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閱讀關鍵字∷【間隙】——任明信X小令

任明信著有《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雪》等詩集,現為催眠療癒師,小令則是出版了《日子持續裸體》、《在飛的有蒼蠅跟神明》、《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等詩集,兩人針對人為何而信仰?又是如何定義神的存在,如何藉詩歌探索命運、宗教與神祕學等議題,進行了饒富深度與靈性啟發的多向式探討。

∵閱讀關鍵字∷【間隙】——任明信X小令

出版現場

我殺了我的家人:「照顧殺人」當事者的自白

「家人來照顧是理所當然的。」
遭到「名為家人的詛咒」束縛的人們,親手帶走摯愛的家人
驅使他們這麼做的原因是?
所謂的「家人」究竟是什麼?

如果他/她死了,照護就結束了……。
「我忍不住覺得,媽媽只是披著母親皮的怪物而已。」
「如果我不在了,太太一個人一天也活不下去。」
「因為看起來很可憐,我想殺了她讓她解脫。」
「趁現在、趁現在,要殺了孩子的爸只能趁現在。」
「我不後悔。我認為我做了壞事。但是,我只能這麼做。」
「無論家中有多少人,最終都只有一個人在照顧。」
「結果是逃走的人贏了。」
「在長照開始之前的自己,已經死了。我是這麼想的。」

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劉霽X林峰毅

紀錄|沈眠.攝影|謝程雁

讀者手上的這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獨立出版聯盟祕書長、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飛文工作室負責人暨「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策展人林峰毅,兩人現身說法,解析一個想法究竟經歷了那些工法、花了多少心血設計,才能變成讓人有所共鳴的書本?又要經過哪些過程,才能把上述的出版歷程策劃成一個特展?

▉書的呈現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劉霽先介紹一人出版社,是他一個人做出版、包辦所有事情的出版社,一年只會做兩、三本書。獨立出版聯盟(簡稱獨盟)則是規定員工五人以下的出版社方得以加入,通常是規模小、一年做三到十餘本書的微型出版社。

「因為規模比較小、資源也少,如果能集合起來,也許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所以2015年我們就集結起來,化零為整,一起做有趣的事,也有獨盟的官方網站。台北國際書展應該是我們的契機,藉由把書展當作策展的概念,邀請大家一起進來玩。尤其是過去行銷模式越來越行不通,更需要中心概念的策展模式去推廣。」劉霽說。

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劉霽X林峰毅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延展】——王聰威X甘炤文

《聯合文學》總編輯王聰威,以及《旅讀or》副總編甘炤文,分別任職於兩種不同領域的紙本雜誌,走過網路崛起、數位化時代、乃至社群亂舞等諸多考驗依然存活下來,經歷幾番的改版、經營方針的變遷與轉型。兩人以延展為題,分享編輯生存之道、創思與嘗試,以及如何在多變求新的世界潮流之中,帶著紙本媒體持續有聲有色地發展。

∵閱讀關鍵字∷【延展】——王聰威X甘炤文

出版現場

∵閱讀關鍵字∷【開外掛】——瀟湘神 ft. 月亮熊

開外掛原本的意思指利用作弊程式或技術,使遊戲對自己變有利,後來演化為流行用語,用來讚嘆對的非凡表現,卓越彷若神降。而在小說以及遊戲創作上都有豐富經驗的《廢線彼端的人造神明》瀟湘神與《失落謎城:星隕將至》月亮熊,聚在一塊,以開外掛為題,討論文學在遊戲中的功能,如文學成為遊戲,以及如何應用文學於遊戲中。

∵閱讀關鍵字∷【開外掛】——瀟湘神 ft. 月亮熊

出版現場

以展覽與視覺設計,完整地打開一本書──葉飛X林峰毅

採訪|沈眠.攝影|謝程雁

葉飛、林峰毅這一對雙人組,既是飛文工作室的搭檔,也是獨立出版聯盟、逗點文創結社長期合作各種展覽的好夥伴。兩人也同樣負責桃園市立圖書館與獨立出版聯盟合作啟發知識且感性動人的「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介紹一本書從無到有的歷程。令人好奇的是,籌劃者葉飛與設計師林峰毅的合作模式,他們如何溝通,如何展示出一本書到底從冷冰冰word檔案,變成拿在手中閱讀的書?

從未成形的概念,變成視覺與展覽的過程

林峰毅是讀當代藝術出身的,原本就很熟悉策展的模式、方法,但葉飛是傳媒體系,更多的是紀錄片的影像思維,兩個人的立基點並不一致,因此在合作時難免會有溝通的火花爆現。

以展覽與視覺設計,完整地打開一本書──葉飛X林峰毅

出版現場

2023年9-10月書訊

《鮮卑:如我等將之譯為骨稜稜的瘦駑駘與遠迢迢的屈曲路/綠》套書

蔡琳森/姚秀山◎南方家園

兩本作品各擁不同運算系統,同時透過現代詩的體材試驗「表意的朦朧與閃爍」這一個主題,它的極限在哪?清晰信號與瀕臨斷訊的狀態彼此疊加,到了哪一個程度會澈底失去可閱讀與可交流的條件?散焦的構圖能否將更多的辨識工作讓渡給讀者?它們在主題與風格上既非完整連續的關係,也非決然斷裂之勢,不是彼此對立的,而是螺旋式推展的,更類似一種相互應對的重力平衡狀態。按克塞諾芬尼所說:若果馬與獅子能夠替自己的神塑像,牠們就會打造出長成了馬與獅子模樣的神。《鮮卑:如我等將之譯為骨稜稜的瘦駑駘與遠迢迢的屈曲路》與《綠》或即展示兩種神的不同形貌?又或只是它們的表述各自尋獲了一個容許自己暫時保持緘默的場所。

2023年9-10月書訊

最新情報

邁向戲劇:石光生散文集

「邁向戲劇,邁向一切」
「台灣戲劇界的阿波羅——石光生」

1.《邁向戲劇》是雙關語,不但是自己如何邁向戲劇,也提供了邁向戲劇藝術的養分給讀者。石光生老師是戲劇研究與創作雙刀流,看石光生如何一路堅毅如馬,馳騁萬里跨越戲劇。
2.作者親履千里,猶如關漢卿衝州撞府,對戲劇做出貢獻,難能可貴。全書有32頁珍貴彩色頁。
3.從東海大學到UCLA,一路堅持,從導演、劇本創作、學習中西戲劇研究的文字與罕見圖像。

「從尤里皮底斯到契訶夫,從莎士比亞到偶戲」

石光生老師是戲劇研究與創作雙刀流,在邁向戲劇的路途中,回首啟蒙的心境、家鄉與守護的疆土,記憶師恩浩蕩與藝師們的全心付出,石光生一路堅毅如馬,馳騁千萬里橫跨。

石光生教育戲劇人才,且橫跨中西戲劇研究,從自己邁向戲劇之路,到一路帶領許多人邁向戲劇,從台灣到美國,從希臘戲劇到元雜劇,甚至是少有人精通的偶戲到皮影戲,石光生教授親履現場,考察元代戲台,到訪埃及、美國、希臘,更與李天祿、黃海岱眾大師們交談交流,立下寶貴的書寫。

微物論

以女子視角解剖世界,讓世界的切片攤露在陽光之下。在愛情裡的為難忐忑,踏入婚姻的曲折與荊棘,生養子女的痛苦與幸福。日常切片乍看是尋常風景,細看才知道人心在其中閃現顯影,微物不僅僅只是渺渺,附著其上的情感永恆沉重剔透。

作者以其女兒、妻子以及母親的多重身分,在日常的隙縫裡留下文字紀錄。靈光閃現,詩句如湖之女神浮出水面。作者寫自己,也寫出了女子在社會規範中各式為難之處。

喜愛華服的張愛玲曾說男子沒有選擇衣著的自由,因此她寧願身為一個女人。這選擇的背後心思複雜曲折,你難以釐清寧願身為女人是因為妝點自己讓人幸福,或是妝點自己是身為女子的幸福?

我所遭遇的一切是因為我是個女人嗎,還是只因為我是我?這叩問恆久沒有解答因人天生無法選擇性別。我得問,我想問,沒有的解答也許可以在詩句裡閃現身影。


作者簡介

林佳儀

是女兒、妻子,也是母親。馴服於日常,又被物質所豢養,偶而質疑世界,不被回答時便以詩尋找答案。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紅樓詩獎、磺溪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


目錄

推薦序  為難與和解──讀林佳儀詩集《微物論》       ◎游書珣
自 序   那些重要的小事

南濱消失:陳克華攝影詩文集

大學時代曾被視為(或多或少也有些自視為)醫學院當中的秀異份子。然後進入醫院實習,服兵役,退伍後進教學醫院當住院醫師,考專科醫師。一切安然順遂,歲月靜好。然後,從醫學的象牙塔裡伸出頭來四處張望,才發現身邊的一切早已非舊時樣。自己是什麼都不懂。

童年的消逝,父母的老化,一句「時代的變遷」,都是在人的粗糙表淺意識不能覺察的狀態下,悄無聲息地發生。時間如何作用?剎那間青春的退場與心境的轉移,變得真實,我站在「童年」的消失現場,如迷於娑婆的佛門弟子著老和尚當頭一記棒喝,脊椎震動,頭皮發麻。心中閃過一念:我的確是老了,同時也經過了許多事—而身邊的花蓮,臺灣,中國,甚至整個地球呢?

我彷彿與這所有變化有關,又無關。


作者簡介

陳克華

男,1961年生於台灣花蓮。祖籍山東汶上。畢業於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美國哈佛醫學院博士後研究。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眼科交換學者。現任台北市榮民總醫院眼科部眼角膜科主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