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審判:我在關塔那摩的日子

作者: 

穆罕莫杜‧薩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

譯者: 

董文琳

經銷商: 

紅螞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25

ISBN: 

9789869987233

規格 : 

平裝/單色印刷
312頁
15 x 21 x 1.56 cm
初版

分類: 

定價: 

370元

★全美暢銷書
★「最深刻也最令人心痛的紀錄,描述在反恐戰爭中遭受牽連的無辜平民真實經歷。」──紐約時報書評
★解密美國最黑暗監獄──關塔那摩

在德國工作的穆罕莫杜.薩拉希,2001年某天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家。

因被懷疑與蓋達組織聯繫,經過不斷的移送、轉接,在毫無審判和起訴的程序之下,穆罕莫杜被送往美軍關塔那摩灣監獄。經歷了超過10年不間斷無人性的拷問、性虐待、強行注射藥品和宗教迫害等暴行。

遭囚禁3年後,在2005年夏秋時穆罕莫杜開始撰寫日記。經過兩次編輯,經美國政府思想審查後,劃上至少2500條黑槓才得以出版。書中紀錄著他被迫離家之前的生活、宛如人間蒸發一般被美國拘禁的日子外,更是對司法不公的血淚控訴。

此書內容已改編為電影《失控的審判》,於2021年在各大影院上映。


作者簡介

穆罕莫杜‧薩拉希 (Mohamedou Ould Slahi)

1970年出生於茅利塔尼亞的一個小鎮,穆罕莫杜獲得獎學金得以在德國念大學,並且在當地以工程師身分工作了好幾年。他在2000年回到茅利塔尼亞,接下來的日子在美國的命令之下被茅利塔尼亞當局拘留,並且移送到位於約旦的監獄。後來再次被移送,先抵達位於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最後在2002年8月5日時被送往古巴的關塔那摩美軍監獄,遭受各種不人道的嚴厲刑求。2010年,一位聯邦法官下令立即將他釋放,然而政府卻提出上訴。經過14年未經指控或審判後,2016年10月被釋放並返回茅利塔尼亞並與家人團聚。

編者簡介

賴瑞‧信斯 (Larry Siems)

是一位作家、人權主義者,也是美國筆會中心寫作自由計畫的前任負責人,著有《酷刑報告》(The Torture Report),目前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董文琳

中山大學外文所碩士,曾經懷抱寫作夢,夢醒了走上翻譯之路。喜歡的事很多,擅長的事卻不多,所以只想把擅長的事做好,翻譯即是其一。現職為字幕翻譯,書籍譯作有《嚕嚕米漫畫全集》共六冊與《夢想一直都在,等待你重新啟程》、《不受限的工作人生》。


目錄

拘留時間表
文本、編輯以及註解要點紀錄
前言
1.    約旦-阿富汗-關塔那摩 2002年7月-2003年2月
話說從前
2.    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 2000年1月21日-2000年2月19日
3.    茅利塔尼亞 2001年9月29日-2001年11月28日
4.    約旦 2001年11月29日-2002年7月19日
關塔那摩
5.    關塔那摩2003年2月-2003年8月
6.    關塔那摩 2003年9月-2003年12月
7.    關塔那摩 2004年-2005年
作者附註
編輯致謝


文本、編輯以及註解要點紀錄

本書為穆罕莫杜•薩拉希於2005年夏秋時,在關塔那摩監獄的牢房中所撰寫的466頁手稿經過編輯後的作品。本書經過兩次編輯,首先經由美國政府的思想審查,並且在手稿中塗上了至少2500個黑槓,接著則是由我接手編輯。在這兩次的編輯過程中,穆罕莫杜都無法參與其中或做出任何回應。

然而,他一直都盼望自己的手稿能夠抵達普羅大眾的手中,這樣他才能夠直接對我們所有人,尤其是美國的讀者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也完全同意出版編輯後的版本,因為他由衷企盼,並且理解自己的著作經過編輯之後,能夠忠實地傳達他想要表達的內容,完成原稿想要達成的目標。他將此重任託付給我,而這也是我準備將他的手稿付印時一直努力確保能夠達成的目標。

穆罕莫杜•薩拉希以英文書寫回憶錄,這是他人生的第4語言,也是他在被美國拘留期間大量使用的語言,從他在本書中經常透過有趣的文筆所傳達的內容可見一斑。寫作此書本身即是個了不起的行為,也是個非凡的成就,這個選擇也造就了本書重要的文學意義。據我統計,他所使用的字彙不超過7千字,相當於荷馬史詩中所使用的字彙量。有時候他的書寫內容也與史詩形式相呼應,尤其是當他以公式化的方式記錄一再重複上演的現象與事件時。如同史詩的創作者一般,穆罕莫杜以這種方式傳達身心的巨大憤怒。在編輯的過程中,我也極力嘗試保留這種情緒,並且頌揚他的成就。

於此同時,2005年時穆罕莫杜在獄中所書寫的手稿通常都是未完成的狀態,有時候甚至只是片段紀錄的草稿。部分手稿看起來經過仔細雕琢,其他某些部分的字跡看起來比較小而清楚,都讓人推測或許他已經擬好過一份草稿,否則他的字裡行間應該會充滿草稿的雜亂與倉促感。他的敘事手法看得出明顯的不同,回憶近期之內發生的事情時比較不會出現線性的敘事方式,也因此增加了事件的強度,並且讓讀者得以更親近他所描述的角色。這整個作品都尚未定型,因為除了主要敘事之外,作者還在後面加上了一系列的事件回憶。

面對這些挑戰時,就像所有編輯都會想滿足每一位作者想把作品的錯誤之處降到最低,並且雕琢文字所傳的聲音與畫面的期望,我把本書的編輯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逐字編輯,這個過程主要是在確認動詞時態、文字順序、特別的慣用語正確,並且為了讓文字的表達更清楚,偶爾要闡述或重新排列文章內容。我也把附加的回憶融入主要敘事中,用流線型的方式將文稿以完整的樣貌呈現,過程中把原本共計12萬2千字的文稿濃縮為不到10萬字的版本。這些完全是由我做出的編輯決定,我只希望成品能夠獲得穆罕莫杜的認可。

在編輯過程中我面臨許多挑戰,尤其與手稿先前的編輯過程,也就是政府的思想審查息息相關。思想審查是由政府機關對手稿強制進行的審查與更動,也就是這個政府掌控了本書作者過去13年來的命運,並且用遮遮掩掩的方式達成目的。正因如此,書頁上的黑槓成了最鮮明的提醒,向讀者訴說作者的現況。同時無論是故意或無心,思想審查多少阻礙了文本的敘事感,讓人物的輪廓變得模糊,並且讓作者嘹亮而清晰的聲音變得晦澀不明。

編輯經過審查的文章需要非常仔細地閱讀與分析,所以需要投注許多心力透視黑槓與其遮蔽的內容,全書中出現在書頁下方的註解就是編輯投注心力的最佳見證。

這些註解都是與書中的思想審查相關的推測,以被黑槓遮蔽處的上下文、在手稿中其他地方出現的資訊,以及如今已大量公開的穆罕莫杜•薩拉希苦牢案紀錄文件,和他在書中所提及的意外與事件為基礎進行的推測。這些文件的來源包括因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訴訟案所解密的政府文件、新聞報導與數名作家和調查記者所發表的作品,以及美國司法部和參議院為數繁多的調查報告。

我無意在註解中重新建構被刪去的原始文本,或是解讀機密資料。反之,我盡己所能的呈現最有可能與被刪文本相呼應的資訊,那些資訊都與公共紀錄有關,或是源自於我對手稿的深入解讀,我也相信這些資訊對文本整體的可讀性與影響都會產生重要的功效。倘若我的猜測有任何錯誤之處,我也願意承擔全責。無論是否對他們有幫助,穆罕莫杜•薩拉希那些擁有安全許可的律師,都不曾檢視過這些文件資料或是註腳,或是確認或否定我的猜測中與他們有關的訊息。無論是否對他們有幫助,有權審閱未經過思想審查文本的人,也不曾檢視過這些文本資料或是註腳,或是確認或否定我的猜測中與他們有關的訊息。

為了出版此書,我在編輯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挑戰,其實都源自於美國政府持續監禁本書作者,也無法針對何時能夠釋放他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因此在監禁狀態下讓作者無法參與編輯過程。我衷心期盼穆罕莫杜•薩拉希獲釋的那天早日來臨,待他同意本書出版之後我們就能夠一起閱讀整部作品。同時我也希望此版本能夠成功傳達原稿的訊息,即使書中幾乎每一頁都在提醒我們,我們無從看見的資訊其實多不勝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