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們會幫我嗎?
在這餐桌上,沒有人是無辜的。
這裡,好像少了一個人。
盜火劇團劉天涯
懸疑三部曲—二部曲 劇本書
本劇想要探討的主題是校園霸凌,霸凌者本身自然該被譴責,然而,那些在旁邊冷眼旁觀、不曾發聲的人,那些「沉默的大多數」,我們又該如何看待他們?
過了許多年後,一群曾經的同學被邀至一間老舊的西餐廳聚餐,但數來數去都少了那麼一個人──她為什麼沒有來?我們又怎麼會在這裡?
想不起來,或是不願面對,從此就是無限循環……
特別推薦
幸好劉天涯完成了《幽靈晚餐》,帶給我們在劇場失去已久的解謎與復仇。不過,《幽靈晚餐》不僅是一齣推理劇,它同時探索了劇場本身的複雜意義。——耿一偉(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直到《幽靈晚餐》,身為導演的我好像更了解一些什麼,一些屬於編劇小屋內的創作秘密。——何應權(盜火劇團藝術總監、《幽靈晚餐》導演)
作者簡介
劉天涯
南京大學戲劇影視文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劇本創作。
生於江蘇徐州,2012 年來臺定居。盜火劇團團長、駐團劇作家。所作舞台劇曾於中國大陸、加拿大、臺灣、日本、馬來西亞等地演出逾百場。創作亦涵括小說、散文、繪本故事等。
目錄
序言 懸疑三部曲-重回我的夏日小屋
推薦序 推理女王的誕生/耿一偉
推薦序 在夏日小屋外的「竊聽者」/何應權
劇中人物
第一場 切爾西餐廳
第二場 十木戲劇社
第三場 切爾西餐廳
創作筆記
推薦序
推理女王的誕生
很少人留意到,知名的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其實是人類史上最早的推理劇。在劇中,城邦因瘟疫陷入危機,神諭表示必須找出當年殺死先王的兇手,而現任國王伊底帕斯王則誓言,他一定會找出嫌犯,將其繩之以法。當然,推理劇最重要的特色,是兇手必須是觀眾意料之外的人物。我們想像一下,在兩千四百多年前的雅典,當時人們不像現在的觀眾,有大量的電影、電視、串流節目可以看,更沒有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松本清張、東野圭吾等人的大量推理小說可讀。古代的觀眾對推理這個類型一點都不熟,所以當結局揭露,原來殺人的兇手就是現任國王自己時,對現場觀眾在情感上的震撼是可想而之,亞里斯多德稱之為洗滌。
對於習慣推理類型的當代觀眾來說,故事的懸疑性,有時我們稱之為娛樂性,經常出現在影視或小說等說故事的媒材,但卻不常出現在劇場當中,當代劇場似乎更屬於文青,而非大眾。但是,劇場以前也是大眾娛樂的一部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亦是某種推理劇,他與偵探一樣,裝瘋賣傻,為的是想查出殺父的仇人到底是誰。莎士比亞時代的觀眾並沒有劇本可以先讀,觀眾不知道他們眼前的演出,是未來的文學經典,他們看戲的心態比較接近我們現在去看院線片,而且是到了現場才知道故事內容。對當時的觀眾來說,《哈姆雷特》就是一齣充滿刺激,令人血脈賁張的推理復仇劇,難怪王公貴族與市井小民都擠到倫敦的環球劇場看演出。
台灣大多數的當代劇場,都遺忘了推理劇所能帶給觀眾的基本樂趣與震撼,拱手讓給其他媒體。幸好劉天涯完成了《幽靈晚餐》,帶給我們在劇場失去已久的解謎與復仇。不過,《幽靈晚餐》不僅是一齣推理劇,它同時探索了劇場本身的複雜意義,像是故事中的學生戲劇社團,還有他們演出的希臘復仇悲劇《米蒂亞》,這些內容都與劇場相關,而不斷重演的聚餐夜晚,在餐桌上重演當年學生社團現場,都讓《幽靈晚餐》在主題、內容與表演形式之間,有著更深層與細緻的錯綜關係,說明了劉天涯不僅有說故事的能力,還有高超的文學技巧。
《幽靈晚餐》是劉天涯「懸疑三部曲」的首部曲,目前第二曲《雪姬來的那一夜》,與第三部《艋舺公園殺人事件》的劇本,都已創作完成,正陸續準備搬上舞台。《艋舺公園殺人事件》還獲得廣藝基金會2022年第四屆「表演藝術金創獎」的最佳人氣獎。
讓我們期待劉天涯會繼續在推理與復仇這條路上耕耘,成為台灣的推理劇女王。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在夏日小屋外的「竊聽者」
定下這個題目,主要是想回應作者劉天涯的自序,我並非持熟賣熟,欲寫一篇私密序言,而是想以「竊聽者」的身份先帶領讀者輕觸天涯的內在宇宙。說是「竊聽者」,一定是長年累月待在小屋的門外。我是編劇也是導演,可謂是以不同身份、不同理由,來爭取待在門外這個絕佳的位置,「偷聽」這位年輕劇作家筆下不同角色的對白、對罵,甚至是一眾最私密的隱喻。
《家庭三部曲》—一則獻給二人為家的殘酷紀錄
2016年4月28日 《那邊的我們》
2016年11月3日 《姊妹》
2019年4月19 日《米奇去哪裡》
「家庭」與「二人對話」是天涯給自己的功課,我們在2014年北藝大的課堂上認識,繼而因為大東的堅持,我們兩位風格迴異的劇作家便放在一起做了「生存異境」,那時我便覺得她是一位對生活中的殘酷絕不放過的編劇,家庭不過是一個縮影,她要拿著顯微鏡看「人性」,人會在家庭這個本位中呈現出屬於人的醜陋示範,在她的家庭三部曲裡,她就像記者一般(她說過她很想去戰地當公民記者),而人的第一個「戰場」便在家裡。她站在不同的家庭裡,不貪心、不疾不徐地以小觀大,用日常語言紀錄屬於他們的家庭戰爭。兩個人在一個以「家」作本位的密閉空間裡,總會以「愛」作矛、「生活」作盾,上演一幕幕攻防戰。在這系列中,我作為觀眾、讀者及創作伙伴,無不驚訝於她對細節的執著,總是隱藏著形式與技法,以人物推進戲劇,用最「簡陋」的方法書寫人性。角色間的對話來自日常生活語言,卻因劇場的魔力而超越生活。這系列讓我艷羨,因為她身為編劇,她擁有我所沒有的溫柔,以及內裡藏著的狠勁。
但我一直說,我期待看到更大的格局,而她總是謙說,她甘於當平凡人物的代言人、紀錄者,直至《幽靈晚餐》的出現。
2021年5月21日《幽靈晚餐》(因疫情延到同年12月10日)
根據天涯的說法,家庭三部曲後,她進入了身為一個創作者的瓶頸;可能是生活的折磨,她面對著比她筆下角色更殘酷的折騰。她開始思考「出走」的可能。劇場或是藝術除了微觀生活,還可令觀者逃離現實,在似是而非的故事迷宮中看見社會中的眾生相。難產的她終於定下新方向—懸疑三部曲。敘事的形式是一個編劇的重要筆跡,而有別於家庭系列的白描紀錄,「懸疑」更是誘人的釣餌,當中嘗試著不同敘事技巧的巡禮、更具野心的格局,皆是創作者賣力向觀眾招手,盼望能一起經歷故事的獨特魅力。
回到此篇文章的開首,為何我甘願當「門外」的「痴漢」,一直竊視這位難得的伙伴、朋友與良性競爭的對手?除了妒忌外,我也想好好紀錄與學習。直到《幽靈晚餐》,身為導演的我好像更了解一些什麼,一些屬於編劇小屋內的創作秘密。演出已完結,望不會是封箱,但在這段時間,不論曾看過或未接觸過盜火製作的你們,現在鑰匙就在這系列劇本書的最後一頁,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只要你與我一同翻開,我們便可在這所夏日的小屋裡享用這頓故事的盛宴。
這便是出版的理由,若相信文字的力量,這便是身為第一批讀者的我最誠懇的推薦。
2022年9 月26日
-何應權
(盜火劇團藝術總監、《幽靈晚餐》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