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越界:人群、眾魂的歷史競逐與原民復振 ★本書由「113年度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出版計畫」補助 混血神靈,赫赫神威! 懾服漢人的信仰,也牽成了原住民族人的復振之路。 二○一○年,北投發生一起拆廟/抗爭事件!事件主角保德宮因土地產權的移轉,新地主訴諸公權力要求廟方遷廟還地,甚至與護廟信眾爆發衝突。最終,經過雙方協調保存廟中歷史文物,以及在二次擲筊得到主祀池府王爺的應允下,才得以移駕神尊,進行拆廟。特別的是,保德宮的主祀神尊池府王爺被稱作「番仔王爺」。不過,王爺信仰本該為漢人民間信仰中的一環,何以這尊王爺被稱作「番仔」? 保德宮的所在地,被地方漢人耆老世稱為「番仔厝」,是昔日原住民部落北投社下社的範圍,彼時多為潘姓族人聚居。十九世紀初,據傳族人在貴子坑溪撿到一尊池府王爺,當時族人並不知道該尊神像為何物?帶回部落後卻有人感應「起乩」,因而受到族人供奉崇拜。後來,這尊僅為原住民族人所祭祀、隨著族人遷徙流離的神祇,由於昭昭神威,雄雄赫赫,逐漸擴及漢人信仰,於是乎漢人將神靈冠以「番仔」名號,不但隱喻著「神靈越界」——不同族群靈力信仰的交互流動,也顯現著原漢族群在淡北地帶數百年來的歷史衝撞與遺緒。 閱讀更多關於神靈越界:人群、眾魂的歷史競逐與原民復振
貢丸湯 2024第35期 編者的話 地方書寫者,世界募集中! 在製作《貢丸湯》34 期「字在躲貓貓:新竹地方書寫進行式」過程中,我們橫向連結了大新竹地區許多以文字串聯地方美好的夥伴,也在這段旅途中,望見地方書寫的無限可能。 《貢丸湯》35 期延續著這樣的關懷,腳踏土地的同時,我們將視角望向世界。本期在刊物製作過程中,恰巧邀請香港「MaD(Make a Difference) 創不同協作」團隊、日本大阪地方誌《IN/SECTS》主編松村貴樹、臺日系生活藝人田中佑典來到新竹分享在世界各地進行地方採集、轉譯與擾動的豐富經驗。 在這個時代,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讓書寫看似輕而易舉,但也更凸顯了那些被時間掩埋、缺乏記錄的地方故事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在世界各地,都有多樣的地方書寫者及其獨特的故事與使命。本期除了分享國際媒體方興未艾的「參與編輯」概念,更分別介紹包含於中國巡迴舉辦的「在地刊物展」、荷蘭的特色在地刊物與社群、馬來西亞的《城視報》等來自世界的地方書寫團隊。 閱讀更多關於貢丸湯 2024第35期
秋刀魚|Autumn2024第45期 好想認識的100種日本 2024 對於臺灣而言,日本是難以抽離的存在,無論是生活風格、文化風潮或是精神意識,日本的影響都如同空氣般滲入臺灣社會的肌理之中。音樂、影視、漫畫、細膩與大膽兼具的設計、柔和光影營造的空氣感……這些都是我們喜愛的各種日本,但喜愛這個用語,似乎無法充分地解釋我們對於日本的情有獨鍾。或許是因為,所謂的喜愛是以個人為中心向外發散投射,但「吸引」則是難以抗拒地往某個座標不斷靠近,而身處臺灣的我們之所以喜愛日本的種種,是因為我們打從心底,便不斷受到日本獨具的文化特質所吸引。 譬如日本的音樂其實是種轉譯,經過日本重新詮釋的世界樂潮與時尚風格,具體形塑了我們耳朵裡的聽覺音景與眼前的視野風景;日本對於居家風格的美學講究,勾勒了我們對於理想生活的想像。在漫才與腦洞大開的綜藝企畫之中,我們總能在吐槽之餘得到繼續生活的動力;對舊物的珍視、引動地域活力的嘗試以及對於傳承的執著,則指引了社會能夠變得更好的方向。正是這些能被稱之為文化「底蘊」的存在,讓我們難以放下對日本的鍾情。 閱讀更多關於秋刀魚|Autumn2024第45期
##為什麼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會倦怠?## 兩位創業的出版社編輯、關於兩本書,兩個小時的對談。作為開場與反思,游擊文化編輯李晏甄分享舉辦本場座談的緣起,也向大家提問到場參與的原因,很多雙手為「自身經歷職業倦怠」而高高舉起,也有一些參與者幸運在週五夜晚不用加班,但想了解更多關於職業倦怠的議題。 ##為什麼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會倦怠?## 2024/12/06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為什麼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會倦怠?##
2024年11-12月書訊 槍聲與紅鞋子:台灣男子簡阿淘 葉澄、Miyako◎奇異果文創 以葉石濤的自傳式小說《台灣男子簡阿淘》為本改編而成,白色恐怖的證言之書。 一腔入世的熱情變成冤屈的血痕,簡阿淘就是時代的見證人。挺身參與夜襲失敗,眼睜睜看著台灣迎來長夜,在國小教書的簡阿淘小心翼翼融入國民政府來台後的肅殺社會,沒想到是落入深淵的開始……曾經反抗二二八事件以來殘虐的政府軍隊,也嘗試理解不同口音的粗鄙士兵;作為知識分子,更期許自身以教育和筆桿傳遞信念。最後使簡阿淘失去自由的,卻是對知識的渴求。 2024年11-12月書訊 2024/12/03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2024年11-12月書訊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新版) 自由性愛的經典之作 讓我們一同誠實且道德地放浪! 我們是否可能同時愛上好幾個人,或對伴侶以外的人產生慾望? 如果我對別人有感覺,就表示我不是真的愛我的戀人? 我的情人「出軌」了,表示我們的關係一定出了什麼問題? 「嫉妒」與「占有慾」是愛情的證明,真的喜歡對方就會想擁有對方? 沒有「另一半」,我的人生就不完整,一輩子得不到幸福? 我們從小被教導,一生一世一對一的婚姻,是情感關係的唯一正解。許多人為了達到社會要求的這套標準,拚命壓抑自己的真實慾望,最後卻讓自己與親近之人都痛苦不堪。如果社會要求的這一套,讓你覺得頗受壓抑、格格不入甚至是自我厭棄,我們還有什麼選擇呢? 閱讀更多關於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新版)
言論自由 當代民主社會的權利試煉? 民主政府必須保障言論自由,但這自由可能對民主本身產生威脅? 表達自由是「權利之上的權利」? 近年來,「滲透」、「認知作戰」與「反戰」等議題,屢屢在台灣掀起輿論風暴,背後都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言論自由。然而,當各方聲音陷入對立,彼此互相攻訐,真正的批判與省思空間卻逐漸被壓縮,「審查」正在悄悄改變公共討論,巴禮巴的《⾔論⾃由》將打破論述框架,以不同視角,重新審視自由、民主與社會正義的真正意涵。 《言論自由》主要由三篇論文組成,探討當前的民主困境與言論自由的緊張關係,背景皆圍繞著二〇一五年的「查理週刊事件」。該事件引發了對宗教褻瀆、媒體審查與言論自由的激烈爭論,而身為法國公民的作者巴禮巴選擇挑戰主流立場。他認為,唯有真正落實言論自由,社會的各種意見才有可能產生對話,避免社會更進一步分裂。 在全球化與持續戰爭引發恐怖行動的背景下,本書不僅挑戰傳統的言論自由,還引導讀者思考如何建構「公共交流的利益」,確保自由言說成為真正的社會資產。對於台灣當前充滿爭議的政治氣氛與言論審查問題,本書提供了深刻的反思與不同視野,鼓勵我們重拾對話空間,追尋民主社會的真正價值。 閱讀更多關於言論自由
案渡卷河 ★《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周見信最新力作★ 在一個歷史與虛擬空間並存的敘事中,主角們沿著淡水河流域,展開了一場跨越400年的辨證之旅 小路和不斷變化外型的AI助手阿河,沿著淡水河,從1582年到1983年展開了一段豐盛的時光之旅。透過古老文獻和檔案資料,他們重建了河岸上五段歷史事件。 隨著旅程的展開,他們逐漸發現歷史並不僅僅是事實的記錄,而是由多重敘事所交織而成的複雜拼圖,那麼,記錄和研究歷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小路身在什麼時空、為何要研究淡水河歷史,真實身分將在劇末揭曉! 《來自清水的孩子》漫畫家周見信,再次展現多重技法,以不同紙張、結合工筆、水墨、版畫、漫畫以及電繪創作出這本視覺華麗又充滿流動感的圖像小說。作者以河流作為緯線、時間作為經線,織出時間、空間與人類的錯綜關係,更以輕快的劇情展示出:在資料蒐集、建構、分析和視覺化都能高效完成的AI時代裡,「思辨」才是一決勝負的核心。 閱讀更多關於案渡卷河
槍聲與紅鞋子:台灣男子簡阿淘 「五〇年代抗議分子的思想傾向和心理深層的恐懼、願望, 以及悲歡離合帶來的真實哀傷。」 以葉石濤的自傳式小說《台灣男子簡阿淘》為本改編而成,白色恐怖的證言之書。 恐怖年代暗處槍響不止,舞鞋也染紅。 一腔入世的熱情變成冤屈的血痕,簡阿淘就是時代的見證人。 挺身參與夜襲失敗,眼睜睜看著台灣迎來長夜,在國小教書的簡阿淘小心翼翼融入國民政府來台後的肅殺社會,沒想到是落入深淵的開始…… 曾經反抗二二八事件以來殘虐的政府軍隊,也嘗試理解不同口音的粗鄙士兵;作為知識分子,更期許自身以教育和筆桿傳遞信念。 最後使簡阿淘失去自由的,卻是對知識的渴求。 ★改變葉石濤人生的一段經歷,從簡阿淘的眼睛見證時代的悲歌。 ★Miyako(《新社員》改編小說)腳本撰寫 × 葉澄(《時光當舖》漫畫版)漫畫繪製,重現《台灣男子簡阿淘》的白色恐怖社會背景。 作者簡介 原作|葉石濤 1925年出生於台南,1940年創作第一篇小說〈媽祖祭〉。年少時期便展現創作潛能和廣博的文學品味,受西川滿發掘,在日治時期的文壇嶄露頭角。 閱讀更多關於槍聲與紅鞋子:台灣男子簡阿淘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為嚴毅昇首部詩集。 這本書四輯非全然談及山山海海,也不服膺於原民性,而是從人出發,以實境直觀社會變動的方式來述說,一位當代原民青年的看法。 輯一:「似惑生感」:個人對於生命、生活、生存、情感、族群的各種疑惑與無以名狀。 輯二:「街頭音樂會」:書寫資訊爆炸、民主討論眾聲喧嘩的時代,從歷史、時事走向街頭,以詩對話自身與社會脈動,受街頭氛圍的與時事的闡發與反思。 輯三:「烏鴉沒有來答唱」:探討城市與邊陲、民族與家族、文學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逆反的言論,思索文化挪用、誤用,與作為一個原住民在社會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心理。 輯四:「你的揹袋讓我走的好緩慢」:揹袋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可以意旨把什麼放入身邊,也可以是帶著什麼向前進,一個現代原住民怎麼思想部落及非部落生活、社會變遷之間的拉扯,在本輯中慢慢道出。 詩集敘寫混血身分認同、歷史事件、都市原住民、部落主義、原住民族群近年社會運動現場的探討外,也沉潛於較為內心刻畫、現代新穎的當代書寫,以及族群遷徙的現實與內心移動的記事,題材涵蓋面向繁多。 閱讀更多關於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