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邢悅三行詩‧三

作者: 

邢悅

經銷商: 

大和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3-02-14

ISBN: 

9786269541294

規格 : 

平裝/單色印刷
204頁
13 x 17 x 1.02 cm
初版

定價: 

320元

做個有伴的人,做個有絆的人
但願我是分明被討厭
也被暗自留戀的人

《伴》是邢悅創作的第三部三行詩集
收錄自2017年至今約一百個沉重又易於遺忘的瞬間
詩餘所及,演繹出十八篇日記式片斷
溫情淺唱,對照疫症帶來的各種恐懼

被台灣詩人好友兼出版社社長許赫稱為「字的上班族,詩的自由業」
邢悅是如何像練字一樣寫詩:

「在還未寫滿的白色宇宙
思考、練習、行走
向背有時的命運」
(三行詩‧298)

歡迎讀者隨身攜帶紙筆,預備一杯熱茶
細味茶杯裡若有共鳴的詩句

本書特色

☆精選十八篇三行詩故事
☆特別收錄:與「汴京茶寮」主理人(澳門首位「江戶千家」)茶人對談


作者簡介

邢悅

本名莫羲世,詩人、青年書法家。父親莫華基是澳門本土著名書法家。1982年生於澳門,畢業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曾任中學語文教師。千禧年後開始寫詩,隨父親從事書法教學工作逾二十年。自2014年開始「三行詩」創作,已出版《日子過得空白一點也不錯》、《喜歡一切悄然降臨》兩部三行詩集等作品。

汴京茶寮藝術總監,擅寫瘦金體書法,曾獲文化局「2008視覺藝術年展」年度十佳,第十一屆(2016)澳門文學獎散文組亞軍。

2017年在澳門創立「翰墨藝術教育中心」,現從事藝術教育及書法設計工作,近年與茶道、皮雕、紋身藝術等不同領域藝術者合作,發揚漢字魅力。

著有個人詩集:
《輕度流亡》(2009)
《記事詩》(2015)/台灣開學出版社
《被確定的事》(2015)/中國作家出版社
《日子過得空白一點也不錯.邢悅三行詩》(2016)/台灣斑馬線文庫
《唇》(2018)/澳門引文化
《喜歡一切悄然降臨:邢悅三行詩‧二》(2019)/台灣斑馬線文庫
 
詩合集:
《彩繪集》
《迷路人的字母》
《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

臉書專頁:
邢悅(莫羲世)
www.facebook.com/elvismokhs/
IG:elvismok_macau


目錄

作者序    

詩    
第二○一首~三○五首

散文    
歲月的拐杖    
水深火熱的人生    
如何救回來    
秋夜為何荒涼    
星期六的奇蹟    
今天的花,今天的蝴蝶    
因為詩的緣故    
覺悟    
牽手    
名刺
生活的信念    
目前的不可能或未來的可能    
細軟    
睡眠的旋律    
永遠沒有一個夢成真    
套餐哲學    
曲奇    
的士情歌

無事常相見—邢悅與尚雪對談
病態時代的正常社交    
提起你的鏡頭,喊出「三、二、一」    
吃一頓奢侈的晚餐並不難,時間讓人類「平等交往」    
誰是你杯茶?百年修得同「船渡」的故事    
結語:兩把聲音—恐懼和感謝


導讀

《伴》導讀/張可兒│自由譯者、撰稿人

閱讀邢悅的文字,無論是散文、詩句,或描述寫作和寫書法的文章,都提醒我,人不可忘記自己的基本。
 
認識邢悅,都是IG的緣故。他在IG簡介寫道:寫下就是永恆。
 
書寫是他的底氣、堡壘、魄力、風骨;亦是他最溫柔的想望,猶如細看雪片飄落的隱靜,仰望天空,極目想像。詩人,安靜地透過文字填密心中堡壘;書法家,身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執著於普及和創作。
 
散文的作品,題材跳脫於生活中的片段,及對他的啟發和牽動。〈永遠沒有一個夢成真〉和〈秋夜為何荒涼〉滲透出他對夢想和生活的一絲懷疑,須臾之間,書寫承托著他;〈如何救回來〉中書法家對普及手藝的那團火,就如我認識的他,思想悠轉間,信念仍是堅定;〈星期六的奇跡〉中讀詩的小孩,浮現一道鏡像般的隱喻。
 
詩人「在黑暗中最溫柔的緞帶」落在他的三行詩,此文體提煉出他書寫的力度和純粹,倘若他知道。部份詩歌浮現的畫面極富電影感,捕捉的情景是如此生活化,好像是似曾相遇過、然後忘記了的回憶、回想和覺察的畫面,卻因為深深觸動詩人而豐厚了短短三行的字句;有些是詩人對書法、生活、未來和愛情的內省。是的,無常的生活中有著失望、恐懼、遺憾、感動和悵然,在光影底下曾有著飽和的顏色,事過境遷,漸漸變得蒼白,剩下的空白只教我們以慾望和希望去填滿。邢悅的三行詩,帶我們到他的和我們的場景走了一趟。讀著他的詩,我想起張愛玲的一句話:「生命有它的圖案,我們惟有臨摹。」
 
最後,他與茶人尚雪的對話〈無事常相見〉是多麼的個人,但與我這位讀者卻有一段舒適的距離。尚雪是汴京茶寮的創辦人,茶寮曾在澳門渡船街度過一段歲月,然後搬遷到香港中環。人們記得它們的紙杯,邢悅在杯上以瘦金體寫上他的三行詩。詩歌、書法和茶道合一,這份糾纏不清卻流露茶人和詩人的出世態度,尤其當他們討論到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疫下的社交狀態、創業和延續的想望。二人皆由上班族演變成創業者,那份勇氣唯有知己明白。最後的對話,提到一首三行詩:「說起活著,有什麼比恐懼和感謝/兩把油然而生的聲音/更確鑿於心呢」。是的,面對人生無常的戲碼,但求到最後,向過去的自己說一句感謝。

作者序

喜歡現代書法的人,大概會想起井上有一、手島右卿、董陽孜,或是少字派的墨象意味。也許是時代的影響,我先後創作了「果」和「伴」。於是,「伴」,就成為這部詩集的旋律。
 
我喜歡井上有一「貧」與「花」系列,手島右卿「崩壞」。後來漸漸有意轉向簡約書風(雖然我依舊鍾情於瘦金體),由於長時間從事教學工作,害怕變成話癆,詩就像我詩(私)生活的底色,長話短說便成習慣,沉默的保護色,如鏡前呵氣,不驅自散。
 
對一個「拿筆寫詩」的人來說,寫字的行為既原始又直觀,還要時常調整手與心的頻道。正如我寫給自己的生日詩:
 
寫下一句
非關情愛又相互纏綿的願望
「腕不負心」
 
說回書法,「果」的發想,來自果中有因,「伴」以緊湊敧側的結體造成「自」的形象,部首的形態,喻示著陪伴/羈絆之間,字意的情境與詩意的回饋便自然地於行筆之中相互映照。
 
字中有筆,詩含意象,就不至於純粹無聊的塗抹,甚或有幸乘著近年寫字熱潮,三行詩成為墨客寫手筆下的一闕佳句,或是網絡貼文,這絕對是我的幸運。
 
這次選詩,同樣根據時序安排,並沒有特定主題,依舊抱著「不知道下一首要寫什麼」的初衷,其中有寫給自己的生日詩,給別人的悼詩,關於日常吃喝、看病、工作的尋常體會。如果你覺得這些詩讀來荒謬又深刻,那就證明詩是溫柔的武器,如果你感到療癒,就把它當成OK繃,貼在表淺的傷口,如此簡單看待每一首詩就足夠了。
 
2022.05於澳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