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雙島記:從寶島回獅島

★十五位從新加坡獅島到臺灣寳島留學与生活的作者,道出其感受和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林得楠誠意推薦
★圖文並茂,收錄具有記憶性的留臺照片

這本書收錄十五位作者:毛麗妃、黃淑君、梁金菊、淡瑩、王潤華、李氣虹、盧麗珊、胡月寳、張紫蘭、林高、柯思仁、蔡深江、陳志銳、殷宋瑋、黃德勝,
他們從新加坡獅島到臺灣寳島留學与生活的篇章,透過本書一一道出在記憶、意識和身體上留下的珍稀回憶与深刻烙印。

高嘉謙作序推薦——

「島嶼的可見與不可見,恰如兩端,是他們的根與徑,是源頭,也是重新出發的新起點。兩座島嶼之間不是單向的旅程,而是往返交疊的雙重目光。曾幾何時,臺灣已是他們人文世界裡的『僑鄉』,在不同時刻裡浮現出他們的人文牽掛。他們每一篇寫下的臺灣經驗,或個人的臺式『鄉愁』,就像早年的水客在僑鄉與南洋之間運送的僑批,在某個意義上,封存了時間與記憶。」

規劃理論的進階導引

規劃=認識×參與×開處方×執行

都市設計、公共行政、組織管理
借鑒不同領域的經驗,以社科及哲學視角反思「理性」!

從都市計畫到參與式民主
公民投身政策規劃的第一本指南

我們每天都在規劃(planning)。從處理日常庶務、進修,到安排出國旅遊,生活中的規劃無所不在。然而,若從個人層次上升到組織、企業或政府的層次,情況就截然不同了。規劃是什麼?它有哪些特質?尤其,規劃與政治的關係又是什麼?

秋刀魚|Autumn2023第41期

第二次的京都
二度目の京都

有人著迷於京都的優雅、有人醉心於京都的陰鬱、有人留戀於京都的曖昧,歷史古都一直是臺灣人渴望探訪的日本城市。從工藝、飲食、寺院到藝術,臺灣更有著一群「京都學」的忠實信仰者,深入研究難解卻又讓人流連忘返的神秘面紗。
於是人們常說:「京都的深奧,成就了她絕美的一面。」又說:「人們終其一生都無法真正讀懂京都。」或許,從第一回的觀光名勝踩點,到成為真正的京都通前,我們永遠都是「第二次京都」的城市探訪者。
揮別初來乍到的關西「小白」,本期《秋刀魚》編輯部將從徒步、單車、開車三種旅行速度,走訪初次旅行者鮮少抵達的京都街區;以京都「咖啡、麵包、豆腐、水」四種日常滋味,作為再次探訪京都時的目的;並拜訪多位30至40歲的京都在住創意人士,從他們眼中一窺傳統京都之外的想像力,嘗試在「二次會」中,找到「認識京都」最舒適的存在、讓旅遊書上「裏京都」不再那麼拘束與遙遠,也讓人們能更自在地體驗這座城市,千年卻讓人永保年輕的美好。
期待我們都能在品味以上、奢華未滿之間,找到第二次來去京都的理由。

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

明明是喜歡的工作,為什麼作到最後,只剩下恨?

「工作沒有錯,如果很痛苦,是我的問題。」

獨立出版人陳夏民曾有出版業的原子小金剛之稱,看似對書本懷抱無窮熱情的他,也曾經因為愛書而身陷黑暗。「有多熱愛工作,就有多憎恨自己。」經過好幾次身心職災,他終於領悟,正如同馬拉松需要配速才能提高完賽機率,對工作的熱情也是需要分配的。

這是一本因為太愛工作而受重傷的人,寫給自己的復健手冊,也希望這樣一本書,能夠陪著你排除由愛生恨的毒,開心、自信地回到喜愛的工作環境。

「你可以為了理想燃燒,但不要只剩下恨。」


作者簡介

陳夏民

因為愛書而身心受創的男人,經過多次復健,現可微笑與書相愛相殺。

綠野仙蹤故事集:奧茲大地的神奇巫師

獻給每一個大小孩的療癒之書。
原來,我們早已經在《綠野仙蹤》裡現身了!

穿著銀鞋的少女想要回家。
剛出生的稻草人想要一副腦袋。
一哭就生鏽的錫人想要一顆心。
膽小的獅子想要獲得勇氣。
你呢,長大之後,你想要什麼?

《綠野仙蹤》(原名:《奧茲大地的神奇巫師》)是美國兒童文學小說家鮑姆的經典作品。該書甫付梓,《紐約時報》隨即評之為「令一般兒童愛不釋手的讀物」。事實是,連大人都為之瘋狂啊!在那個沒有CG動畫更沒有電腦的年代,鮑姆以想像力及意志力,透過一枝筆,型塑出奧茲大地的繽紛景色與多元物種、文明,讓《綠野仙蹤》成為一則停不下來的故事,更是一個生氣蓬勃的有機體,有魔法、有戰爭、有鬥嘴,當然也有令人感傷的告別時刻。不僅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兒童文學經典,也是每一個在現實社會裡奮鬥拚搏的疲憊大人們,重新補血、療癒的睡前讀物。

鮑姆:「願我尚能執筆寫下奧茲大地的故事時,這些故事都能持續為大家帶來快樂。」

第二次開出版社應該會成功了吧?──陳夏民《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講座側記

紀錄|沈眠.攝影|謝程雁

來自桃園的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創立了Comma Books(逗點文創結社),也參與獨立出版聯盟(獨盟)的誕生,甚至開了讀字書店和閱讀Poodcast《閱讀夏LaLa》。一輩子離不開書的男人,在十年過後,帶來《飛踢,醜哭,白鼻毛:第一次開出版社就大賣(騙你的)》續集《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與讀者分享被書本詛咒繼而抵達地獄與天堂的滋味,當然也會分享堅持志業的心法。假如你也是有心人,別錯過這一段書與人的愛恨故事!

▉「好好生活,排工作的毒。好好工作,排生活的毒。」

陳夏民選擇在桃園成立逗點文創結社,難免就會有人露出一臉為什麼不是在臺北的問號式表情?他笑著說:「這問題有點傷人哦,我們桃園不能有出版社嗎?好啦,大家都會覺得臺北的文化資源密集。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有更多人離開臺北。我認為,去中心化正在發生,所以如果想要創作或出版,其實不用特地擠到臺北。」

第二次開出版社應該會成功了吧?──陳夏民《工作排毒:讓你咻咻咻的工作編輯術》講座側記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拙愛】——黃以曦X孫得欽

既是詩人也是譯者、《愚人之歌:在傻瓜的世界 真實從不稀有》作者孫得欽,以及著有《謎樣場景:自我戲劇的迷宮》、主導對寫集《尤利西斯的狗》影評人黃以曦,兩人在電影世界裡以拙愛為關鍵字,搜尋各種臃腫、狂烈、執著且難以被現實收服、直直耽溺於關係與虛構世界的愛,藉此探討人如何在愛裡顯露自身駑鈍,又或者反過來,如何在駑鈍中體現可能的愛。

∵閱讀關鍵字∷【拙愛】——黃以曦X孫得欽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抽離】——又仁X程鈺婷

閱讀關鍵字系列對談壓軸主題為抽離,邀請到《單身租隊友》的兩位演員,全方位創作藝人又仁,以及編、導、演三位一體劇場藝術家程鈺婷,相識五年的他們暢聊怎麼看待表演?在上戲之前與下戲之後,又是如何分割、剪裁自我,成為角色?這理當不是一場粉絲見面會,而是聆聽專業演員真身的在場,去講述待在角色體內旁觀的種種精髓。

∵閱讀關鍵字∷【抽離】——又仁X程鈺婷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顛覆】——顏伯駿X黃思蜜

設計從來不只是線條、色塊的擺佈或呈現,它擴張至感受、情緒以及記憶,乃至牽引觀者思想,觸發行動。三頁文有限公司創辦人兼創意總監的顏伯駿,多次擔任金曲獎、台灣文博會、台灣燈會、白晝之夜、金穗獎的視覺統籌,還有以BL出版為主的留守番工作室總編輯黃思蜜,兩名出色的創造者,暢談如何習得設計的把戲,又是如何盡情把玩生活。

相對論 推翻先見之間的創造思維

▉設計的養分從四面八方而來

「我讀書的時候還沒有設計的概念,就是從小很喜歡畫畫,也喜歡看漫畫,喜歡去美術社、出租店,我其實也是滿宅的。後來看到天野喜孝設計視覺的《太空戰士》,對神奇的畫風、遊戲設定、世界觀和故事,都很著迷。當時所接受的眾多文化內容,都是心靈陶冶,逐步建立自己看世界的方法。藝術是一種思考方法與工具,再將抽象概念轉化成實際物件。而這些最後都轉化成設計的養分。」顏伯駿分享道。

∵閱讀關鍵字∷【顛覆】——顏伯駿X黃思蜜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原罪】——張亦絢X崔舜華

《SEVEN》(南方家園出版)收有七篇短篇小說,以性別作軸,以虛構探論暴食、怠惰、貪婪、傲慢、憤怒、色慾、嫉妒等之人性真實面貌。其中,寫傲慢〈不容易受傷的女人〉的張亦絢與色慾〈ON THE ROAD〉的崔舜華,從身體主張,到社會共構的意識等,暢談她們身為女性,如何觀看自己,如何看待原罪,又是如何理解逆女、厭女等概念?

∵閱讀關鍵字∷【原罪】——張亦絢X崔舜華

出版現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