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情敵

千年寒冰瞿彥東在一次醉酒之後,發現身邊坐著抽事後菸的,竟然是他那最不正經的情敵兼好友徐韶珏。他傻眼了,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最傻眼的是,這種事後來竟然「一直」發生。

⋯⋯行到水窮處,情敵也上床?

​【收錄】《情敵》正文/《情敵》番外/《情敵》番外〈Senior〉、〈EXPONENTIAL〉、〈INFINITE〉/2017實體書新番外〈Logarithm〉

八點檔

你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八點
與親朋好友一起準時坐在電視前的時光嗎?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八點檔的編劇遇上(他以為的)優雅王子般的帥房客,真實生活也是老梗狗血樣樣來?
她的文字調皮搗蛋、古靈精怪卻又細膩動人,水巷的經典作品全新呈現!

​►收錄:
(1)正文
(2)番外〈颱風天〉、全新番外〈十年有成〉

​►必收TAG:
#收錄全新番外
#喜歡臺灣鄉土劇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代理房東小編劇X電視兒童花美男
#超人氣圖文插畫家貞尼鹹粥繪製封面與四格漫畫

 

VOP Issue 25: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5 :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歡迎來到2019,在本世紀將加速前往第二個十年的同時,全球正進入新型態的治理境界,一個炫麗繽紛的數位異化年代。科技資本主義鼓吹的美好網路資訊社會、數位公民幻景,現已整合為順從技術應用與網路社群企業的領導,使人在不斷製造的便利、歡愉與安全的服務口號中上癮,聽任其監控我們的一舉一動,將我們挾帶進難以辨識的、以演算法、審查與評分機制流動控管的漩渦之中,牢牢確保現實世界按照既有的政商權力體系運作。當資料從原本網路科技的副產品,變成如今科技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目的,成為「資料(影像)」而非「使用者」的我們,如何建立反支配的能力?

VOP Issue 26 : 末日棲居 Dwelling in the Apocalypse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6 : 末日棲居 
Dwelling in the Apocalypse 

面對不可預期的來日,我們是否與德國詩人腓特烈.賀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曾言的「詩意地棲居」更加疏遠?災害與戰禍、虛假與算計,人類世界無限擴張的野心和欲望未曾降低,人的存在也愈來愈難以賦添詩意。而衝突升高的國際政治情勢,使此刻相隔末日只剩兩分鐘的「末日時鐘」竟回到與1953年冷戰時期的同一等級,成為二戰結束以來與末日距離最近的年代。我們如何可能地棲居——在末日到來的大地?

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 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最新攝影批評力作! 
● 2018年初版銷售一空後,重新再版!

如果影像的決定性瞬間,從不是現實的決定性瞬間, 
照片的意義,是否大於現實的意義? 
誰在製造意義?如何製造?
 

此刻,影像正在爆量生產。郭力昕以兼具細緻理路與坦率火力的批判閱讀,挑戰自八○年代以降台灣「紀實攝影」的古典圖騰,拆解影像裡的權力遊戲,以及我們的攝影如何構建了我們的世界。

《製造意義》是台灣少見的一本針對本土攝影提出批判思辨的論集。長年關注影像文化、以犀利觀點著稱的評論家郭力昕,在本書中以台灣攝影家作品、攝影集與社會現象的案例切入,透過五篇長論,深度解析在台灣脈絡中的「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自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至今的實踐與變貌。

郭力昕,影像文化評論者、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文。張照堂

本書是張照堂的第一本文集,輯錄他自1960年代以來的書寫與塗畫。

觀景窗外的歲月之旅,是劇場實驗寫作的文藝青年、是引介西皮反叛文化與搖滾樂的初代推手,是生活筆記的呢喃喋語,也是時代行走的圖繪跡軌。「那些無法化成影像的歲月,那些擦肩而過或已然忘卻的歲月點滴,因為書寫而或顯現微光⋯⋯」他說,「路的末端有光嗎?不知道,繼續找路就是了。」

這本書沒有照片,只有那些你從未讀過,或可能遺忘的—— 
劇場的/搖滾的/西皮的/映像的/塗鴉的張照堂。

「喂!你有火嗎?」…… 
 

張照堂,1943年生於台北板橋,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其主編出版有《生活筆記》系列(1977-1980)、《影像的追尋 : 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1988)、《台灣攝影家群象》叢書(1989-1996)、《歲月風景》(2010)、《歲月印樣》(2010)、《歲月定格》(2017)等書,曾參與多部電影、紀錄片與電視節目的攝製編導,獲頒金馬獎及金鐘獎,並投入影像教育工作,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榮譽教授。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8月特別加場版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8月特別加場版

回首半世紀,台灣資深譯者林添貴完成了一百本翻譯作品。雖然譯者向來不太受重視,出版社打書與媒體摘介甚少標出譯者姓名,但令林添貴堅持譯界人生的一個信念,是在人生「資源再利用」期協助開拓讀者國際視野。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芮瑪麗(Mary C. Wright)編輯的清末民初革命史 China in Revolution: The First Phase, 1900,是林添貴的首部譯作。當時林添貴在台大政治研究所期間每月翻譯一章,在《幼獅月刊》上連載。芮瑪麗是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學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與丈夫到中國蒐集資料寫論文,夫婦倆被日軍俘虜、拘禁,戰後才獲釋回美國。

#季風帶「故事」系列講堂(Season 1)—8月特別加場版

最新情報

捷運╳殭屍

一種殭屍,各自表述!
捷運,是唯一僅有的共識。

「台北捷運出現殭屍」這樣的消息,
開始在網路上傳播開來……

當象徵都會的『捷運』,遇見反思文明的『殭屍』
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海穹文化2017年嶄新書系:Diversity (多樣性)
首波主打故事集!

捷運 ╳ 殭屍
 小說 ╳ 漫畫

十二位創作者,在共同的開端底下各自揮灑
綻放出十二篇創意滿點的殭屍故事!

科幻、奇幻、懸疑、驚悚、幽默、諷刺……
不拘題材、不限類型、也不怕觸怒誰!
《捷運 ╳ 殭屍》 
帶您見證台灣新生代創作者的可能性與多樣性
以及他們眼裡的這座都市……

Diversity:多樣性,創造你的可能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