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砒霜留給自己(台灣增訂版) 似是一首該在下雨天,獨自驅車到西貢去看海, 點燃一根不抽的煙,想起一些不該想起的往事時的背景音樂。 繼《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轟動全港,Mr. Pizza承續風格之短篇代表作! 紅VAN已遠,我們被留下來續聽故事—— 關於爆竊者、自瀆者、神探、小說家與獨裁者、建國者、雲的管理員…… 時間浸在凍鴛鴦裡,純港奇思異想,無碼輸入世界。 閱讀更多關於把砒霜留給自己(台灣增訂版)
這一切都是幻覺 「我認識的每一位母親/幾乎都懷念剛出生的孩子/ 而每一位母親心裡/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兒子或女兒/ 彷彿我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死了」——沈嘉悅 總有些時候,你懶得再對自己說謊,終於坦承所有努力向上的汗水,都為他人而流。詩人沈嘉悅繼《我想做一個有用的人》、《假面詩篇》之後,終於成功嵌入社會,成為一枚運轉中的、有用的、幸福的齒輪。卻也在幸福光暈之中,偶爾仍感困惑的詩人審視過往,重新翻找如今「有用的人」的生活隙縫中,那彷彿資源回收再利用卻又再次被製造、丟棄的,垃圾一般無足輕重卻又難以負荷的,前中年生命之真相。 --- 我是一面牆 被塗過幾次油漆 主要是白色的 水泥的 如果揍下去沒有聲音 悶悶的那種 閱讀更多關於這一切都是幻覺
一座星系的幾何 霧霾抵達之前 我在這裡 關於愛與命運的密談,你知道的有多少? 你想詮釋什麼樣的日常?如何編撰個人史? 一首詩如何重新面對新科技加速的文化? 印卡以文學與藝術描繪生活,織就龐然的意象星系 在不被知悉的座標上,拿捏生存的形體 而默默輸出的詩句,是某種告訴、體認 以及彼此相遇的操作說明 我想十月、四月有我知道會發生的事 閱讀更多關於一座星系的幾何
與孤寂等輕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我忘記擁抱的文法已很久了 伊格言的純愛詩續篇, 描繪愛的聲音、形狀與氣息, 以心跳暖手, 為戀人們鍛造獨一無二的詞性與時態。 這次我們談寂寞與失去, 不計返航,在愛的宇宙裡尋找著陸地, 此刻,所有的時間都與孤寂等輕, 你就是我最美麗的幻覺,萬中選一。 這是伊格言的戀人絮語,破題、直指愛,《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之後的純愛詩續篇,一冊質地純粹的耳語和自省。 閱讀更多關於與孤寂等輕
如何賣書給讀者?獨立出版社、書店對話,聚焦善用社群行銷走過「出版寒冬」 獨立出版聯盟於國際書展,舉辦「出版寒冬」論壇,邀集各獨立出版社、獨立書店工作者,討論在國人購書金額持續下降情況下,小型出版業者的因應之道,會中,特別聚焦於社群網路對獨立出版界的影響。 如何賣書給讀者?獨立出版社、書店對話,聚焦善用社群行銷走過「出版寒冬」 2019/02/12 出版現場 閱讀更多關於如何賣書給讀者?獨立出版社、書店對話,聚焦善用社群行銷走過「出版寒冬」
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 有人把台灣當作一塊跳板、反共基地, 甚至是海撈一筆就可以揚長而去的藏寶船, 但對更多人而言, 台灣是家,是國,這裡不是一條船。 「坐船心態與深耕心態, 這裡不是一條船, 這裡是固定在地球上的土地。」——鄭南榕 對你來說,台灣是什麼? 原本自外於大國傾軋的悠然草莽 在歷經被發現、被收編、被殖民、被割讓、被接管、被統治,甚至被屠殺的慘烈歷史後 島上的人們一度對自己的身世迷惑,以為自己應當是誰的一部分,應當是誰的跳板、誰的基地 然而當島上有人覺醒,揚旗掀起振聾發聵的新國家運動,高喊:「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卻在以自身燃起的烈焰中成為壯志未酬的英靈 在那句吶喊之後三十年,這座島上處處飄盪回聲 本書收錄三十年前曾參與新國家運動的前人憶往、島上各種不同族群的新國家期待, 以及世界各國邁向獨立的他山之石,與歷史、法律、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層面考量, 一次完整回答「為何獨立」與「如何獨立」的重要提問。 讀完,或許您會驚覺: 閱讀更多關於這裡不是一條船: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紀念專書
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你多久不曾想起他們了? 以及,愛過他們的你? 五、六年級生集體記憶的重新修築 置處於落失一代的群星宇宙 回到心動的現場,在傷口上戀愛 漫長的告別裡時間如鑽, 惟時間得允鑿開時間。 如果覺得太激烈,隨時可以喊停。 被不斷拋出的最一言難盡的空白格, 最無以轉圜的逸失以及這個年代裡最後且最無從辯駁的傷懷。 羅浥薇薇的內在宇宙消亡史,感官的擴張與延伸, 以全身容納本屬於你我漂流在外的生命情感之音訊— 其實你承載了部分謝金燕、部分王菲,你已攝取微量的法拉利姐與陳綺貞, 你是往返自如的邱妙津,亦是不知何往的陳淑樺…… 閱讀更多關於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
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 「自殺共和國」是如何煉成的? ——直視韓國人的自殺,思索台灣人未來的活路。 「我們」的社會,為何把我們逼上絕路? 被辱罵「抹布女」的音樂系女大生、身陷貪污醜聞的前總統、無法阻止傳染病蔓延的政務官、讀書讀到快死掉的中學生、光鮮亮麗的明星偶像、窮苦的老年人、終日爛醉的上班族、遭受霸凌的軍隊菜鳥、才藝競賽中的第二名、迷戀偶像的小維特……生前喧嘩的韓國人正無聲走上絕路,一個接著一個,一場無法阻斷的自殺進行式。 什麼都要學韓國,自殺也要學嗎? 生前習慣大聲喧嘩、奪人目光的韓國人,為什麼往往悶不吭聲安靜地尋死? 韓國文化研究者陳慶德,著手調查韓國人自殺場域,從是誰自殺(who),如何自殺(how),哪裡自殺(where),再到為何自殺(why),以實際案例說明韓國文化中的集體壓迫與高自殺率背後的成因,為台灣讀者提供最沉痛的借鏡。 閱讀更多關於他人即地獄:韓國人寂靜的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