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摺頁:我把日子活成一片荒蕪

作者: 

黃柏榮

經銷商: 

紅螞蟻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12-01

ISBN: 

9786269686599

規格 : 

平裝/單色印刷
208頁
15 x 21 x 1.04 cm
初版

分類: 

定價: 

350元

「去一個理想的地方,那裡也許無雨,也許有雨。」

黃柏榮 第一本攝影散文集
透過攝影及文字
探索我們所生活的此城
究竟是一種歸屬還是疏離。

黎明的國道漸感車流絡繹,車窗外刺眼的亮光引發更強大的疲憊感,那種感受不是盼望,而是痛苦地想逃離將至的彼岸。巴士行經三重再度泊靠,下車的乘客更多了,不過這次沒有新乘客遞補,因為大台北都會就是這群來自中南部乘客的彼岸。我也身在其中。巴士繼續在二省道高架道路上前行,兩旁錦簇的樓房是我平生未有的視閾,一路連結到淡水河上的忠孝橋面後,不遠處的新光大樓意味著將屆的終點站。然而,這到底是不是我的彼岸,至今我仍沒有答案。


作者簡介

黃柏榮

筆名浮塔徠忒,來自高雄。

過去從事平面新聞攝影工作。

喜愛寫散文與新詩,作品散見報紙副刊。
曾獲新北市文學獎。

個性離群邊緣,喜歡帶著熊旅行。盡力不被世俗傾軋,
如果硬要找一個可以定義自己的詞彙,
應該就是友人描述的「土星座下的人」。


目錄

推薦序I-江毅中(筆名江逸蹤)
推薦序II-幽微動人的「雙城記」/林嘉樺

序-將世界物化以便於收藏
01 看見看不見的城市
02什麼通
03 今日先發
04國道
05我把日子活成一片荒蕪
06沙
07出界
08城市摺頁
09賣故事的人
10餘火依然閃亮
11誰在暗中流眼淚
12被拋入世界以先
13格物誌
14顯影


推薦序

幽微動人的「雙城記」
林佳樺(作家、高中教師)

此書的題目象徵符碼鮮明,生於南國、長而北漂的作者柏榮動用想像,將兩座城市放置同一書頁,若將其對摺,北高二城的人事便能摺疊對照觀看。

隱隱覺得柏榮在讀者的視網膜上覆蓋了一張可活動的賽璐璐片,透明片上頭繪製心理浮現的地景,再將片子疊加到文字實體的空間上,如此呈現的效果有種幽微又動人的折射,我們讀到了認同中有陌生、生疏中夾著熟悉的魔幻寫實感,疊影出昔日常逛公館地下書店的青年、內心不滅的文藝、攝影魂;實體與人對話、卻存在著形上的失語;及現實與夢想的疊影,且影子時有深淺長短。

我看見實體與心靈穿梭兩城之間的柏榮,在摺疊,在找尋入口與出口。

自序

將世界物化以便於收藏
黃柏榮

關於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全宇宙最無關緊要的事情。就像多數與我相識的人在得知我投入散文書寫時候的反應:「為什麼是寫散文?」

也許有人認為散文就是寫回憶、寫童年、寫情感、寫自己。怎麼說都對。但是對我而言,書寫並不需要理由,不需要目的性。一切只關乎意識。

因為意識,所以書寫。同理,攝影亦然。

文字與攝影是我用來創作的媒材,唯有透過創作才能使我感受到活著,畢竟這項行為是現實生活中唯一可以獨立自主的時刻。

其它時候必須妥協於社會機制的各方各面,因此我深感活得好累。

然而遺憾的是,即使創作行為看似自由,卻仍不免受到社會機制影響,處處掣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更讓書寫成了我與世界頡頏的唯一方式了。

《城市摺頁》這本書疊合個人生命的種種陳跡,更似沉積物。那些影像,那些物事,絕非旁人幾句輕易否定的態度即可雲淡風清。

也許多數人對於散文的觀念應該是非虛構,如同攝影再如何創作也擺脫不了複製真實。然而,何為實相?看似哲學的命題,其實仍來自生活本身。

疊印技法已經將現實虛幻化,我不想受制於非虛構,更不想侷限在生活事件之中。呈現於本書的文本,主要在顯現我個人的意識,文中描述的人事物皆為現實,但透過某種思考與概念將其碎片化,然後重組。

在2013年始正式投入文學寫作迄今,數篇散文與新詩曾散見於報紙副刊。然而本書收錄的文章只有〈顯影〉曾刊載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以及〈國道〉曾獲2021年新北市文學獎,另外〈什麼通〉曾被幼獅文藝錄用,其餘皆是投稿或參賽未果的作品。

刻意選用曾被退稿過的文章,用意在於力圖打破常規,避免陷入社會機制的評選規則,跳脫「被評選上的文章」才是好作品的框架。其中〈我把日子活成一片荒蕪〉更未曾投稿與參賽,全文長達近萬字,試圖以意識流表現,呈現混沌與碎裂的自我生命痕跡,實現純創作的欲望。

多數友人好奇,為什麼出版?我想,書本就像把抽象的概念與意識實體化,彷彿把整個世界轉化成一個物體,便於收藏。

感謝「開學文化」團隊,顧老師、家祈主編與編輯韶君,因著你們的參與讓此書順利出版。以及天祥和品瑜(愛麗絲),謝謝你們當初看見了我。

要特別感謝毅中和佳樺撰文推薦,長期在寫作上不吝與我交流分享,耐心地閱讀我的文章。

最後要感謝每一位願意打開《城市摺頁》的讀者,謝謝你們願意走進我的世界。

2023年,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