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初筆故事集

士瑋認為:「時間是悠長的河流,未曾有過開始以及結束,默默地向著前方流去。若說時間是條長河,那命運便是長河的支流,每經一處低谷便向著不同地方流去,最終流到了最後的大海。」《初筆故事集》是作者在時間長河中嘗試著用自己創作的短篇故事,去與世界對話。
 
這本書共有九篇,篇名分別是:〈孤身一人〉、〈黑砂與寶石〉、〈旅人與王子〉、〈孤獨的憤怒野獸〉、〈想成為星星的石頭〉、〈沒有鏡子的王國〉、〈離別詩》、〈熄燈〉、〈再一次的生命〉。其中三篇附有插圖。從文字到繪圖都是由士瑋獨立創作完成。
 
這些年來,士瑋是一直在創作。他原來習慣寫的是長篇小說,《初筆故事集》每一篇都是這些長篇小說的原型。
 
士瑋創作的源頭是「愛」。所以他試圖用每一個短篇去發現、探討「愛」。他認為愛和欲望本質是一致的,所以他試圖在作品中讓讀者探索兩個概念統合後的「愛」。他說:「如果說愛與欲望這兩者還是有些差別,就是帶入人際中的時候;但當關係進行到一定的階段,你會發現愛和欲望其實是沒有差別的。」
 

長女病:我們不是天生愛扛責任,台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

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

「弟弟妹妹不乖,為何姊姊要受罰?」
「當大姊好辛苦,沒有一天屬於自己」

在台灣社會中,長女常常承受各種期待,對上要體諒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所以要幫忙維持家中的整潔;對下要照顧弟弟妹妹、最好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

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

本書作者是一位長女,她的母親也是,她發現兩人有著相同的勞碌命,不管在家裡與職場,常常必須擔負重任,但遺產分配或升遷這些好處,卻常常沒她們的份。

為了探究「長女」如何養成,又有什麼樣的處境,作者透過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幾位長女的生命故事,涵蓋不同世代與階級。

這些故事呈現了當代台灣「女兒」、「女性」在家庭的角色,揭開那些理所當然的期待,如何造成長女症候群,讓她們在家庭與職場,總是成為過度承擔的人。

作業簿:附別冊《筆記簿》

每個選擇題附有A、B和C三個選項,可只選答題者自己喜歡的答案。

《作業簿》是詩人飛鵬子於《小小實驗》後,在臺灣出版的第四本詩集,收錄一百首未發表詩作,並附有別冊《筆記簿》,納入二十則短篇。

哪項最讓人無法接受?
A 沒有隱喻的詩
B 沒有詩的詩集
C 不寫詩的詩人

哪項有關後現代詩的說明最不恰當?
A 遠看是仙人掌
B 近看是含羞草
C 細看是蒲公英

飛鵬子從「詩」的本質出發,探討其多重定義與樣貌,嘗試拓展詩的邊界,激發更多對詩的想像與可能性。

乒乓球+羽毛球+保齡球=
A 好奇
B 好學
C 好強

心+惢=
A 心安
B 心煩
C 心病

飛鵬子善於從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取材,擬實為虛,突破對物品的固有認知。或是拆解字體、重組詞語,讓原本平面的字義透過細膩的觀察,得以轉化、延展,最終回歸讀詩者自身心境。《作業簿》不設限答案,無繳交期限,是最令人玩味的創意練習。

2025年1-3月書訊:藝術與生活

藝術・圖像創作

偶遇:在漫遊中感知藝術

巫鴻◎阿橋社

這是一本透過我們自己的感知,去探索地區藝術史之間「聯結」的書。世界各地的文明和文化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藝術系統,包括五花八門的形式和媒材,但這些系統之間仍有諸多形式或概念上的互通之處,常常超乎歷史上和現實中的相互影響。當下的主流藝術史研究……很自然地把這些超越時空的聯繫排除於視野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聯繫不存在或沒有意義,也許我們需要透過另一種方式去看待和思考它們。

2025年1-3月書訊:藝術與生活

最新情報

詩人無不攜帶異境之心──《完全主觀》沈眠X《晚安晚安》陸穎魚

         林夢媧╱文 Len╱攝影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一人出版社於嘖嘖啟動了「暴烈x溫柔x純真x情色雙詩集預購」,由時報文學獎首獎得主沈眠的《完全主觀:AV純情詩》(以下簡稱《完全主觀》)與詩生活店長陸穎魚的《晚安晚安:十年一夢》(以下簡稱《晚安晚安》)聯手出擊。前者以八十一位日本AV女優之名寫詩,後者則是異鄉詩人移居臺灣、深感愛與溫柔之重要。兩者調性乍看截然不同,如何搭配企劃呢?兩位詩人作客《南方家園小客廳》Podcast暢談這一次的合作始末。

詩人無不攜帶異境之心──《完全主觀》沈眠X《晚安晚安》陸穎魚

出版現場

偶遇:在漫遊中感知藝術

這是一本透過我們自己的感知,去探索地區藝術史之間「聯結」的書。

世界各地的文明和文化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藝術系統,包括五花八門的形式和媒材,但這些系統之間仍有諸多形式或概念上的互通之處,常常超乎歷史上和現實中的相互影響。當下的主流藝術史研究…很自然地把這些超越時空的聯繫排除於視野之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聯繫不存在或沒有意義,也許我們需要通過另一種方式去看待和思考它們。

本書探討的就是這「另一種方式」,通過一組組例證發現和談論圖像之間的跨文化、跨時代聯繫。…希望做的是把這種方法論擴展出去,探索它對「全球藝術史」研究的潛力。

需要說明的是:本書中進行的這種擴展,其重心在於通過感知發掘不同藝術傳統的相似視覺形式或結構,而不在於解釋造成這些相似性的原因。本書建議的是常規之外的可能性,是對規範的平衡和彌補,而非對立和取代。它的功用在於通過感知和談論,逐漸建構起學習和思考「全球藝術史」的一種框架。對這個過程最恰當的比喻是「遊」或「漫遊」—一個中國古人非常強調的學習途徑,也是我嚮往的觀看藝術的方式。(節錄自本書〈跋語〉)

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電子書)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你對鄭南榕的認識,是否定格在他1989年4月7日自焚殉道的那一天?
你對鄭南榕的理解,除了爭取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還有什麼?

他很普通很平凡,有家人、朋友、愛人,有夢想,也有日常。但是,面對威權體制的監控與箝制,鄭南榕知道唯有不斷衝撞才能破壞牢籠與內心小警總,於是選擇起身反抗,不斷挑戰中國國民黨政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鄭南榕自焚殉道後,留下諸多物事,有些文物仍在自由時代雜誌社原址,有些精神則常駐經歷過1980年代的台灣人心中。鄭南榕和許多台灣人爭取自由、民主的奮鬥歷程,應該被記得。

本書以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社、《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為中心,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寫主題專文,回溯鄭南榕及國內外的時代脈絡,重新認識鄭南榕,了解他與自由時代雜誌社的時代意義及其後續影響,同理他在面對強權時的思考和行動——這位總編輯堅持報導真相、要求解嚴、平反歷史真相、追求自由國度,最原始的初心,是為了他所愛的人,為了他所愛的台灣。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焚身烈火熄滅後,深化民主、自由的理想並未停滯。鄭南榕的理念和自由時代雜誌社的空間,由大家接棒,以不同的方式繼續前進。

津輕

★隨書加贈太宰治語錄書籤(四款)

一九四四年問世的《津輕》,原旨為鄉土誌,竟被作家寫成遊記式自傳而深獲喜愛。翌年日本敗戰,遭受戰火毀損的津輕重建變遷,太宰筆下景物日漸消逝,成為昭和最後身影。本譯作在原著出版八十年後,追溯書中旅程軌跡,穿插今昔影像並記入作家軼事,提供讀者多層時空交疊的閱讀趣味。

本書特色

尚未讀過《津輕》 尚不足以評論太宰治
請直視太宰深淵底層  反骨熾熱的津輕魂


作者簡介

太宰治(1909~1948)

本名津島修治。日本昭和時期作家。《津輕》、《斜陽》、《人間失格》為代表作。
因行事言論過激,在世時毀譽不一,終生與企盼的的芥川文學獎無緣,卻成為日本文學史上最暢銷小說家。
日後被視為青少年文學旗手,影響日本當代文化深遠。

譯者簡介

潘美雲

臺大中文系畢業。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院研修員兩年。遊學法國巴黎三年。
任職日系廣告代理商十餘年,廣告創意總監。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
對太宰治生平及作品有超乎尋常譯者的熱情。

紅房子 The Red House

✿✿✿中英雙語繪本童書。
✿✿✿台法文化獎、文化部文協獎章、臺北文化獎得主羅斌的第四本創作童書。
✿✿✿以原創畫作搭出舞台,亞洲偶戲專家在紙本上以中英雙語講一個動人的故事。

紅房子
在充滿亞洲香味和色彩的氛圍中,來自不同地方的人用藝術、美食和音樂,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區。這些可愛又獨特的人居住在島嶼上略顯破舊的大房子裡。女主角安喜歡收集顏色,她與紅房子的其他居民過著平靜的生活,包括她最要好的朋友泰莉。表面上似乎一切平安的紅房子,其實隱藏著可怕的秘密。

《紅房子》是關於一群獨特的人物,他們經歷橫跨南亞與東南亞的驚險奇幻旅程,從中體現彼此的友誼、成長與克服困難的故事。我們的人生可能有出乎意料的轉折,但也充滿色彩、希望和美麗。

再見的練習(新版)

好好說再見,
讓遺憾變成路上迷人的風景。

●金鼎獎圖書插畫獎、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得主 林小杯 首部圖像小說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展入選藝術家 吳睿哲 裝禎與設計
●是路故事首發作品
●已售出韓文版、西班牙文版、日文版

《再見的練習》是作者林小杯改編真實經驗而來的故事。藉由狗與人的分開與重聚,來訴說面對所愛的突然消逝,來不及說的再見,會成為心裡難以彌平的傷口。但假使,再見,能夠重來,我們能否好好地練習?
 
再見不是不見,消失也是一種存在。

《再見的練習》全書以鉛筆手繪而成,共分為六個章節。透過藝術設計,從黑白線稿慢慢加入色彩,展現豐富層次,呼應故事主角的心境起伏與轉化。第二章節特別採用不同的裝禎設計,以不同的紙張手感與筆觸、色彩的質感,展演不同空間的故事氛圍。畫面上保留鉛筆筆觸的深淺、塗抹、覆蓋的各種創作痕跡,傳達出「消失也是一種存在」的概念。

本書特色

1、    內文採用不同紙張,顯現不同時空的質感。
2、    以特別色印刷,以色彩表現時空差異以及主角心境的轉變。

得獎紀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