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童年1972

描繪七零年代台灣南投鎮民生活的繪本。男孩跟著家人搬入南投縣政府員工宿舍,經歷孤獨、面臨死別、偶像幻滅及友情扶持等等,體驗長大的酸甜滋味。

南投縣政府縣府大樓在1970從南投鎮舊城區搬遷至南投新鎮區三和社區,開始快速開發該社區。作者兒時隨家人入住三和社區的縣府員工宿舍,見證新舊時代的交替,創作《童年1972》重現1972年南投鎮民的生活樣貌與消失地景。全書60頁、54張插圖、精裝裝訂。

貢丸湯 2024第33期

編者的話

妙妙妙!踏上新竹廟宇尋奇之旅

信仰,是一面理解一群人如何與有形、無形的存有共同好好生活的鏡子,映照出人們的美學、生死觀、世界觀,甚至也折射出當下的物質條件豐足與否,是深受社會學者、人類學者喜愛的主題。然而,篇幅有限的《貢丸湯》難以鉅細靡遺地與讀者們分享新竹種種信仰的發展流變以及特色。作為一本精巧的獨立季刊雜誌,編輯團隊想達到的,是讓所有正在閱讀的你,翻過雜誌後,也想到「奇妙」的「奇廟」裡走走。

不論是大廟中令人咋舌的藻井、雕刻,或者部份廟宇獨樹一幟略帶 B 感的泥塑、彩繪,廟宇中各式各樣的雕飾充滿文化底蘊,可說是視覺藝術寶庫。這一期《貢丸湯》和多位視覺藝術創作者合作,包含深入鑽研仙女主題的藝術家倪瑞宏、帶著大家從空間角度觀察新竹都城隍廟的插畫工作室「在地偏好」;新竹子弟、近年來親身跑遍各大民俗祭典的插畫家陳怡揚等。透過他們的筆觸,我們可以重新思索信仰之於自己是怎麼一回事,這些神明與神聖殿堂也彷彿與我們拉近許多。除此之外,本期也專訪有著「老靈魂」的青年民俗工作者,經營「廟會咖」社群的設計師阿豪,運用攝影和設計專長轉譯與採集節慶科儀中,令信徒們感動與一再回訪的瞬間。

回家:在社區得到復健與支持,精神病患也能安居樂業。當生活過得好,生病又如何?

「真正打擊他們的不是這個病,而是生病帶來的其他挫敗,使他們成了『無用之人』」

一個人有了精神疾病,人生就停止了?

在台灣,數以萬計的精神病患,過著猶如在牢籠的日子,他們的家屬也是。

發病之後,他們就被社會隔開,從此步入生病住院、出院回家、發病再住院的循環裡,難以像一般人一樣工作、社交、談戀愛與結婚,彷彿生命再也無其他可能。

事實上,精神病患就像其他疾病患者,只是受到疾病突襲,在此之前,他們曾有和你我一樣的生活,發病之後,對人生也還有多樣的期待。

本書描述的是一群跳脫桎梏、回歸社會生活的精神病患故事。

他們回到家裡,幫忙家中的事業、照顧家人。
他們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自組家庭。
他們與幾位病友一起住進社區家園,相互支持。
他們努力培養自己的工作能力,成為備受信任的員工。

然而,這條回家的路非常漫長,僅有少數人得以實現。

2024年7-8月書訊

時代的噪音

朱利安.巴恩斯◎小寫出版

一個關於藝術與權力碰撞的故事。
在極權之下如何存活?
關於人類的妥協、人類的怯懦與人類的勇氣,給予時代的警醒之聲。

一九三七年五月,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男子,在列寧格勒一棟公寓樓的電梯前等候。他不睡,他等了一整夜,腿邊靠着一個小行李箱,他認為,他應該被帶到「大房子」裡。他們總是在午夜來捉人,與其穿着睡衣,被從睡夢裡被拽出來,他寧願衣著整齊、收拾妥當,一夜又一夜守在電梯門前,等着被捕——

2024年7-8月書訊

最新情報

藍張興:大肚溪南北岸的拓荒者們(第一部 雍正三年)

小說家 沈默 鄭順聰 掛名推薦
本書獲得國藝會文學創作補助

台灣,不止是蒙古和平的絲路、歐亞海權的大航海,台灣也曾經有過「一個逝去但兼容並蓄的時代」。平埔族吟咏歌謠、高山族傳誦祖靈,台灣俯瞰遠眺盡是梅花鹿群以及森林沼澤。漳泉、客人突破洶湧的烏水溝,遠離故土來到滅人山,為自我的宗族和信仰,在這大肚溪南北岸上披荊斬棘、不惜染上鮮血-

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新設「彰化縣」後,福建水師提督藍廷珍蒙「朱一貴走反」的軍功,在大肚溪北岸(今台中市)一帶取得墾照【藍張興】,企圖將一片沼澤荒林,闢建成千里良田,管事職責全權予藍家女婿顏克軍。

【藍張興】頭家顏克軍以「藍張興庄」做經營據點,開始招募大量漳州移民,與大肚溪南岸的【高福盛】高家泉州集團隔江對峙,還不時面對西側貓霧捒社為爭奪獵場襲擊,北面亦有客籍集團虎視眈眈。

顏克軍手下一批「興營」,專司護衛、押鏢情事,其中一名「興營」子弟徐隆總認為自己僅需恪守本份,便能與同門師兄弟黎洪、何勇等建功立業,並與青梅竹馬黎貞常相廝守,長久安身立命一生。

病貓集

其實,你的病生病,你就好了!

社工、躁鬱症患者、金門最好笑的脫口秀演員,為您帶來以詩構築的地獄哏、人間哏、又哭又笑直至昇天的哏,對啦夢想是翅膀,但你是一隻蒼蠅……

在窒息、喘息間找機會大力呼吸,給這個世界的同類者、泛同類者、將同類者,一首首把呼吸轉成大笑的絕妙催化劑。


作者簡介

趙社工

本名趙國翔。畢業於台大社工系,喜歡電影、唱歌、脫口秀和詩。

停工待料:台廠人

「什麼『回來』?是『來』──這裡又不是我家,有什麼好『回來』?」
 
小台幹的基本日常,真的超乎你所想像!
 
各種「袂轟幹」必須習慣,各種大小出包必須,除了仰仗同伴,更得相信自己,傳說中台幹所享有的各種吃香喝辣的特權,那是人生勝利組的高階主管才坐擁的金山銀海──至於基層小台幹,主管旨意就是宙斯之聲,工作職場就是命盤斗數,就算你日夜顛倒加班爆肝,命運一旦綻放無常的詭笑,明爭暗鬥、三教九流、缺工減料、客戶擺爛,什麼狀況都動不動就來、甚麼情況都得硬著頭皮上──
 
在越南,見證在地罷工抗爭的警民對峙、混亂不安與激情!
在中國,置身新冠肺炎(COVID-19)風暴即將席捲的危機!
那麼,被送返回台的小台幹,真的如他所想、終於回到了「家」嗎?
 
人言人語、辛酸嬉罵或許可以稍解鬱悶、爛醉得不成人形的深夜或許能夠忘卻憂煩,然而,在每一趟往返品牌客戶與公司宿舍的顛簸車程之間,你會去哪裡?又該回去何地?
 
幸運的是,生活總有其慈悲的一面──無論置身何處,至少我們還有朋友,還有選擇,還有自己。──來看小台幹大筆揮寫的跨海日常。荒唐而溫暖,奇特又鑽心!

各方神人、猛讀推薦──

時代的噪音

.根據蘇聯天才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生平所創作的虛構作品,繁體中文版首度翻譯!
.藝術與極權主義的終生鬥爭
.向所有與權力鬥爭之藝術家的致敬之作

《時代的噪音》是巴恩斯繼獲曼布克獎《回憶的餘燼》之後的首部長篇小說。
根據蘇聯天才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生平所創作的虛構作品
繁體中文版首度翻譯!

一個關於藝術與權力碰撞的故事。
在極權之下如何存活?
關於人類的妥協、人類的怯懦與人類的勇氣,給予時代的警醒之聲。

一九三七年五月,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男子,在列寧格勒一棟公寓樓的電梯前等候。他不睡,他等了一整夜,腿邊靠着一個小行李箱,他認為,他應該被帶到「大房子」裡。他們總是在午夜來捉人,與其穿着睡衣,被從睡夢裡被拽出來,他寧願衣著整齊、收拾妥當,一夜又一夜守在電梯門前,等着被捕——

\\\\媒體好評如潮////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第一名✨

經典之作——《觀察家報》

驚人之作——《星期日泰晤士報》

回憶的餘燼(全新校正修訂版)

.英國當代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經典代表作。全新編校譯者核定修正版!
.三度入圍布克獎,二〇一一年以本書《回憶的餘燼》第四度入圍並拿下曼布克獎。
.二〇一七年改編為同名電影。

\\\\媒體好評////

令人著迷…...結尾場景就像是一部驚悚片,扣人心弦——一部探究記憶與道德的懸疑故事。——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

緊湊的情節令人為之震顫,加上心理、情緒以及道德的迴響……對於當代倫敦場景的詼諧描繪,精準重現時代的氛圍。——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回憶的餘燼》,一部大師傑作…...強烈建議你一讀再讀。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太人性、太真實的精彩故事——愛爾蘭時報(IRISH TIMES)

托尼.韋伯斯特和他兩個中學死黨常常聚在一起,青春歲月裡有知性的言談、對性的渴望,他們很快就發現,轉學生艾居恩更為博學、睿智,早慧且聰明的艾居恩,很快就成為四人行裡的領導人物。

大學畢業前夕,艾居恩與托尼的前女友芙若妮卡交往,但沒多久,卻傳來艾居恩自殺的消息。

資本主義與相機──論攝影及榨取

一本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攝影論集!

本書集結當代傑出視覺文化學者,對攝影與資本主義的關係,進行挑釁式的探討。

「攝影」發明於《國富論》(1776年)與《共產黨宣言》(1848年)出版之間,換言之,將影像固定下來的技術,乃伴隨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與批判思想而生。

《資本主義與相機──論攝影及榨取》以資本主義與攝影的歷史交織作為起點,集結十二位學者撰述,引領讀者一起重新定位「攝影」的概念,洞察攝影與資本主義體系的生產、勞動、階級、暴力和欲望間的連結,同時探問攝影的批判實踐潛能,為突破這個由影像權力創造的世界,提供精闢的思考之鑰。

好評推薦

這是多年來我所見過最具原創性與突破性的攝影論集,它匯集了當前頂尖的評論人和學者。
他們不是在此尋求共識,而是對於困擾這一現代性所不可或缺之媒介的持續矛盾,
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見解。

── W. J. T. 米契爾(W. J. T. Mitchell),視覺文化學者

挑戰「 攝影」的本書文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