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事故 層層疊疊 歲歲年年 他與鄰家少年於漫長歲月中的守候想念 ►收錄: (1)正文 (2)番外〈一〉、〈二〉、〈三〉 ►必收TAG: ・收錄全新獨家番外 ・溫潤青年與鄰家少年的漫長守候 ・隨歲月層層疊疊的情感念想 閱讀更多關於白日事故
醉死當塗 夢想這種東西,並非付出就能得到回報;追尋夢想的戲碼,也可能由不得不放棄夢想的人們登臺出演。 置身於湍急現實中,掬一輪皎潔的夢。 ►收錄: (1)正文 (2)番外〈嗨,西班牙〉、〈入圍〉、〈爺,我回家了〉、〈吉良的故事〉、〈復始〉 ►必收TAG: ・收錄全新獨家番外 ・於湍急現實中被夢想追逐的城市物語 ・可硬可軟的落魄早慧舞者對上喜怒無常凍齡大明星 ・神祕首刷特典藏於書中某頁 閱讀更多關於醉死當塗
廢土與安息 往昔不再,一切都被輻射摧毀殆盡的無數年後—-- 那一天、地底避難所迎來了陌生的外來者。 十六年來成長於地底避難所的少年,意外踏上了探索無盡的焦土之旅。 ►收錄: (1)正文 (2)番外〈留在了番城集市的安息〉、〈雨天〉、〈另一個世界〉、〈反向飼養〉、〈真實的謊言〉 ►必收TAG: ・收錄全新番外 ・輻射全面爆發後的末日境況 ・成長於地底的純白少年與遊走焦土的酷帥老司機的冒險羈絆 ・特邀插畫家山米Sammixyz繪製細膩風格插畫 閱讀更多關於廢土與安息
格格不入 即便與世界格格不入,也想與你並肩而行。 「你是燈,站你旁邊的時候是亮的,走遠了就黑了。」 在黑暗中長大的混混,因為仙人跳而碰上潔癖骨科醫師, 八竿子打不上的人,卻莫名走到了一起。 不要放棄前進,當你向著光走, 你必然是背對著黑暗。 巫哲經典暖心作品,在細膩的筆觸下描繪現代都市的人生光影變換,於日常中以觀察入微又幽默的敘事口吻架構起一些希望,一些關於原是奢求的未來的事。 ──「從那天起,我看見光。」 2017年微光鉅獻──巫哲《格格不入》 (收錄全新番外) 閱讀更多關於格格不入
情敵 千年寒冰瞿彥東在一次醉酒之後,發現身邊坐著抽事後菸的,竟然是他那最不正經的情敵兼好友徐韶珏。他傻眼了,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最傻眼的是,這種事後來竟然「一直」發生。 ⋯⋯行到水窮處,情敵也上床? 【收錄】《情敵》正文/《情敵》番外/《情敵》番外〈Senior〉、〈EXPONENTIAL〉、〈INFINITE〉/2017實體書新番外〈Logarithm〉 閱讀更多關於情敵
八點檔 你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八點 與親朋好友一起準時坐在電視前的時光嗎?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八點檔的編劇遇上(他以為的)優雅王子般的帥房客,真實生活也是老梗狗血樣樣來? 她的文字調皮搗蛋、古靈精怪卻又細膩動人,水巷的經典作品全新呈現! ►收錄: (1)正文 (2)番外〈颱風天〉、全新番外〈十年有成〉 ►必收TAG: #收錄全新番外 #喜歡臺灣鄉土劇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代理房東小編劇X電視兒童花美男 #超人氣圖文插畫家貞尼鹹粥繪製封面與四格漫畫 閱讀更多關於八點檔
VOP Issue 25: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5 :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歡迎來到2019,在本世紀將加速前往第二個十年的同時,全球正進入新型態的治理境界,一個炫麗繽紛的數位異化年代。科技資本主義鼓吹的美好網路資訊社會、數位公民幻景,現已整合為順從技術應用與網路社群企業的領導,使人在不斷製造的便利、歡愉與安全的服務口號中上癮,聽任其監控我們的一舉一動,將我們挾帶進難以辨識的、以演算法、審查與評分機制流動控管的漩渦之中,牢牢確保現實世界按照既有的政商權力體系運作。當資料從原本網路科技的副產品,變成如今科技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目的,成為「資料(影像)」而非「使用者」的我們,如何建立反支配的能力? 閱讀更多關於VOP Issue 25: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VOP Issue 26 : 末日棲居 Dwelling in the Apocalypse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Issue 26 : 末日棲居 Dwelling in the Apocalypse 面對不可預期的來日,我們是否與德國詩人腓特烈.賀德林(Friedrich Hölderlin)曾言的「詩意地棲居」更加疏遠?災害與戰禍、虛假與算計,人類世界無限擴張的野心和欲望未曾降低,人的存在也愈來愈難以賦添詩意。而衝突升高的國際政治情勢,使此刻相隔末日只剩兩分鐘的「末日時鐘」竟回到與1953年冷戰時期的同一等級,成為二戰結束以來與末日距離最近的年代。我們如何可能地棲居——在末日到來的大地? 閱讀更多關於VOP Issue 26 : 末日棲居 Dwelling in the Apocalypse
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 影像文化學者郭力昕最新攝影批評力作! ● 2018年初版銷售一空後,重新再版! 如果影像的決定性瞬間,從不是現實的決定性瞬間, 照片的意義,是否大於現實的意義? 誰在製造意義?如何製造? 此刻,影像正在爆量生產。郭力昕以兼具細緻理路與坦率火力的批判閱讀,挑戰自八○年代以降台灣「紀實攝影」的古典圖騰,拆解影像裡的權力遊戲,以及我們的攝影如何構建了我們的世界。 《製造意義》是台灣少見的一本針對本土攝影提出批判思辨的論集。長年關注影像文化、以犀利觀點著稱的評論家郭力昕,在本書中以台灣攝影家作品、攝影集與社會現象的案例切入,透過五篇長論,深度解析在台灣脈絡中的「紀實攝影與新聞攝影」自1980年代台灣解嚴前後至今的實踐與變貌。 郭力昕,影像文化評論者、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閱讀更多關於製造意義:現實主義攝影的話語、權力與文化政治
文。張照堂 本書是張照堂的第一本文集,輯錄他自1960年代以來的書寫與塗畫。 觀景窗外的歲月之旅,是劇場實驗寫作的文藝青年、是引介西皮反叛文化與搖滾樂的初代推手,是生活筆記的呢喃喋語,也是時代行走的圖繪跡軌。「那些無法化成影像的歲月,那些擦肩而過或已然忘卻的歲月點滴,因為書寫而或顯現微光⋯⋯」他說,「路的末端有光嗎?不知道,繼續找路就是了。」 這本書沒有照片,只有那些你從未讀過,或可能遺忘的—— 劇場的/搖滾的/西皮的/映像的/塗鴉的張照堂。 「喂!你有火嗎?」…… 張照堂,1943年生於台北板橋,藝術家/文化工作者,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得主。其主編出版有《生活筆記》系列(1977-1980)、《影像的追尋 : 台灣攝影家寫實風貌》(1988)、《台灣攝影家群象》叢書(1989-1996)、《歲月風景》(2010)、《歲月印樣》(2010)、《歲月定格》(2017)等書,曾參與多部電影、紀錄片與電視節目的攝製編導,獲頒金馬獎及金鐘獎,並投入影像教育工作,為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榮譽教授。 閱讀更多關於文。張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