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紅雲──嚴秀峰傳

  「下車的時候,李友邦回頭看了一眼,那吉普車依舊停在不遠處,很明顯的,就是要讓他們知道這是跟蹤。寒流來襲的夜晚,李友邦默默扶著嚴秀峰走入醫院。不遠處的吉普車燈閃著兩道寒光,有如監視的眼睛……」

  「除夕夜一過,她便被隔離,這一走,便身陷囹圄十多年!遷台後的艱難歷練,造就杭州花木蘭傳奇的一生。」

  一九九二年四月,在李友邦逝世四十週年前後,作者楊渡曾寫《如此痛苦的擁抱祖國》一文在中時晚報連載,此文首度披露李友邦謎一般的生命史,尤其從他早期加入黃埔讀書,曾面見孫中山,以及後期與國民黨內派系錯綜複雜的關係,可說是珍貴史料。

  但涉及陳誠與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矛盾(也就是李友邦之死是不是蔣介石父子要打擊陳誠勢力而製造的冤案),以及台籍人士之間的爭權內鬥等等,卻仍難以釐清。

  更深層的來看,它仍未解開李友邦涉及匪諜案,到底是不是「冤案」的真相。

  直到一九九九年,由於蘆洲李宅要開始整修,必須規畫內部的展示內容,李友邦之妻嚴秀峰女士,希望除了北台灣農村生活面貌以外,還要展現蘆洲李家的抗日歷史。李友邦流亡大陸期間,他的兩個弟弟為了尋找他,一個被日本派的流氓暗殺於廈門,一個在基隆碼頭被日本警察逮捕,刑求致死。

吾鄉稻香

  本書圖片,係由美籍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薛培德(Barry Schuttler)所拍攝。他於1960年來台,參與美援物資的農村救濟活動,由於他個人對攝影的熱愛,利用閒暇時拍攝了大量的台灣景觀,照片也提供給美國教會刊物刊載。1960至61年的短短一年內,他足跡遍及屏東、高雄、宜蘭、台北、中部橫貫公路、金門等地,留下三千餘張底片。

  薛培德(Barry Schuttler)並非專業攝影家,而只是以一個報導攝影者的角度,來記錄台灣當時的生活面貌。但這一批照片卻顯示了一個熱愛台灣的人,用他樸素的鏡頭,捕捉台灣的生命容顏。包括了農村的生活、稻田的耕作、收割的田野、婦女與兒童的面容等等,都留下真實的記錄。

  相較於台灣攝影家,這些當時的生活記錄可能太過平凡無奇,而不覺得有按下快門的必要。但現在回顧,我們才知道這些景象早已消失,成為永遠無法追回的記錄。薛培德的照片之所以珍貴,恰恰是他留下台灣最平凡的生命容顏。

  本書照片是由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整理提供,並徵求詩人吳晟、詹澈、陳填、楊渡的同意,引用他們的詩文,讓這些照片,有了更感性而動人的表現。

本書特色

直到大地盡頭 (上、下兩冊)

  2006年,以色列與黎巴嫩爆發軍事衝突,格羅斯曼原本站在自衛立場,贊成以色列軍隊還擊,但不久後便與阿默斯.奧茲和耶和書華(Abraham B. Yehoshua)兩位作家聯名公開向政府請願,希望能盡快與黎巴嫩達成停火協議。
 
  不料就在兩天後,格羅斯曼當時正在軍中服役的兒子烏里(Uri),由於裝甲運兵車被反坦克飛彈擊中而身亡,年僅二十歲。雖經喪子之痛,但格羅斯曼表示自己反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的立場不會改變。他在小說中刻意避談政治,不過尤里之死還是促使他更深入探討以巴衝突,而這就是他在 2008 年發表的「直到大地盡頭」。

斯德哥爾摩情人

  小說家克里斯托瓦和妻子馬賽拉兩人為了擺脫過去複雜的背景包袱,在智利政局急變後,選擇移民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尋求新的自由生活。

  然而一日,他無意間在衣櫃發現妻子新買的情趣內衣,剛開始他以為那是妻子給自己的驚喜,然而,就在妻子出差的當天,那袋情趣內衣消失了……。

  正為此感到苦惱的同時,鄰居的妻子死於服藥過量,然而女傭卻又聲稱是他殺,並把證據透露給克里斯托瓦,但不久後也遭殺害。

  他開始跟蹤從事藝術品經紀的妻子,發現她與一個俄國男人見面,恰好兩人發生口角,克里斯托瓦衝進屋裡幫妻子解圍,就在一陣扭打中,他用燭台砸死了俄國人。匆促逃離現場的兩人,要怎麼面對聲稱目擊殺人的嬉皮的敲詐?就連鄰居也掌握了他們犯罪的證據,而神通廣大的董甘探長正一步步逼向他們……。

  小說故事集情愛、兇殺、亡命、偵探等元素於一體,劇情刺激動人,巧妙地融入真實社會文化氛圍,更透過主角小說家的敘事角度,達到有虛有實,亦奇亦幻的效果。作品發表當年,即名列2004年智利年度暢銷榜第一名,引起國際文壇注目。

本書特色:

  如果你無意中發現,妻子出差的當天,她帶走了新買的情趣內衣……

遙想「德先生」: 百年來知識份子的歷史格局

  一九一二年,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建立。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脫離朝代統治,告別專制獨裁,與世界現代文明潮流同波共行,隨後,人類共同追求想望的「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在五四運動中正式出場。

  這場知識與文化的革命,跨越時空,來到一九五零年代的台灣,以此基礎展開對黨國威權體制的論戰,亦影響了一九七O代的保釣運動,成為台灣政治與民主運動重要的思想資源。德先生在台灣,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的台灣的知識青年,透過各種異議文宣與刊物,以肉身、血、靈魂展示著殊異的生命經驗,際此,現代文學與歷史一步步捲入激烈的政治敘事中。

  歷史學者潘光哲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數十年來其研究與言論精華皆集中於此書,「五四」之後,對於各種「啟蒙」與「救亡」口號性質的主張提出警訊,作者認為:面對社會與文化重要的母題,史者必須立基在「深描細寫」研究工作上,避免犧牲歷史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的解釋為代價,成為「觀念的暴政」。本書分為兩個部分:「想望「德先生」的上下求索」、理解「五四」與「知識分子」的歷史格局。對於自由主義者如何書寫並議論了「威權體制」的分析與批判,期能提供啟發性的思考。

作者簡介

潘光哲

兩岸每日一詞

2012兩岸最「給力」的潮語辭典!

  在台灣,同樣的語言在南北即有腔調與語法上的差異;在大陸,語言間的豐富變化更是精彩多元。兩岸使用語詞的差異所引發的趣事,也因為往來頻仍而時有所聞,譬如在路邊招攬計程車,大陸上習慣稱為「打的(音:ㄉㄧ)」,此「的」為廣東方言「的士」的簡化,而「的士」又是從英文「Taxi」音譯而來。又如台灣形容一個人的打扮或氣質為「風格」,北京則將此個人特性稱為「范兒」。不同的詞語形容的卻是同一件事,若是溝通出現問題,往往會鬧出笑話來。

希臘激情

  智利籍的美國教授布魯諾,突然遭遇妻子的不告而別,決定踏上尋妻之途。他先是到紐約的女兒家打探消息,未料女兒不肯透露知情。

  他決定前往妻子的故鄉瓜地馬拉,從家庭背景著手調查。途中不斷思索妻子出走的原因,憶及兩人結髮多年的過往,年輕的癡狂情熱已在婚姻生活中長期磨耗,導致自己的外遇與出軌。他懷疑或許妻子的隱忍終於到了盡頭,於是移情別戀,遠走高飛。然而妻子則由於身世之謎與無法溝通的婚姻,決定出外散心,釐清問題。

  這一路尋妻的途中,布魯諾又陸續結識一名法國女子和一名義大利女子,協助他找尋妻子。一路上朝夕相處,三人間的微妙互動,曖昧拉扯。布魯諾藉著兩人回憶青春歲月,卻又想望妻子,最後一行人輾轉來到布魯諾與妻子的訂情之地,希臘克里特島,最終的答案將在此揭曉。

本書特色

  男人的出軌往往是一時衝動,女人的外遇卻是一個結果。
  面對突然不告而別的妻子,千思百索,他毅然決定踏上尋妻之途。
  從美國到中南美洲,最後抵達兩人訂情之地的希臘克里特島,那裡是否就有結果?
  男女間的長期論戰,性與愛究竟能否分離?
  獲選中國21世紀年度最佳外語小說。

作者簡介

月照無眠

  月照無眠
  是生活的感知
  是夢
  是夜
  是無眠者的孤獨
  是微涼的季節

  本書收錄彤雅立自二零零七至二零一一年的詩作共六十首,分為三輯──「月照無眠」、「食此在」、「她衰老的時序是冬眠」。關於季節、思念,與未完成的種種瞬間。

作者簡介:

彤雅立

  居柏林,隱於市。
  嗜讀書,研電影,事翻譯。
  著有詩集《邊地微光》。

  走,過去就是邊境了。blog.yam.com/sabin。
  邊 地 微 光。tong-yali.blogspot.com。

 

聶魯達的情人

動盪不安的政局中,詩人聶魯達多年來的祕密,全寄於一位謎樣般的女子。

  適逢兵荒馬亂的智利政變前夕,偵探卡耶塔諾臨危受命,
  來回奔走於中南美各國,一切只為了幫詩人找尋那最後的答案.……。
  西語暢銷作家,安布埃羅近年最成熟的作品。

  一九七三年的智利冬天,來自古巴的卡耶塔諾在一場政商名流的派對上遇到晚年病痛纏身的聶魯達。智利詩人聶魯達的一生功成名就,從來不乏女人相伴,一路走來情史可謂轟轟烈烈,然而卻有個長年不斷困擾著他的缺憾:他想要尋找四○年代曾在墨西哥有過一段婚外情的有夫之婦碧雅翠絲。為此,他曾找過不少人調查,然而皆未果,直到碰上卡耶塔諾,他決定放手一搏,希望無憾而終。

  卡耶塔諾接受委託,在線索不多的情況,神祕女子的身分卻百般多變。輾轉走遍中南美各國明查暗訪,遭遇外交政治上的爾虞我詐,以及各國的危急形勢,他真的能完成詩人最後的心願?這場旅程將開啟他作為名偵探的道路,也是一朵革命鮮血之花的綻放。作者安布埃羅以偵探小說手法,鋪展整個拉丁美洲大時代的動亂。透過神秘女子的行蹤,一窺整個時代背景之勢。

作者簡介

劉國松──藝術的叛逆 叛逆的藝術(書+DVD)

  中國水墨的新生與突破,現代水墨之父獨家技法大公開!

  劉國松(1932年-),台灣畫家,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隻身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遷移到台灣,進入師範大學美術系後,在東方美學薰陶,及西方藝術思潮與繪畫技法的激盪下,隨即發起創立「五月畫會」,倡導「中國畫現代化」掀起現代藝術運動,是現代水墨運動重要的推手,享有「水墨現代化之父」美譽,不僅在世界各地舉辦過上百次的展覽,更獲多項國際性大展及殊榮,藝術成就斐然。

  儘管畢生致力於現代水墨創作,劉國松還是首次應邀,拍攝這跨越一甲子的藝術創作全記錄。影片中,劉國松詳細解釋如何用各種紙材入畫,他準備材料,在斗大的畫室開始工作,不僅不藏私,還準備把這一甲子功力都奉獻出來。為了呈現完整教學,從拓墨法、漬墨法、水拓法,到號稱劉國松專有的「抽筋削皮皴」,他不厭其煩,詳細解說。劉國松認為:「這些技法,只是技術。知道的人愈多,中國水墨的創作,就會有更多作品出現。我們要形成大流,才能和文人畫的巨大傳統抗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