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21世紀的地方社會:多重地方認同下的社群性與社會想像

擺脫舊的學術實作與思考慣習
以細緻的個案研究作為建構新知識
以及為臺灣社會尋找出路的堅實出發點


這世紀以來,由於新自由主義化的前提--網際網路、交通及溝通工具的快速發展,使得人、物、資金、資訊的流通加速,造成既有社會組織的沒落,以及個人先於群體的存在。這導致地方社會的沒落與解體。

但另一方面,透過人、地、物、事的互動過程,當代人往往建立了多重的社群性(sociality)群體。

這種立基在個人基礎上的流動、多重而不穩定的群體,之所以可以成為地方認同的對象,往往來自成員共同的社會想像,以及納入更大的區域體系、乃至於全球金融市場的再結構,所帶來了文化再創造,使其區域性的活動群體有了共同的社會想像之文化基礎而成了地方認同的對象。

當然,這發展往往會造成多重的新地方認同及地方形成的個人化趨勢。

領域

群學「概念書房」第四部!

簡單地看,領域就是那麼一條線靜靜地躺在那裡,好像生來就該如此,區分裡外並生成秩序。但如果我們想,這條線是誰劃的?……這條線就動了起來。權力的交織讓這個世界產生了數不盡有形無形、大大小小,交疊、甚至流動的領域。領域不僅是一條線及其圈出來的空間而已,而是與社會過程密切相關,在特定的歷史與社會條件下,空間、權力、及意義(或經驗)的群集。
 
本書試圖理論化領域,但不是建構一個經由概推的普遍化一般理論,而是透過領域、領域性(-iality)、領域化(-ize)、領域化過程(-ization)的文法遊歷,將領域這個主題安置於社會關係與過程中,視之為社會─歷史─政治的現象。藉由與《人類領域性》這本經典對話,拓深領域的思考,這種文法遊歷讓我們看見並能看穿領域背後權力的作用與誤用。本書第四章〈解析巴勒以色列斯坦〉即以現實中的實例闡明,領域的界定經常就是排除的過程,被犧牲者往往是弱勢及底層人民。以巴紛爭,活生生的就是最殘酷也最真實的一本領域教科書。
 
可以簡單,何必複雜?但本來複雜,又為何以簡單遮掩?領域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巡‧訪嘉南大圳──歷史學家的調查過程實錄

巡.訪嘉南大圳:歷史學家的調查過程實錄

#謝金魚、#陳力航 主講

▎烏山頭水庫預計可用五十年,為何一用百年未損?
▎日本家庭主婦引起的全國暴動竟然催生嘉南大圳?
▎縱貫線以西原本鹽分很高只能挖魚塭,為何今日遍布水田?
▎濁水溪、曾文溪由東向西各自奔流,但水流竟然相通?
▎嘉南大圳促進農業發展,為何會成為「咬人」的大圳?
▎「水利會」負面消息不斷,為何從日治到今日依舊存在?
▎開鑿大圳破壞聚落風水,土裡冒血,居民猝死,真的嗎?
全新寫作視野,重新認識臺灣!

巡‧訪嘉南大圳──歷史學家的調查過程實錄

最新情報

房間

ZOOK ISSUE 4 房間
◆Ocean18
寫字、畫圖維生,有一隻貓,寫夢的日記。《房間》是某段時間的日記,內容沒有出現一個字,卻隱隱傳出低吼與咆嘯。
FB@ocean182018
IG@ocean182018

我的心受傷了

ZOOK ISSUE 1 Luka Hatiku
芒種雨(Luka)
在某年的芒種日出生,遊走繪畫與寫作,以芒種當日下雨會豐收之意取名,期許自己的創作在未來有豐收的一天。喜歡視覺系搖滾樂,因唯有此,可以減緩憂鬱的痛苦。情緒處正常值時,就如自己的雙子魂般,是個瘋癲的孩子。繪畫以水彩渲染、拼貼為主要風格。
BLOG:芒種雨的寫作天地
粉專:RL’s Comfort Illustration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