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5月書訊

【分類快選】 
華文創作〉不安於世 / 想回家的病 / 浪花兇惡 / 臺北來信 / 尋找愚趣園 / Day off / 觀景窗內不聚焦 / 光明繼承者
人文史哲〉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 / 沒有文化同一性 / 勢:效力論
社會科學〉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 /「依法治國」的迷思 /  萬能店員
心理勵志〉為什麼古老故事如夢魘般讓我受苦?

華文創作



不安於世散文 不安於世

作者:欸里
出版社:島座放送

《不安於世》是作者欸里與自己的孤寂相處,所磨擦出來的那些愛的星火。
這些碎片從一開始就圍繞著她、傷害她、保護她。
終於,在她最孤單脆弱的時刻,才華找上了她,逼迫她將這些最深層的寂寥,
逐一幻化為字、成詩、成為她心中直接流淌而出的最赤誠的靈魂。

這些東西瀉了一地。

她用將近三年時間,把這些可愛又脆弱的靈魂蒐集起來、將之安放、用心擺設、仔細陳列。
這些從心臟長出來、帶傷的枝椏,不會復原,但在某些時刻成了支撐及陪伴。
這些生命歷程所產生的獨特思維,讓她更加堅強。

今天,她把這扇門推開,把這些讓她變成更完整自己的自我梳理,呈現在你面前,與你分享。

 

散文 想回家的病:書法散文集

作者:何景窗
出版社:黑眼睛文化

書法詩人 何景窗 十週年紀念 經典重版

一個非中產階級女童/女同的啟蒙日誌
上一個摩登時代的秘密補遺
台灣市井的愛麗絲夢遊仙境

《想回家的病》是作者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3月間的散文專欄,共有53篇,總字數七萬字。全書以女童的眼睛和嘴巴回溯時光,大量引用80年代的卡通影片與電視節目,重構時代氛圍,也藉它們向讀者解說作者抽象感受轉化的具體譬喻。用一把童年的萬花筒,把讀者帶進了作者歡快又憂鬱的家庭、感官全都開放的菜市場、連問題都說不好的困惑、和從未離去的病。


 

詩集 浪花兇惡

作者:廖人
出版社:斑馬線文庫

新的歡樂蔑視新的歡樂
新的紅色傳染新的紅色

新的魚身
貫穿新的魚身
紅色憂傷失速
音樂的內心
細沙掩埋細沙


  有別於《13》自我殺戮、自我超渡的地獄劇場
  《浪花兇惡》如清冷的海浪,退向無名遠方

2016年楊牧詩獎首獎,描寫一種身體‧自然‧日常戲劇
有一種曖昧的清新,難名的疏離──《浪花兇惡》的作者尋找新的語言感覺, 表現「個人私密風景」,其中的優秀作品具有反常、弔詭、企圖原創而「反大 眾」的邊緣姿態,代表「80 後世代」的詩風。


圖文 台北來信

作者: 一匹魚
繪者: 一匹魚
出版社: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歷史隨意濺起的一滴水珠,卻是隔絕一家人半世紀的無垠汪洋。
1994年的一封臺北來信,重新連起了這片汪洋的兩岸。

祖父的喪禮,帶來了一場祖母與孫子間的對話,一切要從民國37年的深秋說起…… 。那一年新中國轟轟烈烈地興起了土地改革,一對在私塾裡執教的沈姓兄弟在險勢狂潮裡有「不為」之為,怎知鄉村裡卻是埋藏著平庸之暗;不過數月之後,沈家人事全非。

本書是一個中國普通小鎮、平凡老太太的生平故事,她是大時代裡被淹沒的一滴淚,渺小,然而真切。

一匹魚極具辦識度的硬筆線條、富生活感的舊時場景將讀者捲入時代的洪流中。他以最灑脫、易取、不用顧及品牌的工具——原子筆,畫下這部跨越七十多個年頭的家族回憶,娓娓道出祖輩的不由自己和時代的無盡輪迴。

 

圖文 尋找愚趣園

作者: 胡勇輝
譯者: 林韋地
繪者: 許豐定
出版社: 季風帶文化

故事改編自賴啟健學術文章〈畫框裡的紅毛丹〉。
故事受「研究中國古外銷陶瓷第一人」韓槐準啟發,探討新移民移居新加坡後的社會融入、自我身分與文化認同問題。 

本書故事架構根據賴啟健的學術文章〈畫框裡的紅毛丹〉改編而成,平行展示兩代新移民移居新加坡的故事,以「荔枝」與「紅毛丹」這兩種家鄉及當地水果為隱喻,探討新移民的社會融入、自我身分與文化認同問題。 

「愚趣園」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紅毛丹園。園主韓槐準從家鄉海南島下南洋謀生,只有小學學歷,卻能通過努力、不斷自學與悟性,成為化學、考古學、歷史地理學、攝影、陶瓷和植物學等領域的專家。1936年,他在新加坡湯申路上段買下兩英畝半的土地,開闢成紅毛丹園;因為思念故鄉的荔枝,他研發味道嚐起來像荔枝的紅毛丹。這裡因為以紅毛丹聞名,吸引了當時許多文人與畫家到來,著名畫家徐悲鴻及作家郁達夫都曾為紅毛丹題字讚頌。

約莫90年後,葉楓安夫婦為了給兒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從中國廣東來到新加坡。與韓槐準一樣懷念家鄉水果的葉楓安,在購買荔枝時結識了一名本地水果小販,進而開啟一趟「尋找愚趣園」之旅。


漫畫 Day off

作者: 每日青菜
出版社: 留守番工作室

企劃部的部長(有時很挑食)與可愛的部下(雙子座,你懂的)交往了!他們的日常辦公室戀情,有時甜甜的,有時微酸,陪伴你度過每個繁忙的上班時光。

臺灣漫畫家「毎日青菜」首部療癒之作

網路連載大人氣!可愛到心會痛

描繪部長與部下的甜甜日常

 

漫畫 觀景窗內不聚焦

作者: MN
出版社: 避風港文化

不曉得為什麼只有他……只有他,我是看得清臉的,
只有他的身旁,彷彿有光一般的粒子——

臉盲症溫柔好青年 X 壞脾氣彆扭大男孩
一次車禍,讓大學生言子曦患上了「面部識別能力缺乏症」。
這種俗名為「臉盲」的病讓他區分不出人們的臉,
人群喧鬧來去,他卻只擁有深深的寂寞……

  直到轉學生夏柏蒼踏進教室的那一瞬間,言子曦發現,夏柏蒼的臉在他眼中竟是如此清晰——
「我在心底無數次地向神感謝,我唯一看得清楚的人,是你。」

  彼此不欲言說的過去、無可避免地互相吸引,纖細又透明的治癒之戀。


小說 光明繼承者

作者: 子藝
出版社: 海穹文化

公元2030年,殭屍病毒橫掃全球,
人類幾近滅絕,文明由殭屍主宰。

永生不死的殭屍對未來有何盼望?
曾經輝煌的人類又要如何延續星火?
誰又能成為光明繼承者,引導全新的未來?

且看南島語系原鄉的台灣,如何再一次成為波濤中的燈塔。
  疫情中的聖域傳說《光明繼承者LIKADO》
  帶您見證長達千年、失而復得的文明旅途!



人文史哲



歷史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作者: 平野久美子
譯者: 黃耀進
出版社:游擊文化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
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一八七一年琉球的宮古島貢納船,在完成繳納織布與穀物等的年貢、準備歸返家鄉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據說是名為「臺灣和尚」的秋季颱風,時隔約莫一周的漂流,來到了長滿林投與龍舌蘭、陌生的南方土地。這片衝擊著大浪的海灣,是瑯嶠九棚灣,也就是今天的恆春八瑤灣。
遇難的琉球民在失去三名同伴後,艱辛上岸。先是有二名行商的漢人警告會遭遇獵人頭的大耳族,可是琉球民與該二人發生齟齬,最後沒有接納他們的提醒而繼續前行,於是來到了排灣族的部落——高士佛社。
剛從別處遷徙到這片新開墾地的高士佛社族人們,為這群琉球民提供了水與芋頭,並讓他們在部落中歇息。依照族人的慣例,將部落的飲水提供給外人,就表示彼此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然而,第二天事情卻發生急劇的變化,琉球民因故倉皇地離開落腳的部落。原本欲上山打獵的族人發現後,緊追逃離的琉球民並發生了流血事件。六十六名琉球民中共有五十四名殞命,其餘十二名則受到當地與原住民做交易的客家人的保護而得以倖存下來……。


哲學 沒有文化同一性:我們捍衛文化資源

作者: 朱利安
譯者: 張君懿
出版社: 開學文化

文化間「共通」的挖掘,是促使彼此的「dialogue」還是扼殺了各自發展?
那又該如何抵抗隨之而來的扁平化?

如今,文化資源亟需被捍衛!

‧ 「語言普世性」可能帶來的危機
  語言源於不同歷史文化基根、某個種傳統、環境與風景,它主導了人們的思維邏輯與對事物的構圖。

  一疊疊相同的《哈利波特》(Harry Potter)同一時間出現在世界各地,將青少年的想像制式化,使其相互雷同,這個現象在相同的全球語(globish)中越來越明顯。如果我們只說同樣的方言、如果語言之間具有孕育力的間距消失,便再也無法察覺各自的資源了。當人們能夠警覺地球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貧瘠,為何不擔心文化資源的貧瘠?
 
 

哲學 勢:效力論

作者: 朱利安
譯者: 卓立
出版社: 開學文化

世間所有的布置都是必然的,不存在著因果、不存在任何假設,唯一能做的就是順勢而行。

◆從西方人的角度來看,中國文化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朱利安追尋了中文裡「勢」這個字的足跡,帶領讀者穿越了戰略、權力、文藝美學、歷史和自然哲學等領域。一路走來,我們將看到現實就如我們可以賴以運作的一個有效力的佈置,並且人的技巧和智慧就在於好好地利用該佈置所產生的趨勢,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從一個令人尷尬的字出發(因為「勢」只限於實際的應用並且拒絕所有的單一性的解釋),本書卻揭示了被中國文化視為理所當然的一種基本的直觀,並且同時反過來顯露了西方人在哲學上或「傳統」上的成見,尤其是那些導致人們安排了神或思考自由的成見。



社會科學



經濟 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邁向幸福經濟共同體的倫理行動指南

作者: 吉勃森.葛拉罕(J. K. Gibson-Graham)、珍妮.卡麥隆(Jenny Cameron)、史蒂芬.希利(Stephen Healy)
譯者: 周睦怡
出版社: 游擊文化
 

擺脫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重新定義何謂幸福
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能夠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20世紀的主流觀點認為,經濟是一部以增長為燃料的機器,任何人為干涉都可能阻礙其順暢運作,危及經濟增長。我們將經濟增長奉為圭臬,掠奪各種自然資源,威脅其他物種的生存,我們聚焦於自身慾望,無視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與他人的犧牲。然而,地球資源的耗盡及不平等的加劇,讓許多人開始懷疑這些代價是否值得付出。

本書打破「經濟是一部機器」之迷思,將經濟重構為「我們決策和行動的後果」,並帶領讀者思考以下問題:何謂幸福?我們如何好好生存?如何分配剩餘?在我們尋求好好存活之際,我們如何對待他人?我們消耗了什麼資源?如何維護我們共有的資源?如何投資未來?我們在自己的社區中能夠做些什麼以產生影響?

世界各地的人們起身行動,嘗試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使其為社會和環境服務,造福人類與地球。透過倫理行動奪回經濟,意味著在好好存活之際,也關懷他人、環境與其他物種的處境,因為我們共享地球棲息地,且相互依賴。我們不只替資本主義企業工作賺錢與消費,我們還相互照顧,彼此幫助,我們以物易物,自給自足,我們贈送或收受有形與無形的禮物,彼此互惠。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可以一步步奪回對經濟、工作、商業、市場、財產與金融的控制權。

本書提供一套簡單實用的思考工具,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現有資源,以適合自己社區和環境的方式奪回經濟,創造更公平且永續的世界,邁向真正的幸福。


政治 「依法治國」的迷思:新加坡國家威權法治史

作者: 喬西•拉賈(Jothie Rajah)
譯者: 林添貴
出版社: 季風帶文化

    「依法治國」現已成為威權政府慣用語。新加坡法律學者喬西•拉賈(Jothie Rajah)在《「依法治國」的迷思——新加坡國家威權法治史》之中指出,何謂「法治」,法律如何被制定、詮釋與執行,其實是由某種政治哲學乃至管治模式定義與支配,屬政治產物,與眾人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認為,新加坡如何利用英殖法制遺產,建立國家承襲西方政治文化血脈的公共形象,同時以「法治」之名,建構威權政體,構築不乏內在張力的國家發展論述,是新加坡「依法治國」威權模式值得研究之處。作者引用法國著名政治學者傅柯(Michel Foucault)的「治理術」 ( governmentality )理論,進一步闡述「法治」概念在新加坡如何被用以證成威權之必要,政治秩序乃至生活常識如何由此被建構,眾人生活如何由此被形塑。

    亦因為此,作者引領讀者反思,「法治」本身與自由精神有何關係,「法治」概念如何被剪裁,如何被嫁接至威權主義,眾人如何能構築另一種政治秩序想像。從作者角度看,單純「守法」,並不足以闡釋「法治」之義。

 

社會議題  萬能店員:我的便利、你的過勞,超商的社會代價

作者: 張立祥
出版社: 游擊文化

超級便利的生活是台灣之光?
還是台灣社會的隱形危機?

是誰讓超商店員如此萬能,卻又如此廉價?
是誰從中獲利?又是誰為此付出代價?


  「本書帶領讀者進入超商店員繁忙的工作現場與苦悶的內心世界,一窺我們享受便利生活之餘,超商店員必須付出的代價」

  ★超商店員工作大解析,服務業基層人員的淚與累
 
 ★台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田野工作獎雙重得獎作品

  本書指出台灣的便利是廉價的便利,我們用很便宜的價格,獲得超級便利的生活,這些隱形的成本被攤提到每一位工作者身上,以至於我們從未察覺便利是有價的。
  我們對於便利無止盡的要求,正吞噬著許多人的工作現場,讓他們陷於無邊無際的忙碌之中,包括我們自己。
  我們不斷加班、不斷付出時間給工作,而這些工作往往是為了服務另一群人,因此下班後我們必須透過各種便利的消費,來彌補被工作剝奪的時間。

  「下班時間壓榨別人,上班再等著被壓榨」
  不僅是當代台灣勞工的常態,也是一道來自工作與生活的枷鎖,重重地銬住我們的雙腳,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的主體性。



心理勵志



心理諮商/治療為什麼古老故事如夢魘般讓我受苦?

作者: 蔡榮裕
出版社: 無境文化 Editions Utopie

◎蔡醫師這本書的重點之一在於闡明理論與實作永遠有一道鴻溝,百年來臨床實務技術的修正,解決了某些問題,但也看到了其他問題......

  越來越多個案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邊緣型人格、是躁鬱症,自己會解離、有多重人格、有伊底帕斯情結,很容易產生移情等等,這或許意味個案對於自己的症狀有一定的認知,當然,也或許有更多的錯誤認知。透過網路媒介,有情緒困擾的個案自助管道越來越多樣化,這個趨勢對於心理治療工作者來說不見得是好事,假設診斷與症狀是一種防衛,一種阻抗,蔡醫師形容個案「只是說著一句死掉的語言」,然後安枕無憂、好整以暇地躲在一處庇護所或是蔡醫師形容的「古堡」中,也就是說,個案進入診療室前已經重度(再度)武裝(防衛)自己了。現今心理治療工作者面臨的現實挑戰是個案屬性從過去的neurotic與non-neurotic世代進入borderline與non-borderline世代,亦即個案的問題涉及更早期更深層的失落與創傷,人格碎裂的程度更嚴重,更缺乏彈性,治療難度更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