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作者: 

平野久美子

譯者: 

黃耀進

書籍設計: 

江孟達工作室

經銷商: 

前衛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5

ISBN: 

978-986-99347-6-3

規格 : 

平裝
360
14.8 x 21 cm
初版

分類: 

定價: 

480

【內容簡介】

逝者的靈魂可曾找到回鄉的歸途?
還是仍漂泊在陌生的異地?

屏東縣車城鄉統埔村有一座「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為什麼會有五十四名琉球人埋骨此處?這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一起海難……。

一八七一年琉球的宮古島貢納船,在完成繳納織布與穀物等的年貢、準備歸返家鄉的途中遭遇海上風暴——據說是名為「臺灣和尚」的秋季颱風,時隔約莫一周的漂流,來到了長滿林投與龍舌蘭、陌生的南方土地。這片衝擊著大浪的海灣,是瑯嶠九棚灣,也就是今天的恆春八瑤灣。
遇難的琉球民在失去三名同伴後,艱辛上岸。先是有二名行商的漢人警告會遭遇獵人頭的大耳族,可是琉球民與該二人發生齟齬,最後沒有接納他們的提醒而繼續前行,於是來到了排灣族的部落——高士佛社。
剛從別處遷徙到這片新開墾地的高士佛社族人們,為這群琉球民提供了水與芋頭,並讓他們在部落中歇息。依照族人的慣例,將部落的飲水提供給外人,就表示彼此建立了友好的關係。
然而,第二天事情卻發生急劇的變化,琉球民因故倉皇地離開落腳的部落。原本欲上山打獵的族人發現後,緊追逃離的琉球民並發生了流血事件。六十六名琉球民中共有五十四名殞命,其餘十二名則受到當地與原住民做交易的客家人的保護而得以倖存下來……。
 
明治維新甫三年的一八七四年,摸索著如何打造現代國家的明治政府,正經歷著內部與國際危殆的情勢。琉球民於一八七一年在臺灣發生的海難遇害事件,正好成為明治政府紓解國政壓力的藉口,據說是接納了外交顧問李仙得的強烈建議,他們遂以「保護本國人民」與「懲罰蕃族」之名發起了「征臺之役」,並於石門同和高士佛社有同盟關係的牡丹社排灣族人發生戰爭。雖名之為「保護本國人民」,可是當時的琉球其實為同時對中國與薩摩藩有朝貢關係的獨立王國。
石門戰爭爆發後,排灣族頭目阿碌古父子戰死,部落面臨毀滅性的災難。琉球王國也因而失去原本的獨立地位,在一八七九年的「琉球併合」成為日本帝國轄下的「沖繩縣」。原本將臺灣東部視作「化外之地」的清朝政府,也轉趨積極管理,除了興建恆春城,更進一步開設通往原住民部落的道路、處理原住民的招撫政策。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與「征臺之役」這兩起事件,被臺灣與日本的相關學界合稱為「牡丹社事件」。
 
二○○五年,高士佛社與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前往沖繩,為一百多年前的牡丹社事件踏上和解的旅途。本書作者即以此一新聞報導為序曲,從日本到臺灣、在海的兩端奔波往返,不但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更於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中細細爬梳,企圖跳脫臺、日既成的歷史敘事,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期待能還原這起深深撼動著排灣族、琉球、臺灣、清朝與日本,乃至影響整個東亞近、現代歷史發展的重大事件背後,複雜而多元的面貌。

【得獎紀錄】
★第44次中小學生讀物人文社科類選介

【專文推薦】
黃智慧
(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社團法人臺灣故鄉文史協會理事長)

「把雙方都快忘卻的歷史重新縫合,不能只靠學者查證史實,得像平野女士如此寬廣胸懷的作家,才能掌握人性深奧曲折的各個面向。本書之前,她已經是一位累積近二十本著述、在日本獲獎多次的資深作家。她的作品流露女性的細膩與感受性,同時也兼具女性較為少見的寬廣胸襟、知性深度與冒險行動力。……本書對她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我有點竊喜,還好是她這位對多元文化有深刻洞察力的作家,來書寫牡丹社事件的和解。書中傳達排灣族長老的觀點,解釋原民最令外人難解的獵首文化,也捕捉了宮古島後人與排灣耆老這二位的寬容胸襟與將歷史恩怨化為和好情誼的深切願望。」

【叢書主編說書】
陳思宇
(內容力叢書主編、內容力有限公司營運企劃長)

「平野女士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不但努力吸收各種歷史材料與學術研究成果,足跡更踏遍與事件相關的琉球、臺灣及日本各地,廣泛採訪了官方、學者,特別是受害者與加害者雙方的後裔。作者除了從國家、地方以及個人等不同角度,釐清有關「牡丹社事件」論述的發展脈絡,藉由不同形式的資料重新建構「八瑤灣事件」的場景與發生始末,並且致力發掘對官方歷史論述有所質疑的口傳、記事、不安或是情緒,而正是這些百多年來被刻意操作、忽略、淡化,但始終不曾消逝的記憶與困惑,才讓我們今日有能力質疑並且挑戰既有的宏大敘事,同時出現可能跨越障礙、達成歷史和解的新契機。」

【作者簡介】
平野久美子

作家。出身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法文科畢業。歷經編輯工作後,自一九九〇年代末開始寫作。從學生時代起便暢遊世界各地,特別是遍歷亞洲諸國,並活用這些體驗,從多元角度書寫以亞洲與日本關係為主題的作品。非常關注臺灣的日本統治時代,並持續進行採訪。
主要著作有《淡淡有情》(小學館非虛構大賞)、《トオサンの桜》(小學館)、《中国茶  風雅の裏側》(文春新書)、《水の奇蹟を呼んだ男》(產經新聞出版、農業農村工學會著作賞)、《テレサ.テンが見た夢》(ちくま文庫)、《台湾世界遺産級案内》(中央公論新社)等。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一般社團法人「臺灣世界遺產登錄應援會」顧問。

【譯者簡介】
黃耀進 

內容力公司共同創辦人,翻譯工作者。
單譯有《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游擊文化)、《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聯經)、《軌道:福知山線出軌事故,改變JR西日本的奮鬥》(游擊文化);共譯有《半路上》(游擊文化)、《他們的日本語:日本人如何看待我們臺灣人的日語》(群學)等書。

【書系企劃團隊】
內容力(Power of Content; POC)

由一群擁有豐富東亞跨國生活經驗的人文社會學者所組成的新興「內容策畫」團隊,相信「內容」能生產出各種形式的溝通力量,並且促進東亞區域內的相互理解與發展。因此,不拘泥於既有產業類別的限制,而致力挖掘能跨越語言、文化、國境限制,並引發人們共鳴的「好內容」,再經由專業團隊在製作、編輯、轉譯、代理授權等方面的努力,跨越「內容流通」的障礙,最終開發出具有文化內涵與市場價值的多元化「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y),並為臺灣與東亞區域內的文化交流與內容產業發展貢獻心力。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加害與被害,共享彼此的歷史
推薦序  愛與和平——以和解共築未來的歷史胸襟 黃智慧
叢書主編序  複眼視角與多元歷史書寫下的「牡丹社事件」 陳思宇

序章  令人訝異的新聞

第一章  邁向和解之旅
出發的早晨/在遭害碑前/一行人前往宮古島/道歉與擁抱/島民們的博愛精神

第二章  事件的始末
琉球民海難遇害事件/登陸後的命運/漢人出手相救/被利用的悲劇/臺灣出兵(征臺之役)/與原住民的戰鬥

第三章  後裔間的糾葛
由遺族提出的異議/與某位後裔見面/宮古島,尋找事件後的痕跡/無首的屍身/前市長的感慨/留有遺憾的石像/前往事件現場——屏東縣/意料之外的狀況/南下恆春半島/沉睡於異國的琉球人/前人們的努力/臺灣的守墓人/尋找雀榕大樹/紀念公園的說明文/走在高士佛社/有意義的面談

第四章  排灣族的口傳歷史
名為「葛藤」的牡丹社/負責口述傳承的巴基洛克先生/原住民眼中的牡丹社事件/不速之客/恐懼與誤解的連鎖反應/所謂的出草(獵人頭)儀式/殺害動機/臺灣出兵及石門之戰/少女「小台(Otai)」的故事/英勇士兵們的石碑/牡丹社的學習潮/救援者與感謝狀/成為神明的軍人

第五章  遭遺忘的根據地
無人知曉/政商人士岩崎彌太郎/雜草叢生的石碑群/英文報紙傳達些微景氣信號/無法置信的新聞/纖細的墓碑

第六章  給未來的留言
復甦的開光儀式/對和解的努力/沖繩之心/排灣族的祈禱/和解的目標/「頭職」後裔的現況/寬恕的力量,相互理解的力量

終章  靈魂的去向

後記

參考資料一覽
相關年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