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小說》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花衣吹笛手/一九八四/不明白不荒誕的愛的方式/今晚天氣晴
現代詩》詩七日——平田俊子詩選/火寺年刊VOL.03/骨皮肉/洄瀾紀事
圖像・攝影・生活》過境/威力小偵探/Bàn-tāi/貢丸湯 2025第37期
社會科學》忽聞布農踏歌聲/世界體系分析引論/兩老牽手搭郵輪
文學・小說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
克拉拉.歐布里加多|編◎南方家園
本書是一本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編年史,匯集五十多位學者、作家、評論家、編輯與譯者,挑選出最具影響力或改變他們人生的五十位偉大作家,雖無波赫士、奧內蒂、魯佛或賈西亞.馬奎斯等超級巨星,卻提供了一條認識當代拉美文學的深度導覽路線,展現作家的閱讀清單,細細描繪當前文學與「大爆炸」之間的交流脈絡。
花衣吹笛手(啾咪文庫本)
內佛.舒特◎逗點文創結社
七十歲的英國紳士約翰.辛尼.哈爾德為了撫平內心傷痛,決定前往法國侏羅省山間釣魚度假,不料納粹侵略法國,讓回程旅途危機四伏。逃亡之際,他遇見一對夫婦,承諾將他們的兩個孩子帶回英國。誰知才剛上路,哈爾德竟遇到更多人託孤。這一個倉促組隊、成員莫名其妙愈來愈多的拼裝家庭,有機會逃離納粹占領的法國嗎……
一九八四(啾咪文庫本)
喬治.歐威爾◎逗點文創結社
《一九八四》是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於一九四九年發表的作品,與《我們》、《美麗新世界》並列為西方科幻三大反烏托邦小說;是一本鉅細靡遺的全民洗腦教科書,也是一封獻給良知者的警告信。……活在思想自由都「不可能」的世界,你要堅定反叛,還是苟且偷生?
不明白不荒誕的愛的方式
欸里(Ali)◎島座放送
主角森川透過日記般的主觀視角,毫不掩飾地揭露其內心深處的矛盾與掙扎。她的故事展現了人類面對內在缺陷與外在挑戰時,那份執著於愛與生存的勇氣,即便顯得荒誕與悲哀。她像在情緒海洋中航行,不斷尋找燈塔,渴望被愛與理解,每一次傷痛都留下印記,而那份對愛的執著,始終如海底暗流,永不消逝。
今晚天氣晴
五〇俊二◎黑白文化
故事舞台發生在附近有間知名媽祖廟的北部夜市,兩名25歲剛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一個是本格派藥燉排骨繼承家業小老闆,一個是辭職去賣雞排,但鍋子太燙於是改賣章魚燒文創雞蛋糕的網紅攤主,原本互看不順眼,就在一邊體驗夜市擺攤人生,一邊面對生涯第一次的重大轉折時,一邊也不小心談起了戀愛。
現代詩
詩七日——平田俊子詩選 しなのか
平田俊子◎黑眼睛
詩七日」在日文裡發音為「Shinanoka」,也能讀成「是死嗎?」或「是詩嗎?」,具有多重意義。此連載後來出版成詩集,不只獲得國內詩獎,也受到歐美注目,出版的英譯詩集題目即為「IS IT POETRY?」(2023)。七日結束之時,就是另一個七日的開始。停止也是一種繼續,肯定中永遠帶著懷疑,這呈現出平田作品最大特色。
火寺年刊VOL.03:收錄電子刊ISSUE 07-09選集
火寺 Ra Poetry◎松鼠文化
「輯壹:主題詩」囊括了每一期根據主題進行創作的攝影師作品,以及近七十首以投稿為主的現代詩,作者遍及各地華語詩人。「輯貳:專題書寫」同樣圍繞著每一期的主題,邀請詩人、作家們進行散文或微小說的書寫。「輯參:詩的跨域X駐版合作」邀請各界好手來到火寺,與現代詩進行一場跨域合作的共舞,包括微電影、Podcast、書法、建築美學、微訪談。
骨皮肉
顏艾琳◎島座放送
《骨皮肉》(Bone Skin Flesh)是臺灣詩人顏艾琳的代表作,於1997年首次出版時,便以其對女性特質的坦率探索和一系列情慾詩,在文壇掀起廣泛討論。顏艾琳被譽為臺灣第一位出版一系列情慾詩的女性詩人,她的作品深入挖掘性別與慾望的議題,對讀者、公共論述及當代文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
洄瀾紀事: 花蓮時光記事簿
陳克華◎斑馬線
《洄瀾紀事》是一部獻給花蓮的深情書寫,也是一次文字與圖像的雙重創作。洄瀾,是花蓮的古稱,也是詩人陳克華的出生地。本書以詩與散文為經,作者親繪的彩色畫作為緯,共同織成一幅關於故鄉的完整圖景。本書並非單純的地方紀錄,而是把花蓮放進生命與時代的脈絡中加以凝視。
圖像・攝影・生活
過境
一匹魚◎慢工
2009年離職後,我與妻子乘著青藏鐵路再訪西藏。舊地變成陌生的監視區域,熟悉的喇嘛不再認得我們;偶遇被通緝的攝影師,意外見證天葬;被藏人公務員強佔巴士,卻得到珠穆朗瑪峰上顯現的瑰麗彩虹;小心包裝禁書的書店店員、在邊境燒掉所有證件的旅店奶奶。從拉薩到尼泊爾的泥濘山道,這一趟不斷過境的旅程終究成為了重新抵達日常的序章。
威力小偵探
江伯洋◎猫猫文創
威力狄倫,一個來自單家家庭的男孩,在鎮上的雜貨店兼差打工,為鎮上居民送貨,莫名地捲入富商的郵件失竊案。警方懷疑他是嫌疑犯,他決定親自探案,在乳牛貓米洛的陪同下找到線索,解開郵件失竊之謎。威力在追緝犯人的過程,意外地化解災難,成了拯救全鎮的小偵探。
Bàn-tāi
吳宗岱◎島座放送
《Bàn-tāi》是一本集結研究與影像實驗的寫真集,收錄藝術家吳宗岱於研究所階段(2022–2025年)所進行的創作。作品圍繞「影像如何被觀看與判讀」的問題意識,探索AI、人類與不同文化背景等系統,在面對影像時所產生的理解與誤讀。吳宗岱讓影像游移於「像」與「不像」之間,挑戰觀看系統對圖像的辨識機制。
貢丸湯 2025第37期
見域 citilens
這一期將視角轉向忠實可愛的狗狗們,從行為獸醫觀察家犬行為、為浪犬打造的多元中途空間、如何陪伴與照護犬隻、搜救犬的養成,再到新竹縣動物保護教育園區的倡議實踐等等,重新學習如何讓城市不僅是人的家園,更共同思考如何為牠們打造更加友善、能安心生活的城市環境。
社會科學
忽聞布農踏歌聲:一名漢人教師接觸臺灣原住民族的十年生命行旅
許明智◎游擊文化
本書共分五章,描述作者從高一學生,蛻變為高一導師的十年生命行旅,並牽引出關涉當代族群互動的種種反思。各章末則附有「原住民族文學小史」,能與前述的生命史相互交織與呼應。此外,本書也並置漢人的原住民書寫脈絡,啟發族群認識、理解與互動的另一途徑,期待能由小歷史推演大歷史的波瀾壯闊,也從大歷史發掘小歷史的峰迴路轉。
世界體系分析引論
伊曼紐.華勒斯坦◎群學
當人們談論全球化時,常以為自己正經歷某種嶄新時期:疆界開放、人員與商品自由流動。但全球化真是新現象嗎?本書指出,推動或限制全球資本主義的力量,實可追溯至五百年前成形的「世界經濟」。世界體系理論的「長時段」視角揭示:今日的變局,不過是全球分工進入經濟循環中另一個過渡階段。
兩老牽手搭郵輪:樂齡者的經驗談
陳彩鳳◎方寸文創
本書不是旅遊手冊,也非郵輪指南,卻是專為銀髮族打造的「邀請函」。作者在七老八十登上郵輪後,體驗到旅行的自在從容,於是忍不住要向同齡者大聲分享。字裡行間都是關愛、經驗與祝福。從初次規劃郵輪旅行的迷惘,到船上生活的驚喜與滿意,本書述說了每一次出航的準備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