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處方箋:一位醫者的思索筆記

一位醫者開立的另類處方箋,
寫給也會生病的自己、行醫生涯中交會的病人、
身處其中的醫療體制,以及心心念念的社會世界。

「這些短文和隨筆都寫於清晨時分,在我窗外街上的電車開始隆隆行駛之前,在大家都還沒醒來的時候。這段時間是我的額外空間,讓我有機會安靜思考,我們身處在會產生某種揮之不去的背景雜音的醫院繁忙中,究竟是在做什麼。……記憶中那個在醫院裡的我,就像個玩著裝扮遊戲而上氣不接下氣的小女孩。然而,那時所留下的白紙黑字,證明了我還能夠保有一些零星的思考時間。」

希區考克醫師在熙來攘往的公立醫院裡服務,與背負著各樣生命故事的病人相遇,包括一心依賴藥物而拒絕做出生活改變的中年女士、堅信靈氣療法而導致嚴重肺炎的年輕男子、只能從食物獲得慰藉的孤獨暴食症患者、做過多項檢查卻找不出問題所在的絕望病人、因各專科推諉收治而被懸置在急診處的未分類病患。這些揪心的交會經驗,令她寫下深刻的行醫體悟:「醫師坐在診療椅上,面對的並不是腎臟和心臟,而是複雜、有衝突又不完美的受苦之人。」

秋刀魚|Autumn2021第33期

人人都可說得一口日劇經,念念不忘的臺詞、刻骨銘心的戀情,有時還有對大時代的重要刻畫。戲劇會完結,但喜好會留下,真正的日劇癡迷者,會在故事情節背後,努力找尋戲中蛛絲馬跡:跟著男女主角在家中廚房料理、在客廳開派對、在陽臺談戀愛、在房裡換上當季流行的服飾,因一齣戲,想成為劇中男女主角的我們,真切地在現實中還原了角色的模樣。

於是,劇中住宅格局成了影迷們研究的焦點,從《仁醫》的武士之家,到經典《長假》2LDK的男女單身公寓,再到《月薪嬌妻》的夫婦小宅,透過平面透視圖,我們能走進日劇家中的異想世界;男女主角的穿著,更是抓住日本趨勢的教科書,跟著髮型、服裝與配件的穿搭,萬千少男少女都能成為木村拓哉與新垣結衣;當然也別忘了,反覆播放一張日劇原聲帶,聽著久保田利伸的嗓音,讓主題曲喚醒劇中澎湃的腎上腺素;學一道日劇中的料理,把《四重奏》戲中日式炸雞吃進嘴裡……

一搭一唱的愚人之歌——編輯李霈群✕詩人孫得欽

距離上一本詩集還不到一年,詩人孫得欽的新作《愚人之歌》已規劃完整,出版在即,發行前夕,我們和註異文庫總編輯李霈群一起,聊聊這本書的誕生及製成。

採訪前得欽將雙手交疊放在桌上,像收起翅膀的白鴿,「你要不要把頭髮綁起來?攝影師說綁起來比較好看。」霈群語調溫柔地說,「喔,好」一頭蓬鬆長髮整齊收起,髮髻盤於腦後,霈群伸手幫他整理,空氣中有種安靜的默契。

一搭一唱的愚人之歌——編輯李霈群✕詩人孫得欽

出版現場

多工時代,藝文工作者可能的備忘錄——專訪簡莉穎X陳韋臻

相識十餘年的簡莉穎與陳韋臻,一人從劇場跨足影視,一人則自接案到與工作夥伴成立公司,究竟在藝文界翻滾多年的兩人,對於產業現況有什麼未竟之言?在這次《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的合作過程中會又有什麼感想?

多工時代,藝文工作者可能的備忘錄——專訪簡莉穎X陳韋臻

出版現場

2021年10-11月書訊

10月和11月的聯盟出版品超級精采:游擊文化和群學出版分別以拖車師傅的故事、消弭障礙者歧視和將社會運動落實在日常生活為主題;小說則有南方家園的重量級作者野夫出版長篇小說巨著、開學文化引進神職人員的同志生命歷程、留守番再次推出BL佳作。雖然鬼門已關、萬聖節也過了,但百鬼夜行是永恆的話題:奇異果文創最新出版品結合東西方異想、斑馬線文庫則有馬尼尼為為讀者介紹馬來鬼。除此之外,海穹文化帶來科幻動作冒險漫畫、一人出版簡莉穎最新劇本集;黑眼睛、島座放送、斑馬線皆有新詩集面世,沐風文化則推出旅遊書……

2021年10-11月書訊

最新情報

無醫村手記:重回靜浦

我是在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下半年(確實日期不記得)來到靜浦醫務所的。

自七十五年在花蓮市某營區報到入伍,一直有軍中文化適應的問題。一年後仍未見改善。記得當時每天早點名後,我必然要找個隱密的地方,把才吃下的早餐嘔出來。

一天部隊某長官打棒球被球擊中眼睛,來到父親的診所求診。父親趁機拜託他將我調個單位。於是隔天我便糊里糊塗地被一聲口頭通知,揹包一扛,來到了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的壽豐鄉靜浦村,並在此渡過了我預官役的第二年,直到退伍。

那時從花蓮市搭東海岸線的公車,大約要兩個半小時。車子過了大港口,跨過長虹橋,下一站就是靜浦了。那時候的靜浦和花東海岸公路沿路的其他各個小站,其實沒有太大區別。除了一般民居,就是小吃店,旅店,柑仔店,外加小學和教堂。但靜浦名字好聽,「安安靜靜的水畔」,翻開地圖,就落在秀姑巒溪切穿海岸山脈的地方,又幾乎就在北迴歸線切過的那一個點—之後我每天例行的晨跑,都要去刻有「北迴歸線」的碑石那裡繞一圈。

當初因為地處花蓮台東交界,據說「方圓三百里」內沒有醫療資源,於是軍方才有在靜浦設立醫務所的想法。

村民不多(確實數目不知),組成大約三分:台灣人(閩南及客家各半),外省退伍老兵,原住民。而且數目相當。

馬來鬼圖鑑

連馬來文都沒有的馬來鬼圖鑑,中文先有了!
首次、首次全面揭開馬來鬼面紗!
意識到鬼,才是文明。

100位馬來鬼,圖文並列解說。
幽冥、恐怖......還有爆笑(?) 新鮮有趣、背脊不會發涼(?)

屢獲獎助肯定的在台馬來西亞籍作家、畫家馬尼尼為耗費兩年查找、編寫、整理,以特殊油墨轉寫法畫的近百張鬼肖像——纖細毛邊筆觸、風格極簡,把鬼畫帶到另一生冷境界。

只要提到馬來鬼,馬來西亞人都會說,馬來鬼最多了!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社會,馬來人的鬼之多絕對凌駕其他種族之上,一切非空穴來風......
為什麼一種語言,意思為「鬼」的字可以有這麽多呢?

馬來文的「鬼」也叫「細東西」。
一般使用「hantu」,也使用「Makhluk halus」,「Makhluk」為「神創造物,包含人類、動物、大自」,「halus」為「細」,簡稱「細東西」,其它字像是「syaitan、jembalang、penunggu」也都是鬼的「代稱」,或是本書所列一百多個的「鬼名」,也都可使用為鬼的代稱,用原文上網搜尋都會出現可怕的畫面。(類似的鬼也見於鄰國泰國、印尼,但有稍微不太一樣的名字,本書以「馬來名」為主。)

戴著口罩唱歌

自從新冠疫情起,經常走在路上看到掉落的口罩。像從人臉上落下的一片葉子,彷彿還帶著主人的表情。那表情是擔憂,是驚懼,是警戒,是無助,是茫然不知所措。

是面對未來全面失控的麻木遲鈍。來不及回應。無從回應。
走著走著,就覺得這世界變了。而且已經是完成式。
人心也跟著變。
而我們再也回不去從前的日子。
斬釘截鐵的走不回去。

假日偶而出市區透透氣,經常遇見一個個獨自的背影在看夕陽。一個人。一個一個遠遠分開著。沒有人說話。每個人安靜守著屬於自己的一角,領受大自然的光線變化,空氣流動,風景,日月山川湖海。

疫情帶來最大的功課之一,大約就是學會一個人。任何什麼事都能一個人來。拿掉生活裡的人與人的近身接觸。感情交流。有個理論說「物種會亡於過度社交」,不只人類。彷彿一語成讖。

之二就是不動。關在房間裡只動手指和眼球。肉體萎頓而五陰熾盛。苦。虛擬的網路世界,人類離真實的感受愈來愈遠。不只用眼過度而已。所有遠距離的愛包括跨國戀情皆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打完第一劑AZ,整個左手臂關節肌肉開始發腫,疼痛不堪。從肩胛,肩膀,肘,下至手腕指尖。甚至是左膝。逾月未癒。試過了針炙拔罐放血按摩整骨,貼過不知多少痠痛膏藥,吃了整月的鎭痛藥,就是沒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