解。敘事者告解說自己殺了戀人,一名享有高社經地位的法國教授,隨後揚長而去,逃脫法外,不知所終……至少留下的信中是這麼說的。

邊境國(border states)指的是位於西歐與俄羅斯之間,包含愛沙尼亞的一系列國家。這些國家曾是蘇維埃的一部分,也成為歐洲防堵蘇聯共產政權擴張、深入到他們內部,乃至跨越他們的「邊境」。而人所劃定的邊境是無形的,是故邊境國也似乎並不真的存在,為他人無視。蘇聯解體後,夾處在東西之間的邊境國,開始尋找自己的認同,面對自己在夢想的新世界中的不存在狀態。

秋刀魚|Winter2022第38期

日本在住臺灣人・東京定番
:「東京的朋友,請推薦我屬於你的私藏選點!」

隨著班機起航,旅客們如何重新前進日本?
迫不及待前往東京的心情,又有哪些「想見」或「想念」選點呢?
本期首度號召「日本在住臺灣人」集合,從藝文、日常、飲食、服裝、住宿等面向,嚴選99個旅遊書上不一定會介紹,但東京在住者心頭好的定番私藏去處。

貢丸湯 2022第29期

療癒可以很在地又很科學!

「《貢丸湯》二十期告訴我們去哪裡修補壞掉的東西,但誰來修補壞掉的新竹人呢?」今年暑假,在帶著實習生閱讀過去的刊物,尋找報導題材時,一位實習夥伴這樣說道。生活在這個步調緊湊、不斷互相攀比的城市,是不是其實人人都有一些壞掉的部份?

這一期,我們從問卷調查出發,分析新竹各區域、各年齡層人們的壓力指數, 並循著數據裡的蛛絲馬跡,延伸為大家設計「新竹療癒景點心理測驗」、訪問寬心自在心理諮商所楊淑貞所長,了解當代新竹人的憂鬱傾向圖像,也介紹在地新竹人,目前擔任身心靈工作者的Tru, 帶大家一窺神秘的靈性療癒相關知識! 有趣的是,許多助人工作者不約而同分享許多新竹人有「理性至上」、「不願『示弱』」的特質,往往難以發覺自己身處憂鬱、焦慮的情緒中已久,直到身體健康亮了紅燈,才對外求助。獻上《貢丸湯》第29 期, 讓我們停下腳步,好好地與自己對話、覺察種種流動的情緒。

貢丸湯 2022第28期

早餐吃什麼?

你吃早餐嗎?都吃什麼早餐?是在連鎖早餐店望著目不暇給的菜單,點一份蛋餅夾上喜愛的餡料,再加上一杯大冰奶?還是在家慢條斯理地享用事先購買好的麵包、塗上美味的果醬,搭上自己親手沖的咖啡?法國社會學家與飲食人類學家 Claude Fischler 曾經指出,不同的社會文化擁有不同的飲食規則,包含不同的用餐時間及次數、餐食內容、餐食結構等。在全球化、工業化的浪潮之下,家家戶戶的早餐選擇更顯多元,但細細觀察,仍能發現許多趣味的地方差異。新竹地區兼融閩南、客家以及外省等多元族群,加上科學園區與周邊產業大量磁吸來自臺灣各地的島內移民,這裡的早餐風景別具特色。

本期編輯團隊走訪新竹縣市,挖掘出超過三十間早餐選擇,有些是陪伴在地人許久的經典老店、有的別具創意符合當代風格,你是不是食指大動了?一起來吃早餐吧!


編者的話

開箱早餐店秘密

每個人所在的城市,一定都有那麼一間早餐店。

貢丸湯 2022第27期

被綠植接住的「美」一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植物漸漸佔據庭院一角,盆數以等比級數增長,好天氣的周末總要來場「大閱兵」,用紙巾小心翼翼地擦拭一片片天堂鳥、龜背芋的大葉子,拿起加裝專業噴嘴的水管,好好幫植物夥伴洗刷一番;逛市集時,捨棄了購置服裝飾品的機會,開始注意起搭配植栽的古道具花架、美麗盆器。與眾多花友交流時,我從他們的眉宇間驚覺,我們細心地照料植物,同時也被植物照料著。

疫情將人們鎖在狹窄的居家環境內,而綠色植物們為人們帶來與自然連結的一絲機會。每日隨著水份、光線與空氣狀態不同而呈現不同姿態的植物盆景,為一成不變的室內空間帶來更多表情。看著觀葉植物抽出新芽日漸茁壯,便如父母見孩子取得好成績般自豪;觀察葉面的細微差異,評估該輔以哪些培育手法,成功了欣喜萬分,失敗了也不氣餒;隨著季節轉換欣賞植物更換新裝,細細品味其中樂趣,生活裡有了這些綠色朋友,就像是沉浸在一檔療癒系展覽中。

一起徜徉在由植物織成的療癒之網中吧!



編者的話

從「中國人」到「臺灣人」: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1995-2008)

★新加坡《聯合早報》中國新聞組副主任李氣虹
以跨域視野剖析一九九五年至二〇〇八年台灣人政治認同的轉變之作

★王信賢(國立政治大學特聘教授 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講座教授 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專文推薦

作者李氣虹生於馬來西亞、成長於新加坡,曾經擔任新加坡聯合早報派駐台北、香港和廣州三地的首席特派員,現任該報中國新聞組副主任。由於曾在台北留學和工作生活,擅長研究台灣相關的各種議題,為此提供了跨地域視野和思考。
 
作者透過第三視角,研究台灣人政治認同從「中國人」到「臺灣人」的轉變和緣由,為全球華人瞭解台灣的歷史背景和台海兩岸政治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李氣虹

新加坡公民,資深新聞記者、學者、時事評論員。1967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笨珍縣,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法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曾擔任新加坡《聯合早報》駐台北、香港、廣州特派員長達八年,現任該報中國新聞組副主任,兼任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講師。著有《中國競技體育揭秘》(香港:明報出版社,1996)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