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同、便利與責任」的日常三角辯證做起,當個覺醒的飲食消費者!
飲食研究是個迷人而複雜的領域,汲取了諸多學科的素材與關懷,一方面有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則有經濟學、政治學與農業科學。本書為飲食研究的初心者,提出了令人振奮、條理清晰及跨取徑的豐富討論。全書除了以生動的個案研究為例來進行分析,還提供分條列點的章節摘述、富啟發性的思考問題,以及進階閱讀的指引。
為了釐清重要的相關議題,本書將食物選擇提煉為三種相互競逐的考慮:認同(消費者的記憶、情感與生命經驗)、便利(對價格與可取得性的考量)及責任(對於消費後果的覺察)。此外,本書深刻檢視了兩種差異甚鉅的餵飽世界人口的未來場景:科技修補(仰賴科學提供滿足我們未來食物需求的解決之道),以及人類學修補(寄希望於改變我們對食物的期待與實踐)。
誠摯推薦
☆「本書呈現了食物背後的認同如何被操縱、情感如何被截斷、社會關係如何被重組,以及吃錯食物的社會風險與個人風險。在讀完後,希望你也如被當頭棒喝一般,更能瞭解我們如何從每天維繫生命的食物裡,發揮自己的力量,解決當代食物的問題。」—余宛如(生態綠創辦人)
☆「國外學界對於飲食文化教學已行之有年,重視全觀探討食物系統的社會和文化,本書做了很好的示範,適合師生、親子一起研讀討論。在食安問題與食物主權問題屢躍上新聞版面時,臺灣讀者對於飲食議題的知識期待,亦需要一些討論架構和議題為楔子。」—林怡潔(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沃倫.貝拉史柯(Warren Belasco)
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的美國研究教授,也是期刊《食物、文化與社會》(Food, Culture & Society)的編輯。
譯者簡介
曾亞雯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致力於譯介具啓發性的西方作品,譯作近四十本。
目錄
推薦序 用食物來認識世界/余宛如
推薦序 飲食文化創意中的臺灣自信/林怡潔
概覽
第1章 為何要研究食物?
第2章 認同:我們吃什麼像什麼嗎?
第3章 食物的戲劇:分隔的認同
第4章 便利:全球食物鏈
第5章 責任:誰替晚餐付賬?
第6章 食物的未來
論文撰寫與課程討論的問題
註釋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