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馬/恩歷史唯物論的歷史與誤論

誰是歷史唯物論的「第一小提琴手」?

馬克思與恩格斯是思想上的親密戰友,彼此合作的時間長達四十年,但過去研究《歷史唯物論》的著作多半只強調馬克思的貢獻,好像恩格斯並不存在,或是對此問題沒有任何貢獻。

本書作者對這種「有馬忘恩」或「重馬輕恩」的現象大為不滿,因此從兩人思想的變化及出版脈絡,剖析兩人的分別貢獻與共同貢獻,希望能將「該歸功給馬克思的歸給馬克思,恩格斯的歸給恩格斯」。

作者簡介

孫中興

美國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令我討厭的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理論旅人之涂爾幹自殺論之霧裡學》、《馬克思〔異化勞動〕的異話》。主要開設課程包括社會學理論、愛情社會學、知識社會學及聖哲社會學。

目錄

寫在開始之前

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

本書由以下各層次的析論組成:

(1)整理在東亞區域中被現代政治與傳統文化左右的漢字在臺灣引發的「混成語現象」

(2)分析這種混成的漢字漢文帶給臺灣人的想像

(3)探討這種文體想像的崩壞與重構,以及對這種想像的見解問題

(4)究明眾多文體的分界與生成過程

(5)探究在日本帝國擴張下,新的漢文解釋共同體重組的實際狀況。

以上五個主題依序為本書前5章,第6章則為本書的考察與總結;以此篇幅試圖探討日治時期臺語文成立的歷史過程,為現代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史進行點描。

本書最關心的課題,是以世界殖民史與東亞區域文化史的視角,考察出現在臺灣的漢字漢文諸相各具什麼意涵;這將在第5章及結論探討。

本書特色

本書將向來被視為既定分析概念的「漢文」當成主要分析對象,考察臺灣語言文體在東亞漢字文化圈與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混成語現象」,以自創的概念「殖民地漢文」當成貫穿整體論述的概念,分析、考證臺灣的各種文體及其背後隱含的政治、文化、社會、階級、思想與歷史意義,試圖探討日治時期臺語文成立的歷史過程,為現代臺灣人的精神文化史進行點描。

社工員的故事:傾聽助人工作者的心聲(第二版)

這些故事有美麗的人性,也有醜陋的人性;有純真的一面,也有暴力的一面;每個故事都展現人性的脆弱與強韌。
他們如何走上社工這條路?什麼使他們堅持下去?

我是大學教授,寫作這本書的靈感出自我的教學工作。我負責教授社會工作實務課程。課堂中,我們討論社會工作是什麼?從事的人是誰?他們如何從事?社會工作非常多元,光靠我一個人有限的經驗來描述絕對不夠,因此,每年我都邀請不同社工員來班上參與座談,談談他們的工作。我和學生問他們:為什麼決定從事社會工作?工作中,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最不喜歡的又是什麼?看到那麼多受虐兒,內心會不會沮喪?擔任專業社工員對你個人的意義是什麼?在聆聽社工員的回答之中,學生以此為職志的心也開始萌芽。

你可曾想過社工員在做什麼?當社工員是怎麼一回事?致力於解決社會毛病的這些人究竟是誰呢?又是誰正視人類最底層的黑暗呢?社工員深切暸解最深層的人類經驗。當受虐兒即將離開父母,當丈夫毆打老婆,當十二歲的女孩說她懷孕時,社工員就會出現。

金融狂熱簡史

如果只有空閱讀一本金融災難或金融投機史的書,《金融狂熱簡史》將是最佳選擇。在短短百頁的篇幅裡,高伯瑞簡單俐落地回顧三百多年來重大的金融投機事件,包括荷蘭的鬱金香熱、法國的駱約翰和皇家銀行大騙局、英國的南海泡沫、1920年代的大崩盤、1987年華爾街的股災。剖析每一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尤其是背後共通的社會心理機制。在翻閱事件章節,心領神會高伯瑞一貫的警世雋語和人文幽默之餘,將發現本書簡明的敘述背後,蘊含了重要的歷史分析和智慧。

雖然《金融狂熱簡史》只是一本瞭解金融發展史的小書,但對於有心深入瞭解金融危機的人來說,卻是一本絕佳的入門讀物。金融太重要了,尤其在經歷二次大戰以來最為嚴重的全球金融海嘯之後,我們更需要這種深入淺出、直搗問題本質的好書。金融最大的殺傷力往往在於其晦澀難解、令人生畏的專業術語和技術細節。然而,這本深刻的歷史小品再度提醒讀者,我們可以擺脫艱澀的技術細節,充分瞭解國際金融體系或金融市場的運作,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奪回對於金融歷史的詮釋權。

挑戰晶片:全球電子業的勞動權與環境正義

本書挑戰電子業的「乾淨」神話,揭露晶片的黑暗面,讓我們看見高科技產業製造過程的全球化與電子廢棄物的跨國流通,如何在世界各地造成無數汙染與剝削,毒害環境與勞工健康。

全球化發展讓高科技產業得以將充滿毒害的製程轉移至工資較低、環境及勞工保護法令較為寬鬆的地區,並將有毒廢棄物輸出至窮國。這種先進國家對後進國家的剝削嚴重傷害當地環境與勞工權益,當地政府與企業亦時常成為幫兇。然而,全球化也提供契機,讓運動者得以進行跨國串聯,制定跨越國界的勞動與社會標準來協調各國政策,共同抵抗國際資本的施壓,阻絕產業界以低標準的勞動與環境規範創造競爭優勢的漏洞。

親身參與各國環境運動的作者群,透過美國、泰國、印度、中國、蘇格蘭、墨西哥、中東歐、台灣、日本等地的案例,讓我們看見站在第一線「挑戰晶片」的抗爭先驅如何應戰、如何運用各種極具創意的行動策略達到運動目的。揭露種種不正義,並非只為歸罪咎責,而是要重新闡明公部門及產業所應負的責任,提供更加人性化且得以永續發展的替代方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