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在:藝術與失智照護的相遇 隨著人口高齡化的加劇,失智長者的照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但在照顧的過程中,我們是否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與陪伴呢?身兼護理師與藝術家的楊純鑾,透過自己的經歷與專業,深刻理解失智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需要,並透過「此刻・我在」失智長者藝術團體計畫,帶領我們進入一段感動人心的藝術之旅。 本書透過實際案例,呈現藝術對於失智長者及其照顧者的治癒力量。作者藉由藝術引導長者重新連結內心深處的情感,讓他們找回自信、提升生活品質、增進表達能力。藝術活動不僅活化了長者受損的生理機能、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感受到充滿力量的此時此刻,更讓我們看見失智長者充滿韌性與深刻情感的內在。 本書特色 當藝術介入失智照護機構,啟動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身心,給予力量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欣賞生命的美好。 閱讀更多關於此刻.我在:藝術與失智照護的相遇
火寺年刊VOL.02:收錄電子刊ISSUE 04-06選集 火寺 Ra Poetry年刊VOL.02(2024) {收錄ISSUE 04-06期電子刊選集}(地、空、之間、身體自主主題) 「輯壹:主題詩」囊括了每一期根據主題進行創作的攝影師作品,以及近八十首以投稿為主的現代詩,作者遍及臺灣、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等地華語詩人優質清新的作品,其中又以90後的青年詩人居多。 「輯貳:專題書寫」同樣圍繞著每一期的主題,邀請詩人、作家們進行散文或微小說的書寫。其中有不少詩人第一次嘗試寫散文及小說。以詩人的視角創作的短文,激盪出意想不到的豐富與層次。「輯參:詩的跨域X駐版合作」邀請各界好手來到火寺,與現代詩進行一場跨域合作的共舞,包括微電影、Podcast、書法、建築美學、虛擬詩展、訪談。火寺Ra Poetry 不只是一本平面的詩刊,更像是一座立體的火寺,邀請你走向它,探索現代詩的各種多元面貌。 作者簡介 火寺Ra Poetry (一)「火寺」,羅馬拼音zhi4,音同「誌」。Ra為古埃及太陽神祇,象徵光明、溫暖、生長、創造。 閱讀更多關於火寺年刊VOL.02:收錄電子刊ISSUE 04-06選集
沿路的夢話 「繪畫──可以是破碎的語句、名詞或是低語, 只給自己聽。繪畫就是夢話吧!」──丁柏晏 那麼,這就是十年份的夢鄉土產,一次網羅了。 丁柏晏首本畫集《沿路的夢話》,終於問世! 收錄作品橫跨2013年至2023年,近150幅畫作, 以八大主題、六色印刷、三種用紙,完整呈現丁柏晏畫作的世界觀。 曾用「日安焦慮」作為漫畫專用筆名的他, 其實意識和潛意識都被「焦慮」同時浸潤。 那是他兩種創作共通的地下水體。 他的漫畫透過情節吸收、轉化情緒; 他的繪畫則搬出了種種道具器皿, 讓無意識的不安憑依,再加以馴服。 本畫集於是精挑出他愛用的母題, 作為他繪畫作品的分類依據: 真空探險 裂的BODY 展示、物 舒適圈 書與書之中 療程 旅途中 新的回憶 閱讀更多關於沿路的夢話
寧人回憶錄:臺灣精神病院裡的白色恐怖 政治犯老頑童 由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政治受難者前輩所寫的回憶錄 輾轉漂浪於社會空隙,見證白色恐怖歷史 寧人,一位目前仍住在玉里醫院的政治受難者前輩。 他出生一個多月就隨家人輾轉到臺灣左營的海軍基地,長大後曾任軍職、餐飲業,但「以演說為有利於叛徒之宣傳」被捕並判刑四年,於服刑期間出現幻聽,經診斷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今思覺失調症),送往玉里養護所(今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刑滿開釋後,又被安置高雄遊民收容所、流浪玉里火車站、住進良仁醫院,最後又回到玉里醫院迄今。 本書也反映了隨著蔣介石政權來到臺灣之部分外省族群的生活景象,以及對早期的玉里養護所、高雄遊民收容所、良仁醫院等的安置與管理有所描述。 本書推薦 「寧前輩的受難人生如果沒有機會被人們真正地看見,那麼,要談對國家不法行為受害人的創傷平復,還離得相當遠。」——徐偉群(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 「他們的生命故事需要有人來書寫,這些都是戰後臺灣白恐研究的重要拼圖。」——陳進金(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閱讀更多關於寧人回憶錄:臺灣精神病院裡的白色恐怖 政治犯老頑童
他在花蓮寫作 本書獲得花蓮縣文化局補助 生命的初始記憶似乎和家鄉密不可分。 家鄉花蓮之於陳克華就彷彿像鹽對於食物般的重要。 「鹽用對了地方,人生才有滋味」就像人類不能沒有太陽;生活和食物一樣,密不可分。 陳克華的童年在花蓮度過,只見過被中央山脈遮住會快速下墜的落日。直到考上醫學院才有機會離開花蓮北上,面對眾多新鮮事,克華開了外掛似的忙不迭得去嘗試。 人生必須融合各種滋味才能成為完美的佳餚,也是他面對離開花蓮、來到陌生的台北後,種種陌生的疏離、不解的糾纏,讓他再次回到花蓮,熟悉的記憶再次湧現,瞬間出現宇宙星雲,許多行星的規律轉動,彷彿新的宇宙又誕生了。 人生,失去,其實沒有失去! 詩,從來都是意象的高度呈現,碰觸界線或跨越界線的驅力,蠢蠢欲動的文字引領思維探險,這本《他在花蓮寫作》彷彿是陳克華對花蓮如一種意念的呈現,不管多悲傷或難過的回憶,在詩句文字回溯的篩選下,仿佛剩下一層薄薄不帶殺傷力的想念。 一方面又似有若無的傳達了某種對日常的無力感。甚至有某種淡淡難以言喻的溫度和氣味…… 閱讀更多關於他在花蓮寫作
假裝是魚 打開想像力的開關,只要一瞬,就能讓你在風啊海啊草原裡自由徜徉。 溜到陸地玩的小鯨魚,受困在草叢,小孩溜溜和小狗巧比,想辦法幫忙他回家。人類能力有限,幸好有一直在旁邊看著的群鳥來幫忙。收到訊息的鯨魚媽媽找到他們,還邀請溜溜和巧比到家裡吃點心。小鯨魚急著回家,鯨魚媽媽告訴他等風來就走。果然,風來了,草原被吹得變成一波一波的海浪,小鯨魚跟著媽媽在草浪裡游了起來,往大海的方向去。 這時,鯨魚媽媽又對溜溜和巧比說:「別緊張,只要假裝自己是魚就可以了!」 原來,打開想像力的開關,只要一瞬,就能讓你在風啊海啊草原裡自由徜徉。 叫好推薦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葉嘉青|台灣師範大學講師暨台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特色 閱讀更多關於假裝是魚
櫻桃園 這世界上沒有比我們的櫻桃園更美好之地 ──當時代趨於前行,過往該以哪種姿態被收留? 橫跨文學與戲劇 影響世界的傳世經典 俄國文豪 契訶夫 生前最後一部劇本創作 距《櫻桃園》首演110年 全新中文繁體譯本 「噢我的櫻桃園!度過灰暗陰雨的秋季跟寒冷的冬季,你又新生了,滿溢著幸福,天堂裡那些天使沒有遺棄你……」 你會害怕被這個世界拋棄嗎?或者,不在乎世事遷移,自顧自保持自我驕傲的信念,就有機會恆常而毫髮無傷地繼續安穩存活? 故事由眼見自己貴族身分逐漸無實、錢銀難繼的地主柳菠芙一家人展開。面臨自家房產、土地等一切即將被拍賣的她們,困坐於家族逐漸破落的莊園裡,無力償還債務,卻礙於力圖維持過往貴族階級的傲慢,選擇無視一切,天真度日;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曾經作為家族核心之地、名聞遐邇的那座櫻桃園,即將出售的命運。 《櫻桃園》描繪階級層次的變化、寫保守社會下生存現實的個人猶疑;卻也透過契訶夫慣有冷調、沉著的敘事,在人情世事的混亂動盪裡,交互折射出劇中人彼此生命所渴求,彷彿寓言式的發展。 閱讀更多關於櫻桃園
秋刀魚|Summer2024第44期 福岡→釜山 一人(獨)旅 久違的休日獨旅,是為平時努力的自己準備的禮物。睡到中午才出門,在陌生城市裡找到喜歡的角落看書,或只是單純坐在車站前面觀察路人,就算是已經去過的地方,只有自己前往仍是截然不同的體驗。打開早已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雍塞的感官、拋下所有出發前的既定成見,讓體感決定前進的方向,就像重新獲得孩提時的目光一樣,眼前的一切都好新鮮。 身處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注意力在社群裡渙散,無論是專注或是放空都成為奢侈。獨自的旅行並不是孤單,是為了創造出能讓意識停留在自己身上的時空。在這次沒有任何關係束縛的旅程裡,最療癒的時光總是那些隨著足跡不斷延伸的自我對話,而那些在旅途中不期而遇的偶然與想像,是只有自己才會知道的吉光片羽。 位於對馬海峽兩岸的福岡與釜山,有著每日往返的直航郵輪,本期《秋刀魚》以橫跨日韓兩國214公里,以近年蔚為風潮的「一人旅」為題,在一週的行程時間裡,為所有渴望高強度Me Time的旅人,尋找能在福岡與釜山兩座城市裡的各種滿足體驗。身心在福岡的屋台與溫泉裡暖和了起來,在街角遇見喜歡地不得了的隱藏小店;搭上郵輪前往釜山,帶杯冰美式在海雲台海邊發呆,或是在夜色低垂的微醺時光中,讓緊繃已久的靈魂慢慢放鬆。 輕裝出發,不用等其他人有沒有跟上,這次與自己的旅行,隨心所欲。 閱讀更多關於秋刀魚|Summer2024第44期
童年1972 描繪七零年代台灣南投鎮民生活的繪本。男孩跟著家人搬入南投縣政府員工宿舍,經歷孤獨、面臨死別、偶像幻滅及友情扶持等等,體驗長大的酸甜滋味。 南投縣政府縣府大樓在1970從南投鎮舊城區搬遷至南投新鎮區三和社區,開始快速開發該社區。作者兒時隨家人入住三和社區的縣府員工宿舍,見證新舊時代的交替,創作《童年1972》重現1972年南投鎮民的生活樣貌與消失地景。全書60頁、54張插圖、精裝裝訂。 閱讀更多關於童年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