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

Author: 

克拉拉.歐布里加多|編

Translator: 

李文進

Painter: 

阿古斯汀.科莫多

Distributor: 

聯合發行

Publishing Date: 

2025-10-03

ISBN: 

9786267553206

Format : 

平裝/單色印刷
284頁
17 x 23 x 1 cm
初版

Price: 

680元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匯集五十多位學者、作家、評論家、編輯與譯者,挑選出最具影響力或改變他們人生的五十位偉大作家,雖無波赫士、奧內蒂、魯佛或賈西亞.馬奎斯等超級巨星,卻提供了一條認識當代拉美文學的深度導覽路線,展現作家的閱讀清單,細細描繪當前文學與「大爆炸」之間的交流脈絡。
 
製作這本書極具創意,但它又令人欲振乏力;有很多未知需要發掘,同時又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如果不想迷失在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裡,我們就必須確立素材,選定五十位作家。誰該被收錄?誰該被排除在外?任何的收錄,其實都是一種暗地裡的排除,任何的選擇都不可能公正公平。後起之秀在作品裡投射了文學「爆炸」作家強而有力的本影;而這些亮眼的作家在世界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讓其他較不知名的作家多了一些曝光。同時,還有一些經常被遺忘的女作家也因此嶄露頭角。波赫士、奧內蒂、魯佛或賈西亞.馬奎斯?他們都沒有被收錄,但也存在於這本書裡。文學是一個龐大的引述系統,表現了自身的啟發、自身的影響、自身的世界。因此,可以確定的是,當今某些特定的拉丁美洲文學得以欣欣向榮,意味著有其他另闢「蹊徑」、懷疑傳統正典的讀者存在。——編者克拉拉.歐布里加多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一書除了有這五十位作家的生平簡介外,尚有評論家解讀這五十位作家,並加入〈文學「爆炸」的女性〉、〈旅程〉兩篇隨筆。參與本書的評論家多達四十八人,且不侷限於拉丁美洲人士,有些本身也是作家,有些是記者,有些則為專研文學的大學教授,其中一位就是本書的編者克拉拉.歐布里加多。透過評論家不同角度與多重視野,勾勒出這五十位作家的樣貌及風格,同時藉論述提及更多拉丁美洲作家;亦即,本書有多重敘事者,有些評論家甚至與作家進行深度的心靈對話,這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陳小雀,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
 
本書特色
 
1、拉丁美洲的文學系譜!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是一本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編年史。
 
2、西班牙文作家、學者、評論家、編輯、譯者+精美的原書插圖=探索當代拉丁美洲文學的導覽路線
 
各界好評
 
感謝克拉拉.歐布里加多的「慧眼」,將極少有交集的上下階層的人物,匯集在這本書裡。——費南多.伊瓦薩奇(Fernando Iwasaki)評論,西班牙《ABC報塞維亞版》(ABC Sevilla)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沒有主軸、沒有中心議題,也不探討主流的寫作風格。它關心的是讓誕生在拉美的重要作品,從默默無聞中脫穎而出。根據執筆超過四十年、定居於西班牙的小說家歐布里加多表示,在這些作品中,存在共同的騷動,如:旅行、暴力和在拉丁美洲的反覆出現的問題等。——《訊息優先報》(Infobae)
 
這本由馬德里北歐出版社(Nórdica)出版、穿插阿古斯丁.科莫多畫作的《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匯集了一系列當代精選作者推薦的作家介紹,共計五十餘篇短文。對一本以動態、充滿激情、跨世代的方式呈現的書來說,這些短文成了最佳的示範。——阿根廷《第十二頁報》(Página 12)
 
負責編輯出版這部合集的克拉拉.歐布里加多,藉由拉丁美洲文學的聲音和本質,為我們提供遊遍拉美的旅程。但,這不是一趟任意的旅程,而是向那些影響我們生活的人致敬,一個聲音傳遞著另一個聲音的旅程。所以,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們從他們的故事裡逐漸發掘這些國家,同時體會到文學超越國界,因為他們從阿根廷或哥倫比亞告訴我們的那些事,我們在西班牙也能感同身受。因此,閱讀這本書就等於在練習一種相互理解、一種從文學出發的聚會。——書評部落格《愛閱讀》(Lecturafilia)


編者簡介

克拉拉.歐布里加多Clara Obligado

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軍事獨裁統治期間,展開政治流亡生活,自一九七六年起,一直定居在西班牙。她擁有文學學位,曾指導過西班牙最早期的幾個創意寫作工作坊,也獨立在多所大學和各個機構推動創意寫作。

繪者簡介

阿古斯汀.科莫多Agustín Comotto

一九六八年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在當地報章雜誌刊登漫畫作品後,開始涉足插畫界。自一九九九年起,定居巴塞隆納。曾為西班牙和國際出版商繪製兒童書籍與一般書籍插圖,如:《海底兩萬里》(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亞瑟府的沒落》(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伊凡.伊利奇之死》(The Death of Ivan Ilyich)等。

在寫作方面,於二○一七年出版一本關於西蒙.拉多維茨基生平的圖畫小說:《一五五號囚犯:西蒙.拉多維茨基》(155. Simón Radowitzky),並於法國、美國、阿根廷和德國發行。他的散文集《星星的重量》(El peso de las estrellas),闡述西班牙無政府主義者歐克塔維歐.阿貝羅拉(Octavio Alberola)的一生,由AK出版社(AK Press) 和西勒普斯出版社(Syllepse Editeurs)翻譯成英文及法文。他的最新作品是插圖傳記散文集《列寧》(Lenin)。更多資訊請參見: www.agustincomotto.com/en/

譯者簡介

李文進

西班牙塞維亞大學西班牙文學博士,淡江大學西語系專任助理教授。譯有:《探戈歌手》(聯經,2009)、《突然死亡》(南方家園,2017)、《什麼都沒有》(博識,2019)、《聶魯達回憶錄》(蓋亞文化,2020)、《瘋癲.夢境.神曲:天才達利展導覽手冊》(時藝多媒體,2022)、《國家力量決勝點》(合譯)(野人文化,2022)等。


目錄

導讀|芝麻開門:驀然發現拉丁美洲文學瑰寶——陳小雀

阿根廷Argentina
安東尼歐.迪.貝內德托Antonio Di Benedetto/莎拉.賈亞爾多Sara Gallardo/何塞.俄南德斯José Hernández/希維娜.歐坎波Silvina Ocampo/阿蕾杭德拉.皮薩尼克Alejandra Pizarnik/曼努埃爾.普伊格Manuel Puig/艾碧.瓦爾特Hebe Uhart/魯道夫.沃爾什Rodolfo Walsh/

玻利維亞Bolivia
海梅.薩恩斯Jaime Sáenz/阿黛菈.莎姆迪歐Adela Zamudio

巴西Brasil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João Guimarães Rosa/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Clarice Lispector

文學「爆炸」的女性 Las mujeres del boom

智利Chile
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瑪爾妲.布魯內特Marta Brunet/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尼卡諾爾.帕拉Nicanor Parra

哥倫比亞Colombia
費南多.莫拉諾Fernando Molano/瑪維爾.莫雷諾Marvel Moreno/何塞.尤斯塔修.里維拉José Eustasio Rivera/何塞.亞松森.希爾瓦José Asunción Silva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
卡門.莉拉Carmen Lyra

古巴Cuba
吉耶爾莫.卡布雷拉.因凡特Guillermo Cabrera Infante/羅倫索.賈西亞.維加Lorenzo García Vega/何塞.雷薩馬.利馬José Lezama Lima/維希利歐.畢涅拉Virgilio Piñera

厄瓜多Ecuador
盧姵.魯馬索Lupe Rumazo

薩爾瓦多El Salvador
薩爾瓦多.埃弗拉因.薩拉薩爾.阿瑞(薩拉瑞)Salvador Efraín Salazar Arrué,(Salarrué)

瓜地馬拉Guatemala
路易斯.德.利翁Luis de Lión

宏都拉斯Honduras
奧古斯托.蒙特羅索Augusto Monterroso

墨西哥México
內莉.坎波貝尤Nellie Campobello/莉奧諾拉.卡林頓Leonora Carrington/瑪麗亞.路易莎.艾里歐María Luisa Elío/艾蕾娜.賈羅Elena Garro/豪爾赫.伊巴古恩戈伊蒂亞Jorge Ibargüengoitia

旅程El viaje

尼加拉瓜Nicaragua
卡洛斯.馬丁內斯.里瓦斯Carlos Martínez Rivas

巴拿馬Panamá
羅赫里歐.希南Rogelio Sinán

巴拉圭Paraguay
奧古斯托.羅阿.巴斯托斯Augusto Roa Bastos

秘魯Perú
卡洛斯.卡德隆.法哈爾多Carlos Calderón Fajardo/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El 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胡立歐.拉蒙.里貝羅Julio Ramón Ribeyro/布蘭卡.瓦雷拉Blanca Valera

波多黎各Puerto Rico
胡莉亞.德.布爾戈斯Julia de Burgos

多明尼加共和國República Dominicana
卡蜜拉.恩利克斯.烏雷尼亞Camila Henríquez Ureña

烏拉圭Uruguay
馬羅莎.迪.喬爾喬Marosa di Giorgio/菲里斯貝爾托.俄南德斯Felisberto Hernández/馬里歐.雷布雷洛Mario Levrero委內瑞拉Venezuela
拉斐爾.卡德納斯Rafael Cadenas/羅慕洛.賈耶戈斯Rómulo Gallegos/特蕾莎.德拉.帕拉Teresa de la Parra/伊莉莎白.舍恩Elizabeth Schön


導讀

芝麻開門:驀然發現拉丁美洲文學瑰寶
陳小雀/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校長

在地理上,拉丁美洲北起美墨邊界格蘭德河(Río Grande),南至火地群島(Tierra del Fuego),並擴及加勒比海,這片廣袤區域地形多貌:荒漠莽原、砂岩礫土、崇山峻嶺、沼澤雨林、冰川雪簷…… 各種奇觀異景,莫不具備。在時間上,拉丁美洲跨越數千年歷史,追溯至前哥倫布文明,含括西、葡等國三百年的拓殖史,以及兩百餘年的獨立建國史,而獨裁統治、美國干預、經濟剝削、游擊戰爭、農民革命、民粹運動幾乎占據了這兩百年的歷史扉頁。不避諱言,在地理及歷史課本裡,拉丁美洲所占的篇幅少之又少,讀者僅能從有限的資料拼湊出一張模糊的輪廓,再加上走私、偷渡、販毒等幾樁喧嘩的新聞事件,難免對拉丁美洲產生負面看法。
 
的確,拉丁美洲的時空元素繁複多樣,匯聚了衝突與磨合、落後與進步、蒼涼與繁華、孤寂與喧鬧、死亡與重生。與其他地區相較之下,拉丁美洲多點戲劇性與神祕性,因為她在動盪中展現華麗身影,在苦澀中流露迷人丰采,在孤寂中爬梳經典文學。雖然墨西哥、瓜地馬拉、秘魯、哥倫比亞、阿根廷、古巴等國是觀光勝地,但觀光客僅能走馬看花,未得全貌。或許透過文學作品所闢建的文字路徑,會是尋幽探訪的好方法。其實,拉丁美洲作家無不擔荷社會責任,以各自獨特的寫作技巧,譜寫發生在土地上的大小故事,並發揮文字力量,喚醒本土意識。毋庸置疑,拉丁美洲文學蘊含社會與教育功能,卻絲毫不減文學價值。概言之,閱讀拉丁美洲文學作品,宛如與作家一起掀開拉丁美洲的神秘面紗,窺探暗藏其中的「異聞」及「軼聞」,拉丁美洲文學儼如那句魔法咒語「芝麻開門」,為讀者開啟一扇門,進入讓人目不暇給的璀璨異境。
 
二十世紀中葉以降,拉丁美洲文學在世界文壇引起騷動,尤其「西語美洲」作家以「魔幻寫實」小說及奇幻文學大放異采,令讀者見識到光怪陸離的魔幻寫實技巧、或驚悚懸疑的奇幻敘述手法,同時也藉文本窺見拉丁美洲獨特的人文、歷史、風俗與地景。西語美洲作家紛紛躋身世界文學巨擘之林,其中,有六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即:一九四五年智利女詩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一九六七年瓜地馬拉小說家阿斯圖里亞斯(Miguel Ángel Asturias, 1899-1974)、一九七一年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1973)、一九八二年哥倫比亞小說家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2014)、一九九○年墨西哥詩人帕斯(Octavio Paz, 1914-1998)、二○一○年秘魯小說家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 1936-2025)。
 
在台灣,拉丁美洲文學實屬小眾文學,即便出版界迻譯了不少拉美文學作品,台灣讀者對這六位諾貝爾文學獎桂冠依舊相當陌生,更遑論其他作家。有鑒於此,南方家園出版《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Atlas de literatura latinoamericana: Arquitectura inestable),為讀者另闢蹊徑,探索拉美文學世界。編者克拉拉.歐布里加多(Clara Obligado, 1950-)挑選了五十位作家,按國家或地區的字母順序排列,即:阿根廷八位、玻利維亞兩位,巴西兩位、智利四位、哥倫比亞四位、哥斯大黎加一位、古巴四位、厄瓜多一位、薩爾瓦多一位、瓜地馬拉一位、宏都拉斯一位、墨西哥五位、尼加拉瓜一位、巴拿馬一位、巴拉圭一位、秘魯四位、波多黎各一位、多明尼加一位、烏拉圭三位、委內瑞拉四位。在這五十位作家中,有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Inca Garcilaso de la Vega, 1539-1616)、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希維娜.歐坎波(Silvina Ocampo, 1906-1993)、羅貝托.博拉紐(Roberto Bolaño, 1950-)等知名作家,但更多是被遺忘、遭忽略、受禁錮的作家。
 
翻閱《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讀者會發現女性作家占全書極重分量。例如,巴西作家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Clarice Lispector, 1920-1977)「一手拉拔孩子,一手用打字機寫稿」,母親與作家集於一身,絲毫不衝突,令人敬佩不已。多明尼加作家卡蜜拉.恩利克斯.烏雷尼亞(Camila Henríquez Ureña, 1894-1973)既是作家,也是女性主義先驅,即便男人對她視若無睹,她依舊光芒四射。在社會上,女人或許被男人高大身影所遮蔽而默默無聞,一旦有機會拿起筆來,她們的文采甚或勝過男人,墨西哥作家艾蕾娜.賈羅(Elena Garro, 1916-1998)就是最佳例證。的確,女性作家與歷史同行,她們的筆觸看似溫柔,卻是堅毅無比,對社會的影響絕不亞於男性作家,可謂驚天動地,然而她們被社會制約,只能默默耕耘,導致鮮少女性作家受到認可。因此,編者刻意插入〈文學「爆炸」的女性〉一文,為這些生活在男性背後的女人發聲,為她們留下歷史地位,共享文學成就。
 
在歷史洪流中,這五十位作家為己身譜寫五十個人生故事,反應時代歷史背景,也淬煉出非凡的文學風格,他們的成就不在於獲得多少獎項,也不在於其作品有多大的發行量,或擁有龐大的讀者群,而是致力於鋪設文學與流行文化之間的橋樑,藉作品彰顯人性光輝與生命巡禮的意義。為此,編者克拉拉.歐布里加多安插「旅程」這個議題,詮釋作家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為「旅行就是拉丁美洲文學的特色」;換言之,自拓殖時期起,旅行是拉丁美洲作家的抉擇。無論遊子、抑或過客;無論自我放逐,抑或被迫流亡異地,作家打破時空藩籬,在旅行中追求真理、探索奧祕、找尋靈感、貯存能量。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一書除了有這五十位作家的生平簡介外,尚有評論家解讀這五十位作家,並加入〈文學「爆炸」的女性〉、〈旅程〉兩篇隨筆。參與本書的評論家多達四十八人,且不侷限於拉丁美洲人士,有些本身也是作家,有些是記者,有些則為專研文學的大學教授,其中一位就是本書的編者克拉拉.歐布里加多。透過評論家不同角度與多重視野,勾勒出這五十位作家的樣貌及風格,同時藉論述提及更多拉丁美洲作家;亦即,本書有多重敘事者,有些評論家甚至與作家進行深度的心靈對話,這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品讀《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隨著不同作家走入時光隧道,漫遊拉美地景。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備受文化衝突之苦,他的文字流瀉出思鄉情懷,回溯前哥倫布文明,憑弔印加帝國盛世;何塞.俄南德斯(José Hernández, 1834-1886)的詩句迴盪於彭巴草原,讚嘆高卓人的硬頸精神,讓「馬丁.費羅」(Martín Fierro)這個名字不朽,流傳於悠悠時空;何塞.尤斯塔修.里維拉(José Eustasio Rivera, 1888-1928)的《漩渦》(#斜#La vorágine)釋放巨大力量,令人深陷哥倫比亞的暴力社會與致命叢林;透過卡門.莉拉(Carmen Lyra,1887-1949)的小說,赫然發現美國以軍事及經濟力量干預哥斯達黎加,香蕉的價值竟然凌駕在人類之上;生長在墨西哥大革命期間,內莉.坎波貝尤(Nellie Campobello, 1900-1986)目睹戰爭的殘酷景況,她在絕望中鍛鍊出希望、在暴力中找到溫柔,二元對立元素交織成她的作品;何塞.雷薩馬.利馬(José Lezama Lima, 1910-1976)在後期不僅自我禁錮,也噤聲不語,他將既瘋且狂的前衛思想藏匿於作品之中,如此陰鬱情緒正是古巴革命後的寫照;了解魯道夫.沃爾什(Rodolfo Walsh, 1927-1977)的經歷之後,難免不寒而慄,彷彿捲入阿根庭的骯髒戰爭之中……
 
《拉丁美洲文學地圖集:騷動的建築群》是一本百科全書,也是一部編年史。無論宏都拉斯、抑或巴拉圭;無論尼加拉瓜、抑或玻里維亞;無論安地斯山區、抑或加勒比海島嶼…… 隨著書頁翻動,遠在千里之外的拉丁美洲漸漸浮現清晰樣貌。正如本書標題為「地圖集」,其本質儼然一張探險家所繪製的航海圖,讀者可自行規劃閱讀路線,或者更貼切地說,這是一張藏寶圖,吸引文學愛好者四處找尋記號及線索,不知不覺登上小島、深入叢林、走向迷宮、攀登高峰…… 一句芝麻開門,驀然發現瑰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