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黃紫寧 攝影/孫得欽
「閱閱遇事」集結四位演出者——陳昭淵、陳小乖、劉子華、高於夏,當詩人兼設計師遇到調酒師、當總編輯遇上演員,各自在不同領域扮演創作者的他們,如何交流、認識彼此,又將為彼此帶來怎樣的嶄新體驗?
南方家園出版社,在時代的路口為文化留影
南方家園出版社,是一家在2008年成立的獨立出版社,出版的書除了與文化探討、歷史、經典文學、詩散文等作品外,還包含了許多較少為人知的議題,如生態藝術、公平貿易、循環經濟等,此外,南方家園也出版了許多與中東議題或加泰隆尼亞、非洲、拉美與土耳其等非主流的翻譯文學作品。其中甚至不乏在作者母國被禁止出版,甚至至今仍在獄中的作者。
建立這個選書特別出版社的人,便是總編輯劉子華。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擔任財經記者,那時,見識了身旁同事年輕生命的消逝,便毅然決然離開,追尋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她而言,出版不只是一個作品的產製,更是將她感興趣的主題、需要被關注的議題,介紹給同樣有共鳴的人。
「尤其是碎片式閱讀的時代,文本可以讓我們有更深的思考,閱讀,可以讓眼界更寬廣,思維更多元,讓思緒更清晰。」至今已經是二個孩子母親的她,說起自己的工作時,眼睛仍然是閃閃發光。
(南方家園出版社的總編輯 劉子華,認為在碎片式閱讀的時代,文本可以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黎明》的長幼對談
「閱閱遇事」,是一檔用書來進行交友的實境節目,在兩位參與者見面之前,不透漏對方身分,用一本可以代表自己的書互相交換。
子華選擇了土耳其庫德族塞拉哈汀所撰寫的《黎明:短篇故事集》。她認為,第一,這本書代表著自己與南方家園出版社所關注重視的議題,這位土耳其庫德族的作者,相較於我們所熟知的歐美與東亞文化,是較少被聽見的聲音,這也是南方家園對出版的堅持與理念。
除了是南方家園出版社負責人外,子華也是臺灣「獨立出版聯盟」創辦人之一。對她而言,這本書還包含了其他象徵意義:「第二個原因就是,這位作者,塞拉哈汀,在政治破害打壓下面臨183年的總刑期,他是在獄中書寫這本書自由的書寫,是獨立出版非常堅持的事,出版自由也是台灣在華人世界中引以為傲的事,所以我選了這本書。」
而與子華互動的參與者,便是本次節目中年記最小的來賓,高於夏。不同於她的世故與成熟,少年則對於其中與他年齡相仿卻不同命運的人們,雖然能感受到這本書的魅力,卻也不免有些沉重。
(對子華而言,讓小眾的聲音能被聽見,是南方家園對於出版的堅持。 )
然而,這也是子華選擇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因為作者在書寫時放棄了較為高亢且政治的方式,用一些童真甚至溫暖的敘述,以人道主義的關懷,書寫了土耳其社會中,長久存在的悲哀與陋習。
「像是裡面有幾則故事都圍繞著難民,難民的主題也是南方家園很在乎的議題。所以如果他讀完了這十二個短短的故事,他或許會更認識我,或是我們可以一起來讀。」她笑了笑。
變動的一年,人們的關係
閱閱遇事節目其中一個環節,是要請四位來賓選出代表「2020年的關鍵字」,決定關鍵字之前,子華有過猶豫,2020年有太多值得關注的事,要從中挑一個實在不容易,最後她選擇的是:「關係」。
「因為我覺得二零二零是一個比較混亂的一年,有很多變動,有點失序與失衡,以及對未來很多的不確定。不管是人跟人,人跟自然,國家跟國家,族群族群之間,各種關係都會有一些變化。」
(在變動的2020年裡,子華認為這一年最重要的關鍵字是「關係」。)
就如同《尤里西斯的狗》一書,從十幾位作家觀點出發,探討著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思想、人與創作層層疊疊的關係,映射出繁複的精神世界一樣。子華認為,以教育來講,就是學生與父母師長及這個教育體系之間的關係。
她的閱讀書單中就有一本:《為孩子張開夢想的翅膀────落山風老師愛的教育週記》,以作者親身經歷,從每個個案思索「孩子們要的是什麼」,從中思考教育與學童之間的關係。
或是像《反送中攝影集:年輕的苦難》中所記錄的現實,在美國與中國兩個大強權底下,可窺見的政權與異議份子之間的關係。
抑或是《沒朋友,只有山:馬努斯島獄中札記》,作者筆下難民營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施暴者與被施暴者、文明與落魄之間的關係。
「我覺得,因為疫情大家躲回自己一個很安全的框框裡,所以疫情過後,怎麼樣再站出來面對這個世界、社會,是一件重要的事。」
疫情的影響,大至於對難民們安置安全健康、或是社運的運作;小至於對家族、家庭的影響。像是《爸爸是怎樣練成的》一書,就是由於疫情,在家工作的詩人爸爸多了很多跟小孩共處機會,而收錄的詩文合集。
疫情是一道變因,實際上每一段關係都有專屬的課題。子華認為「我如何對待他者?」是解決衝突重建關係的重要省思
「我覺得『關係』的後面,其實是一個問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她說。
(延伸閱讀:《食肉目的謠唱》,越是強大的能力者,面對關係內心越是脆弱。這是一部充滿人性,刻劃關係、族群、與自我認同的奇幻小說。)
跨領域的對談與發表
在一場節目結束後的「幕後真心話—演製雙方的直球對話」講座中,子華談到,在這個節目裡她發現,出版人與讀者,在選擇一本「代表自己的書」時,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我們大人下意識會從很多面向選擇,比如說探討的議題、書寫的方式之類的;但是像於夏他在選擇代表自己的書時,就是以一本『我最喜歡閱讀的書』來作思考。」她說。
在新時代的轉變下,人要如何面對不停變動的關係呢?或許子華與我們都還在尋找答案的路上。
但透過這個節目的契機,這場跨越三十歲的不同世代對話,或許可以為新跨域合作,提出不同的可能性。
(以溫煦而包容的接觸,這場跨領域與跨世代的對談,子華為我們示範關係實踐的不同可能性。)
撰稿/黃紫寧
攝影/孫得欽
★ 「關係」主題書單
- 《爸爸是怎樣練成的》,作者:王志元、許赫、胡續冬、廖偉棠、谷柏威、袁兆昌、和合亮一、鴻鴻、駱以軍、沈眠 / 現代詩 / 黑眼睛文化出版
編輯推薦語:現代爸爸的形象不再是過往文學作品中堅不可摧的一家支柱,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的爸爸多了很多跟小孩共處機會,酸甜苦辣也就更多,且看詩人們的經驗分享。
- 《你可不可以培養一點不良的嗜好》,作者:林佳穎 / 現代詩 / 松鼠文化出版
編輯推薦語:在安穩的愛情裡,是否偶會期待一場獵豔?冒險之後,讓人刻骨銘心的是一桌二人平靜的相處,或是一杯特調底下的渣?
- 《食肉目的謠唱》,作者:星冽81 / 華文創作 / 註異文庫(小朋友文化)出版
編輯推薦語:越是強大的能力者,面對關係內心越是脆弱。這是一部充滿人性,刻劃關係、族群、與自我認同的奇幻小說。
- 《尤里西斯的狗》,作者:伊格言、任明信、朱嘉漢、胡家榮、孫得欽、徐明瀚、張紋瑄、黃以曦、黃建宏、楊凱麟、顏忠賢 / 華文創作 / 一人出版社出版
編輯推薦語:十一位不同領域創作者的深度對寫,藉由文字勾連起人與人、人與世界、人與思想、人與創作層層疊疊的關係,映射出繁複的精神世界。
- 《紙上染了藍》,作者:周耀輝 / 華文創作 / 逗點文創結社出版
編輯推薦語:「我的母親沒有臉書,所以我寫這一本書,證明她曾經存在。」填詞人周耀輝寫母親,也寫那一個消失的香港。
- 《沒朋友,只有山:馬努斯島獄中札記》,作者:貝魯斯‧布加尼(Behrouz Boochani),譯者:李珮華 / 翻譯文學 / 南方家園出版
編輯推薦語:「沒朋友只有山」是庫德族的一句諺語。他們流散於世界邊陲,在各國境內的關係有著不同程度的緊張。而書中所講述的難民問題及他們面對的種種苦難,在今世界上685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與我們並無不同,明天,我們可能就是他們。
- 《反送中攝影集:年輕的苦難》,作者:藝家、天爸、Joey Kwok、Nasha Chan、林健恆@USP、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學生報編輯委員會 / 人文社哲 / 奇異果文創出版
編輯推薦語:是什麼樣的動力讓這群年輕人願意守護一座城市、一間大學、一個共同體?一群可能這輩子不會直接互動的人們,在此為了同一理念而產生了關係。
- 《癌症好朋友》,作者:PAM PAM LIU,繪者:PAM PAM LIU / 藝術設計 / 慢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編輯推薦語:隱身在「超讚孝女床單」下的Pam Pam描繪疾病爆發出的往往不只是健康問題,更是家庭問題。華人社會中「身為女兒」的照護重擔,是否註定由她傳承下去?
- 《為孩子張開夢想的翅膀────落山風老師愛的教育週記》,作者:楊傳峰 / 心理勵志 / 方寸文創出版
編輯推薦語:從每個教育個案思索「孩子們要的是什麼」進而發展出獨特的教育方式,書中有感動,有反省,有呼籲,有期待,但更多的是師生之間令人莞爾的互動與信賴。
延伸閱讀
Ep.1 關係的初次打樣🚿(上)|這個節目製作人瘋了吧,我竟然要看完六百多頁的小說?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昭淵──設計是從符號開始,但性別不是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陳小乖──在厭世的世界裡,凝視社會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劉子華,在南國的家園堅定發聲
【閱閱遇事人物專題】高於夏──純粹早熟的少年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