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落香

「一杆挺拔昂揚的樹身,一縷別有意味的花魂。花朵通常在盛開時攀上生命的巔峰,但也有含苞初綻時香味最迷人——製作茉莉花茶就只採擷微笑的花朵。這姐妹樹花卻要待到飄然委地,眼看零落成泥,才煥發生命的華彩。又或許那滿地的晶瑩,卻是長垂的淚滴,親吻,眷戀著惜別大地。」

──〈落香〉

★集結海凡四十篇散文及三篇創作脈絡分享
★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高嘉謙誠意推薦
★收錄新加坡、馬來西亞舊年代老照片

本書分作三輯,輯一〈記掛〉描寫溫馨的家庭日常,遙想童年與親情,懷念敬重的前輩與故友,情感綿密,真摯流露。
輯二〈落香〉寄情於花草樹木,記敘植物與人們共生共存的軌跡,同時抒發對土地的鍾愛與疼惜。
輯三〈看見〉走訪探查各地古蹟,將那些被遺落在歷史皺褶裡的過往,重新賦予生命力。本輯並收錄三篇海凡對創作的思索與分享。

海凡以質樸優雅的文字,博覽珍視的人事物及景致,記憶在歲月浸潤下得以安放,莫失莫忘。

高嘉謙專文推薦——

「《落香》鋪展的馬共山林剪影、南方草木生態、島與半島的文學軌跡,猶如落地的花才有芳香,化作春泥,滋養了海凡在兩地的生存經驗。這也是華文寫作對島國與半島的另類餽贈。」

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短篇傑作選(修訂版,啾咪文庫本)

「你有青春、自信,還有工作。你什麼都有。」
「那你又缺了什麼?」
「除了工作,我什麼都沒有。」

在〈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海明威用簡單的文字,打造出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一家咖啡店。在那裡,有一位年輕服務生,一位年長服務生,一位自殺未遂的老先生,還有足以抵抗生命中所有空無、痛楚的光明與秩序。喬伊斯(James Joyce)讀完大讚:「這可是有史以來寫得最好的短篇小說!」

如果你從未讀過海明威,這部短篇小說選輯是最佳入門書。如果你們曾在字裡相逢,歡迎與Papa再見一面,交換這些年來的滄桑與得失。

「世物皆空,人也不例外。需要的,不過是光,還有某些程度的乾淨與秩序罷了。」

名人推薦

☆“He's the real thing!” ——費茲傑羅論海明威
☆ 喬伊斯(James Joyce)大讚:「你讀過〈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嗎?真是傑作!真的,這可是有史以來寫得最好的一篇短篇小說。」

本書特點

餘波蕩漾

貧窮,擴張了人性的想像力──|
當《我的出走日記》撞上《發條橘子》以及《小丑》
絕境系小說家吳水寫給世界,一首如邪典電影的絕望之歌!

  「整個世界都他媽沒救了。」

  一名想當導演的廢青和一起偷拐搶騙喪的另一名廢青;瞎眼的吸毒者阿傑、向性暴力妥協的跳舞女孩夕夕,酗酒的老詩人、性無能的阿男和妓女的阿花……。宛如《百年孤寂》馬康多的邊陲小鎮上,被時代傷得體無完膚的瘋魔群像,在充滿暴力、色情、傷害、憤怒、死亡、絕望的社會底層邊緣,垂死掙扎。

  生活才是兇手。
       生活充滿胡鬧。
       我們別無他法。

 

真摯推薦

朱嘉漢(小說家)
但唐謨(影評人)
邱怡青(小說家)
陳育萱(小說家)
黑狼那卡西 黃大旺
廖偉棠(詩人)
盧盈良(導演)
顏忠賢(小說家)

(按姓氏筆畫排序)

 

淚腺壞掉

不能哭了、不想哭了
保護機制一旦失守,潰堤的情緒會兵敗如山倒

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
任依島 × 李玟萱

因為山而相遇的兩人
寫給對方與自己的十二封信

★楊佳嫻、郭熊、丁名慶、鄭清鴻、熊一蘋    真誠推薦

「我看電影已經很久沒大哭了,不像以往,在感動處就會哭。可能是潛意識裡要壓抑自己的情感避免波動,否則保護機制一旦失守,潰堤的情緒會兵敗如山倒。」——李玟萱

「我仍不清楚為何流淚,只知道,眼淚說著無聲的話,眼淚說的比不說的,多很多。」——任依島

▍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

本書作者是背景迥異的兩人,男/女、心理師/文字工作者、北部人/南部人、未婚/已婚、帶病/陪病、本土囝仔/外省第三代。

那幾年,他們雙雙墜入人生幽谷。

每一本書都是創作的接力棒——桃市圖「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

文|陳夏民、攝影|林峰毅

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被譽為最美麗的圖書館,許多民眾慕名前來享受空間之美,同時體驗書香環境。最近,館內四樓貪書蛇展區更是成為聚集人潮之處——民眾往往捧著一疊欲借閱的書,在S型的展區內流連忘返,細細品味展區中的展覽品,也不忘翻閱陳列的書籍。

█ 誰說桃園沒有出版人才?

這是因應423世界閱讀日,桃園市立圖書館與獨立出版聯盟、飛文工作室所合作的「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希望讀者成為創作者,而副標內的「桃樂思」,顧名思義,是期許桃園讀者們都能樂於閱讀、勤於思考,在打開書籍的同時,來一場獨一無二的心靈冒險。當然,這也隱約呼應一個由桃園人所創下的紀錄:台灣第一部收錄完整十四部作品的《綠野仙蹤故事集》,是由桃園譯者陳婉容獨力翻譯完成。

沿著展區方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在桃園從事獨立出版的個人與出版社展區,他們分別是曾獲金蝶獎肯定的詩人/設計師陳昭淵、以年輕詩人首本詩集為主要出版品的天河創思出版社,以及近年嘗試各種跨界合作的逗點文創結社。這些微型出版單位平日在桃園生活,也在桃園創作、出版,透過一本又一本的出版品與讀者聯繫,成為書與人之間的橋樑。展區陳列了出版人的照片,似乎都在對讀者招手說:「要不要來開出版社?很好玩喔!」

每一本書都是創作的接力棒——桃市圖「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

出版現場

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

閱讀是什麼?打開一本書、查閱手機或平板資訊、眺望遠方山嵐的行蹤、發現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細數老照片中家人曾經的黑髮——當我們凝神觀察,便在閱讀。當我們開口訴說各式文本留在心中的刻痕,也促成了閱讀的最積極意義:為世界創造新的物事!

在「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我們會看見不同讀者如何在閱讀後展開行動,去延續甚至傳遞一個文本所帶來的熱情與啟發。你將發現,每一次閱讀都會帶給我們與眾不同的禮物——閱讀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存在眼前的,是多元繽紛的可能性。

祝福身在桃園的你,樂於閱讀,勤於思考,展開獨一無二的閱讀旅程。

一個啟發你的知識,卻同時感性、動人的特展!

閱讀是為了創造:「桃樂思」閱讀旅程特展

出版現場

2024年3-4月書訊

終結職業倦怠:工作為何將人榨乾,又該如何建造更優質的生活?

喬納森.馬萊西克◎游擊文化

馬萊西克曾是擁有終身教職殊榮的大學教授,卻因幾度難以名狀的嚴重失調危機,徹底擊垮了他的身心。他花了多年的時間完成本書,某種意義上,這趟考察與寫作的旅程,也是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修復歷程。

本書第一部分致力於探討過去五十年來,社會如何建構出職業倦怠文化;第二部分轉為考察如何開創一種全新的文化,讓工作不再獨占人類生命意義的核心。但願本書能幫助我們的文化認清這件事——工作不會給人尊嚴、不會形塑品格、不會為人生賦予目的。是我們讓工作有尊嚴、是我們塑造工作的品質、是我們賦予工作在人類生活中的目的。

2024年3-4月書訊

最新情報

從言語誕生的現實:精神分析實作三景(修訂版)

Jean-Claude Lavie(1920-2020)以八十近九的高齡應「臺灣精神分析學會」之邀,兩度來臺演講。本書為演講內容集結成冊。

首篇〈想〉,敘及人如何思索自己的「想」?為什麼我們會剛好在某一刻想到某件事?每個人根據他對所處世界的認知,建立了一套保護自己的模式,這個模式塑造了他的人格,也主宰著他的一舉一動。分析師知道,不管對他自己或病人,在分析當中引導其思想的絕不是偶然,而是分析的情境向他們兩人傳導了思想的波動。

「字」是物體,「言語」是行為;在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之所以會認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是因為我們以為,「說話」就僅僅是我們使用的那些字的意義加總而已。〈精神分析中的字與言〉提及,分析師若想「進入」病人的現實,主要的方法是,不把注意力集中於字義上,如此方可察覺隱藏在言語背後的企圖。

歸途 第二部:駱沙利南

「歸鄉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歸途後,英雄的旅程仍持續下去!」
——大獵蜥(【中華科幻學會】理事)專文推薦!

從貴冑世家無憂無慮的次子,不得已踏出領政之路
神聖獸『羽蟒』的賜福者——駱沙利南,
將以凡人視角,體察上古政治的沉厚閱歷。
聽眾人之聲、斷眾人之事,
強加在肩上的重擔,與涉及世局的戰亂
駱沙大公家的利南,如何以凡夫俗軀應對變局?

「法圖世界中不同族群所使用的語言,也深具臺灣文化特色。從中文、臺語到原民語,子藝巧妙地將語言連同文化一起融入到虛構的族群中,打造出讓臺灣讀者感到陌生,卻又深感熟悉的動人世界。」——馬立軒(「奇幻故事說不完」社團管理員)專文推薦!

納席華消失無蹤,駱沙利南帶著活下來的夥伴們倉促回國,隨即面臨投入戰爭的繁重工作,但征戰的對手並非只有來犯的帝國。

學院掀起波瀾,全新的法術概念被帶回來,連同恐懼一起,讓學院陷入分裂。法術本質是否涉及善惡,這種事情沒人敢斷定,但帝國的亡靈大軍顯然萬般邪惡。

每個人都只有眼前少數資訊,面對的卻是全然未知的世界,原先被視為神明的神聖獸,似乎又受到更高一層的存在統治,軟弱無力的人類面對這一切,該何去何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