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為嚴毅昇首部詩集。
這本書四輯非全然談及山山海海,也不服膺於原民性,而是從人出發,以實境直觀社會變動的方式來述說,一位當代原民青年的看法。
輯一:「似惑生感」:個人對於生命、生活、生存、情感、族群的各種疑惑與無以名狀。
輯二:「街頭音樂會」:書寫資訊爆炸、民主討論眾聲喧嘩的時代,從歷史、時事走向街頭,以詩對話自身與社會脈動,受街頭氛圍的與時事的闡發與反思。
輯三:「烏鴉沒有來答唱」:探討城市與邊陲、民族與家族、文學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逆反的言論,思索文化挪用、誤用,與作為一個原住民在社會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心理。
輯四:「你的揹袋讓我走的好緩慢」:揹袋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可以意旨把什麼放入身邊,也可以是帶著什麼向前進,一個現代原住民怎麼思想部落及非部落生活、社會變遷之間的拉扯,在本輯中慢慢道出。
詩集敘寫混血身分認同、歷史事件、都市原住民、部落主義、原住民族群近年社會運動現場的探討外,也沉潛於較為內心刻畫、現代新穎的當代書寫,以及族群遷徙的現實與內心移動的記事,題材涵蓋面向繁多。
書寫風格囊括諷刺揶揄和抒情敘事、原住民文學中的非典型書寫,意圖彰顯與原住民族創作的不同書寫風格與多元性,而本書的題名是依據家鄉的部落場景與運動現場符碼的縮影去連結展開,也與非原民的社會運動、國內外時事對話。
本書特色
一般來說原住民的文學書寫有所謂的原民性,但其實常民的、非原民的文化與流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這個混雜的社會中,原住民族參與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環境與角色位置。
從文化的反思到文學的反思原住民族在社會中的定位,作為混血的多族裔身分者,並非必要站在某一種民族主義觀點去思慮,但必然也無法切割族群議題與自身的關係,掙扎與疏離的身體感是我在這本書中想呈現的,我們不必去爬真正的山,族群變遷、社會脈動與生存議題的山就在我們體內聳立。
作者簡介
嚴毅昇
阿美族名Cidal,1993生。
長濱、恆春混血,新北成長的原民青年,屏東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彰師大絆詩社顧問及成員,現任台灣原住民族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
曾獲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新詩首獎。生活索思經常在原民與非原民之間轉換。
集體共作有《劃出回家的路——為傳統領域夜宿凱道day700+影・詩》、《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大學聯合詩刊:《星升首測》。
目錄
詩.代序:敢於
輯一:似惑生感
蒼蠅王
主義犯
生之殯
歧路
自白書
罹難者.冬
搭車者.冬
路石
人生編年——就這樣到了三月
脆弱形靜的時
黑矮星
破折
濕氣詩三首
空氣音樂
文字工
輯二:街頭音樂會
長夜無疆
十五歲的志願
你問聲影抵達之所在
旳──兼記二О二一年五一勞工大遊行退休老礦工
忌日快樂:寫給緬甸與自由
我不和你談論
狒之死
她們喜歡在hen擠的車站小七自拍
給萌欸
如果我是護家盟
要不要就一起加入漢人大家庭?
那一條槍枝引線仍尚未拉開身體的不熟識
以後經過
輯三:烏鴉沒有來答唱
一如我到八煙聚落並不是為了打擾他人生活
致誤入夜市管理公司文書工作一個月的我
復返──悼F
關世音
答陳黎——擬白浪民歌
神木——致敬高一生
路過神山
想像原住民
太難
文化人
肢解一隻烏鴉的方法
聞永久屋為滲水所破歌
輯四:你的揹袋讓我走的好緩慢
洗衣工
西部來的人
不在之地
剝裂自己時須先進行的儀式
測量揹袋口的寬度?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
羽冠
久久走一次
沒語祭
殘篇
導讀
《在我身體裡的那座山Talatokosay A Kapah》為嚴毅昇首部詩集,詩集內容分為四輯。
除了彰顯與原住民文學主流的差異外,也與台灣文學主流交流對話,希望能表現出自身創作的殊異性,亦呈顯自身對藝術心靈世界的追求。而除了上述的內容外,這本書所訂定的核心不僅是族群的主體性,也追求一種對於「整體性」的一支補足。
輯一為「似惑生感」:個人對於生命、生活、生存、情感、族群的各種疑惑與無以名狀。
上一世代的原住民族作家們以「部落原鄉」、「悲壯敘事」定調了他們所追索的原民性的文學創作。而這本詩集必然沿襲這些傳統脈絡,並從自己所見的當代原住民族議題,探詢誰是原住民族?以及叩問因歷史而改變的傳統文化是否還能被稱為傳統等重大意識的探討。當代原住民族青年思考私我,踩穩在各自的戰鬥位置。
輯二為「街頭音樂會」:書寫資訊爆炸、民主討論眾聲喧嘩的時代,從歷史、時事走向街頭,以詩對話自身與社會脈動,受街頭氛圍的與時事的闡發與反思。
關於原住民的文學有時更關乎家庭,原住民族文學普遍不是以「國族」作為自己的生存場域出發,沒有什麼愛國的論調,而是回到生活的語言(文化),在現代語言交雜的狀態下,有時也不見得是意識於族語,而是說話背後潛埋的意識。
輯三為「烏鴉沒有來答唱」:探討城市與邊陲、民族與家族、文學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逆反的言論,思索文化挪用、誤用,與作為一個原住民在社會中感到格格不入的心理。
必須理解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的緊密度,而不是表面的語言、服飾、歷史,必須聽聞老人家的口傳故事,這些從來不是「誰有血統資格才能用族群題材」寫作的問題,而是寫作時用什麼觀點寫族群的故事?有沒有解讀出研究史料背後的意識?有沒有尊重這個族群語言面臨的殖民歷史,書寫的時候有沒有避除不該觸碰的文化禁忌,以及過去的刻板歧視與歷史錯誤的問題。希望能闡述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擴寫的彈性與創作倫理」。思考殖民與文化發言權、文化挪用、文化誤用之間的關聯性。
輯四為「你的揹袋讓我走的好緩慢」:揹袋作為一種文化意象,可以意旨把什麼放入身邊,也可以是帶著什麼向前進,一個現代原住民怎麼思想部落及非部落生活、社會變遷之間的拉扯。
當代原住民面臨社會的變遷與族群傳承的問題,有許多文化層面的以及社會對話的困難,經常呈現在各種新舊資訊之中,過去的錯誤與錯愕必須在現代除魅,以及重新定義對於族群的意義。
詩代序:敢於
這世界已不需要倚靠語言連結
夢,傾倒浸淫所見
花草過於茂盛
山河破碎
你已回不去你所憐憫的憐憫
它請你離開
它請你離開
你必須學不會也必須學會
離開
獲得一種無法被毀壞的毀壞
像說夢話的人有一種不可控制的絕對
無法理解
曾經存在的一段話
像快醒來般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