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臍帶:東南亞建築與生活 ▍內容簡介: ★建築與城市學者賴啟健的東南亞建築文化書寫 對知識的摸索、對空間的研究、對歷史的追溯、與區域和世界的連結, 都是為了更瞭解這個時代,更好地回應當下。 閱讀更多關於歷史的臍帶:東南亞建築與生活
一搭一唱的愚人之歌——編輯李霈群✕詩人孫得欽 距離上一本詩集還不到一年,詩人孫得欽的新作《愚人之歌》已規劃完整,出版在即,發行前夕,我們和註異文庫總編輯李霈群一起,聊聊這本書的誕生及製成。 採訪前得欽將雙手交疊放在桌上,像收起翅膀的白鴿,「你要不要把頭髮綁起來?攝影師說綁起來比較好看。」霈群語調溫柔地說,「喔,好」一頭蓬鬆長髮整齊收起,髮髻盤於腦後,霈群伸手幫他整理,空氣中有種安靜的默契。 一搭一唱的愚人之歌——編輯李霈群✕詩人孫得欽 2021/11/08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一搭一唱的愚人之歌——編輯李霈群✕詩人孫得欽
多工時代,藝文工作者可能的備忘錄——專訪簡莉穎X陳韋臻 相識十餘年的簡莉穎與陳韋臻,一人從劇場跨足影視,一人則自接案到與工作夥伴成立公司,究竟在藝文界翻滾多年的兩人,對於產業現況有什麼未竟之言?在這次《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合作過程中會又有什麼感想? 多工時代,藝文工作者可能的備忘錄——專訪簡莉穎X陳韋臻 2021/11/05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多工時代,藝文工作者可能的備忘錄——專訪簡莉穎X陳韋臻
2021年10-11月書訊 10月和11月的聯盟出版品超級精采:游擊文化和群學出版分別以拖車師傅的故事、消弭障礙者歧視和將社會運動落實在日常生活為主題;小說則有南方家園的重量級作者野夫出版長篇小說巨著、開學文化引進神職人員的同志生命歷程、留守番再次推出BL佳作。雖然鬼門已關、萬聖節也過了,但百鬼夜行是永恆的話題:奇異果文創最新出版品結合東西方異想、斑馬線文庫則有馬尼尼為為讀者介紹馬來鬼。除此之外,海穹文化帶來科幻動作冒險漫畫、一人出版簡莉穎最新劇本集;黑眼睛、島座放送、斑馬線皆有新詩集面世,沐風文化則推出旅遊書…… 2021年10-11月書訊 2021/10/31 最新情報 閱讀更多關於2021年10-11月書訊
無醫村手記:重回靜浦 我是在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下半年(確實日期不記得)來到靜浦醫務所的。 自七十五年在花蓮市某營區報到入伍,一直有軍中文化適應的問題。一年後仍未見改善。記得當時每天早點名後,我必然要找個隱密的地方,把才吃下的早餐嘔出來。 一天部隊某長官打棒球被球擊中眼睛,來到父親的診所求診。父親趁機拜託他將我調個單位。於是隔天我便糊里糊塗地被一聲口頭通知,揹包一扛,來到了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的壽豐鄉靜浦村,並在此渡過了我預官役的第二年,直到退伍。 那時從花蓮市搭東海岸線的公車,大約要兩個半小時。車子過了大港口,跨過長虹橋,下一站就是靜浦了。那時候的靜浦和花東海岸公路沿路的其他各個小站,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除了一般民居,就是小吃店,旅店,柑仔店,外加小學和教堂。但靜浦名字好聽,「安安靜靜的水畔」,翻開地圖,就落在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的地方,又幾乎就在北迴歸線切過的那一個點—之後我每天例行的晨跑,都要去刻有「北迴歸線」的碑石那裡繞一圈。 當初因為地處花蓮台東交界,據說「方圓三百里」內沒有醫療資源,於是軍方才有在靜浦設立醫務所的想法。 村民不多(確實數目不知),組成大約三分:台灣人(閩南及客家各半),外省退伍老兵,原住民。而且數目相當。 閱讀更多關於無醫村手記:重回靜浦
馬來鬼圖鑑 連馬來文都沒有的馬來鬼圖鑑,中文先有了! 首次、首次全面揭開馬來鬼面紗! 意識到鬼,才是文明。 100位馬來鬼,圖文並列解說。 幽冥、恐怖......還有爆笑(?) 新鮮有趣、背脊不會發涼(?) 屢獲獎助肯定的在台馬來西亞籍作家、畫家馬尼尼為耗費兩年查找、編寫、整理,以特殊油墨轉寫法畫的近百張鬼肖像——纖細毛邊筆觸、風格極簡,把鬼畫帶到另一生冷境界。 只要提到馬來鬼,馬來西亞人都會說,馬來鬼最多了!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社會,馬來人的鬼之多絕對凌駕其他種族之上,一切非空穴來風...... 為什麼一種語言,意思為「鬼」的字可以有這麽多呢? 馬來文的「鬼」也叫「細東西」。 一般使用「hantu」,也使用「Makhluk halus」,「Makhluk」為「神創造物,包含人類、動物、大自」,「halus」為「細」,簡稱「細東西」,其它字像是「syaitan、jembalang、penunggu」也都是鬼的「代稱」,或是本書所列一百多個的「鬼名」,也都可使用為鬼的代稱,用原文上網搜尋都會出現可怕的畫面。(類似的鬼也見於鄰國泰國、印尼,但有稍微不太一樣的名字,本書以「馬來名」為主。) 閱讀更多關於馬來鬼圖鑑
戴著口罩唱歌 自從新冠疫情起,經常走在路上看到掉落的口罩。像從人臉上落下的一片葉子,彷彿還帶著主人的表情。那表情是擔憂,是驚懼,是警戒,是無助,是茫然不知所措。 是面對未來全面失控的麻木遲鈍。來不及回應。無從回應。 走著走著,就覺得這世界變了。而且已經是完成式。 人心也跟著變。 而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日子。 斬釘截鐵的走不回去。 假日偶而出市區透透氣,經常遇見一個個獨自的背影在看夕陽。一個人。一個一個遠遠分開著。沒有人說話。每個人安靜守著屬於自己的一角,領受大自然的光線變化,空氣流動,風景,日月山川湖海。 疫情帶來最大的功課之一,大約就是學會一個人。任何什麼事都能一個人來。拿掉生活裡的人與人的近身接觸。感情交流。有個理論說「物種會亡於過度社交」,不只人類。彷彿一語成讖。 之二就是不動。關在房間裡只動手指和眼球。肉體萎頓而五陰熾盛。苦。虛擬的網路世界,人類離真實的感受愈來愈遠。不只用眼過度而已。所有遠距離的愛包括跨國戀情皆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打完第一劑AZ,整個左手臂關節肌肉開始發腫,疼痛不堪。從肩胛,肩膀,肘,下至手腕指尖。甚至是左膝。逾月未癒。試過了針炙拔罐放血按摩整骨,貼過不知多少痠痛膏藥,吃了整月的鎭痛藥,就是沒好。 閱讀更多關於戴著口罩唱歌
千年銀河路:橫跨法國、西班牙1500公里徒步朝聖之旅 這趟旅程,越到後面越教人懷疑其意義何在 三個夏天,八十八天的步行行程,一千五百多公里的距離,我與菲力踏上了這條千年之路。 在起點樂普依的聖母大教堂,與家鄉相距一萬多公里的位置,留下自己的姓名、留下「苑裡」,家鄉的名稱。 各種膚色、不同國家的朝聖客們就如同扇貝的形狀象徵一般,從世界各地而來,相會於此。客舍中與不同人的相遇、路途的美景、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城、防不勝防的臭蟲攻擊、剝落的指甲片與永無止盡的水泡。旅途早已超越了旅途。 這延續了千年、如銀河般綿長的路途,在抵達終點後,將會獲得什麼樣的答案? 各方好評推薦 閱讀更多關於千年銀河路:橫跨法國、西班牙1500公里徒步朝聖之旅
尋能第4小隊 一部動作冒險故事,描述2063年因一場戰爭讓倖存的人類被迫長期生活在衛星艦上,星際移民的稀有動能,竟就在那已受汙染的地球、在那些大戰後殘存如喪屍般的舊型仿生械體內。 為了拯救末世人類的未來,周予能與他的隊友踏上了成為尋能戰士的驚奇旅程。然而,突如其來的謎樣女孩周弦,卻讓大家捲入了被判軍法重罪的危機…… 本書特色 台灣末世科幻漫畫!! 當地球無法居住,人類存亡的關鍵能源... 竟來自那些被遺棄如喪屍般的AI仿生械體內! 由入圍2021年法國坎城影展電影市場Cannes XR單元主創團隊腦高映像, 聯手怪奇恐怖漫畫家爛貨習作,耗時一年半共同打造的最新科幻動作冒險作品。 驚奇推薦 知名暢銷作家/ 星子 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視覺效果總監/ 湯米 《BBS鄉民的正義》電影導演/ Hero 《龍朝大都》實力派漫畫家/ BARZ 【中華科幻學會】會長兼常務監事/ 難攻博士 台灣克蘇魯開拓創作者/ 羽澄 奇幻科幻作家/ 伍薰 閱讀更多關於尋能第4小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