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電影 8月號/2024 vol.16 香港幻象 封面故事 ✦【我心中的東方淚珠】⎯⎯ 陳果 ╳ 王家衛 ╳ 林嶺東 ╳ 許鞍華 開場大專題,我們瞄準四位赫赫有名、各有鮮明風格與主題關懷的導演:觀陳果與城市密隱的錯落,觀王家衛與記憶的百轉千迴,觀林嶺東捕捉下化外之地的邊緣與晦澀,觀許鞍華是如何根著我城,以電影言志。我們深入談他們的創作與香港地景、港人心境、文化與生活場域的相互體現。 ✦【紀念專題.特別企劃】⎯⎯ 張國榮 ╳ 周星馳 特別規劃的兩大影星專題,一是永遠為後世所念的倩影張國榮,我們收錄了不受世代藩籬所限的、四位「哥迷」動人的緬懷文字;二是撐起台灣第四台文化的最大功臣周星馳,以活潑的拆解、問答、對話單元,再訪星爺宇宙。 ✦【訪談.懷舊單元】⎯⎯ 港人圓桌 ╳ 愛情圖鑑 ╳ 懷舊銀曲 本期邀請到香港策展人、影評人、導演一起圓桌會談,談出了香港電影追求的終歸是一個「爽」字的颯爽結論;加上各類小單元回顧港片裡的愛情面貌、那些傳唱萬里的電影金曲,以及經典影片裡的其人其事,越是挖掘,越發現我們所聽、所聞、所感懷的香港,是那麽多樣。 ✦【地景攝影.城市圖鑑】⎯⎯ 香港散步學 閱讀更多關於釀電影 8月號/2024 vol.16 香港幻象
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7-8月@誠品R79 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 那些不被時代所記憶的容顏,都在報導文學裡重現。 R79獨立出版聯盟專區 7-8月特展 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 扭蛋機中的摘文, 帶你前往我們的選書…… 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7-8月@誠品R79 2024/07/15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以真實紀錄時代,報導文學的力量|7-8月@誠品R79
2024年6-7月書訊 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 陳雨汝、廖建華◎逗點文創結社 韓中譯者陳雨汝、獨立影像工作者廖建華、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在人人唱衰的出版冰河期不計成本組隊跨海,在大首爾地區探訪了十家風格各異的獨立出版社,只為了挖掘韓國內容產業的大祕寶! 2024年6-7月書訊 2024/07/04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2024年6-7月書訊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新版電子書) 「在回憶裡,我們都是乘客,到不了站,下不了車,只能一直前進一直前進。」 在真實世界、在夢里、在影視作品或是新聞的邊角,無數張臉孔自報家門一一現身,成為陳夏民筆下的那些乘客。他們與你我沒有不同,可能一樣邊緣,或許也曾暗自啜泣卻必須藏起淚痕;他們所受的苦是你我痛楚的再現或預演——這些容易被粗暴貼上EMO標籤的故事紙條,在陳夏民挪移編輯之下,成為孤獨者為尋找無奈失去的靈魂雙胞胎,而對世界伸出的橄欖枝。 「我曾在北京老舊胡同內,目睹一名老人緊盯一張尋人啟事數分鐘,彷彿他就是那個尋找失聯者的人,彷彿他就是啟事上那一張照片的主人。而我,在某些被排除在外,認定自己不被需要的時刻,也曾在心裡祈求全世界至少有一張尋人啟事上貼著我的照片,寫著我的名字,想像著全世界還有一個人那麼想見我,那麼需要我。」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如果不介意,請和我在一起。」 閱讀更多關於那些乘客教我的事(新版電子書)
失物風景(新版電子書) 「原來,一個生命若決定要消失,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止。」 一隻黑狗,一條藍色短褲,破音的惠妮.休士頓,阿公,自己的黑洞,移民火星的奶奶——那些無法直面、必須別過頭去,不然看了會壓抑不住哭出聲音的,都是命運交至你我手中,沉甸甸的禮物。當禮物來到面前,要如何收受並理解其價值,或許是一個人活著時所面對最難的課題。陳夏民繼《那些乘客教我的事》後,再次走進幽微複雜的記憶迴廊,盤點上天的各式饋贈,為它們抹去塵埃,拋光打理,然後慎重繫上絲帶交付予你——與自己和解。 「以前不懂,看到一個人攤開溫柔的內裡,會為他擔心,怕他被傷害。現在稍懂,會覺得溫柔的人是一份禮物。盼望得到這份禮物的人,都能好好珍惜。」 作者簡介 陳夏民 一九八零年夏至生,桃園人,東華大學創英所畢業,曾旅居印尼;相信所有失去的,都會以其他形式回來。現於故鄉經營獨立出版社comma books。前讀字書店創辦人,現任獨立出版聯盟理事長,大愛台《青春愛讀書》節目顧問,與夏宇童共同主持podcast節目《閱讀夏LaLa》。 閱讀更多關於失物風景(新版電子書)
玻璃 成色透明,質地堅固,並有著合理的不安 鄭聿的透明系列,詩的無限折射美學 熔解/冷卻/穿過去 這是我/放久了/我只是不壞而已 談及距離。其實我們都過於自信,視線裡人世萬物,皆在難以描述的共識中,漸次衰微、腐敗或流逝,沒有人得以讀取對方全貌,所謂聆聽與感知將是片面而不可詮釋的。「寂寞是擦拭乾淨/發現中間還隔著一片玻璃/用手指輕輕劃過的/冰涼和曠野」生命一如焦距之調校,即便清晰透明卻不表示理解更多,那塊橫亙彼此的玻璃,往往承載了無數他人之塵灰與意志,日常穿越之中,最後留在眼前的只有時間中逆流而出的自己,愛與不愛的、傷與無傷的……而我們所知道的自己又仍否如昔? 當一切都在試著離去,幸好這時代仍將有詩, 《玻璃》是對自我的光學物理辯證, 擦拭之後,頁面上無非是最細微而早已明白的事。 以「玻璃」的物質特性(熔解、冷卻、穿過去),詮釋每一個人在日常之中所要面對的諸多磨難,卻不打算解決,只是感知痛的位置,用「鈍感」標記每一種痛的流逝與經過,如玻璃一般,緩慢地承受歲月的刮痕,等待完整。 「從那一天起,我開始封鎖與你有關的,手機號碼,網路,滷味攤和飲料店等。和死亡。死亡可以聯繫我們,所以我必須一直活著。」 閱讀更多關於玻璃
橘書 只有一種性別是不滿足的—— 愈想殺掉內心的獸,只會愈聞到自己誠實的腥。 「《橘書》是一個概念。我想做一本沒有書名,只剩顏色讓人記認的書。就像有一隻貓經過你,第一時間你並不會想『啊這是隻公貓』或是『啊這是一隻母貓』,而是直觀的『這是一隻橘的黑的花的或胖的貓』。寫詩或讀詩必須珍惜這種直觀。」——騷夏 作者簡介 騷夏 「我厭惡所有溫順的造句/而多數的日子/卻只求當一隻蜷曲的睡貓/」 閱讀更多關於橘書
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 「看他們在工作中閃閃發亮,讓人想跟著大步狂奔,一起發光發熱!」 為什麼首爾書展那麼圈粉? 為什麼K-pop那麼好聽? 為什麼韓國的內容產業那麼厲害? 太想知道這些謎底,熟稔韓國文化的韓中譯者陳雨汝、曾獲諸多肯定的獨立影像工作者廖建華、與書相愛相殺的獨立出版人陳夏民,在人人唱衰的出版冰河期不計成本組隊跨海,在大首爾地區探訪了十家風格各異的獨立出版社,只為了挖掘韓國內容產業的大祕寶! 他們也好奇,一樣是做內容的人,一樣是人數「一」起跳的個人工作者,這些韓國同業有什麼工作心法?於是,團隊深入韓國獨立出版人的辦公室、和他們喝咖啡吃燒肉喝馬格利、和他們搭地鐵爬山擺書展,甚至還坐凹別人工作室的書櫃……輕鬆有趣的故事、充滿啟發的工作哲學,創意工作者如何運籌帷幄?全都收錄在這裡! 閱讀更多關於做書的人:探訪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快樂的生存之道
電玩哲學 「遵守考場規則並追求高分,那數學小考也是一種遊戲嗎?」 「跪主機板算是一種電玩嗎?」 一本哲學家打電動時,對「自己到底在幹麼?」的靈魂提問。 從「電玩是什麼?」到「玩家有自由意志嗎?」,辨識電玩創造的「魔法圈」到底為何? 打電動怎麼了嗎?理直氣壯地回應「玩遊戲浪費時間」的質疑! 我只是想好好玩遊戲,可以嗎?思考電玩的政治議題,如何營造更多元的遊戲生態。 「就算電玩世界是假的,那你又有辦法分辨我和這個現實世界是不是真的嗎?」 「我玩的遊戲是很有深度的,好比說⋯⋯《小朋友下樓梯》。」 「如果只論玩家哪裡都去得了,那跳棋也算開放世界遊戲嗎?」 嗨,我是朱家安,在這本新書《電玩哲學》中,我希望結合電玩與哲學兩個興趣,在遊玩的過程中提出許多值得琢磨的哲學問題,並藉由這本書跟你分享其中的趣味。 閱讀更多關於電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