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憲紀念日

Author: 

唐墨

Publisher: 

Publishing Date: 

2018-12-29

ISBN: 

9789869705554

Format : 

平裝 / 280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初版

Category: 

Price: 

330

五月二十四日,是我們的違憲紀念日。
我們終於盼見。


  這是作為一個男同志,與我們最坦誠也最私密的相見。

  以男同志觀點描寫其自身關於性、生活等方面的經驗體驗——從人格特質、生活面貌、甚至於總被人視為私密的性事⋯⋯恣意展現出自己的生命樣貌。

  「四歲那年,看素還真一頭長髮秀麗還簪著蓮花,談吐端莊儒雅,對男人的髮長與服裝有了突破性的見解。是,男人可以而且也本來就是長頭髮的,翻開古書,剃短的,非囚即盜。」

  「婊子,是我唯一的性別認同,也唯有此,才能奪回性別與性的主導權。是我活的方式,抗拒父權的最後底線,讓娘砲終能撐起一片天空的心法絕學。」

共同推薦

  四叉貓(網紅)、陳思豪(牧師)、陳  茻(作家)
  楊双子(作家)、盛浩偉(作家)~共同推薦


  所謂「正常」其實並不存在,而「不同」卻是常態。憑什麼我們社會要以「父權」擬定出「正常」的定義,然後來檢視、歧視、凌辱其他的「不同」?如果我們願意細細分辨,當知,不同才是豐富的底蘊,差異本是多元的由來。——牧師  陳思豪

  淡淡的文字,帶著些許沉重,這些似曾相識的故事,讓我勾起了回憶,原來我們都曾經這樣走過、痛過、開心過。——網紅  四叉貓

  少數之於主流,彷彿妖魔;邊緣之於中心,宛若罔兩。看新一代酷兒的唐墨在散文集中,如何以妖魔為傲,以罔兩自居,依舊活得繽紛。——作家  盛浩偉

 

作者簡介

唐墨


  本名林恕全。

  現職/
  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
  長馥亭餐飲顧問講師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會員

  學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所碩士

  出版紀錄/
  2012年出版散文集《票根譚》
  2014年出版歷史小說《深巷春秋》
  2017年出版推理小說《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
  2017年出版推理小說《濃度40%的自白:酒保神探1》

  得獎紀錄/
  2013年《黑色折傘》入圍第十六屆台北文學獎年金
  2014年以《萬國來潮》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佳作
  2016年以《如來擔》獲得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亞軍

 

推薦序
序    為愛而戰
卷一、男孩子就是要喜歡男孩子這種陽剛的東西
幽靈馬車的副駕駛
尋找娘溺泉
扮上
美字輩的演歌
活成一個婊子
 
卷二、一門忠烈
小鮮肉羹
曾經豔陽
熊野告白
基調公寓
最不智的聖戰
 
卷三、肉域
天有男廁風雲
宵夜的形狀
數字按摩:側寫男同志按摩師
甜蝦體位
男同志神秘學
心情三溫暖
 
卷四、出清,不只出櫃
船暈在上海
極樂大阪
一場可能的韓流感
剃度
 
寫在公投後
代跋  痟敬騰

 

推薦序

就唱自己想唱的歌


  我是牧師,先說說「聖經」怎麼看「性行為」這回事,算是解釋一下為什麼基督徒在「性」這回事這麼緊張且執著。

  就不談偷懶基督徒的看法了,偷懶基督徒其實也不在意聖經怎麼說,只是人云亦云,不明就裡把一般傳統倫理道德冠上基督教名號,就理所當然從教內管到教外了。所以,會有基督徒堅持不可以「婚前性行為」,信誓旦旦這是上帝的心意,強調要婚前守貞,其實這是誤會。

  舊約聖經希伯來文以「認識」(yada)這個字來表達「性行為」,這是一種「親密的認識」、一種連結。不僅是知識概念上的認識,也是經歷上的認識。所以,基本上,當兩個人發生性行為,亦即,此二人的生命連結了。我相信有過性行為經驗的人,應該理解聖經所說「連結」的意思。只是聖經認為這樣的連結是永遠的,不是暫時的。

  我前面說有基督徒堅持聖經禁止「婚前性行為」,如果這裡的「婚」指的是「婚禮」,那就是很大的誤會。其實,聖經禁止的是「婚外性行為」,婚姻外的性行為。差別在哪裡?差別在,聖經認為,是「性行為」使兩個人生命結合,不是婚禮或誓約使兩個人生命結合。亦即,不論是否有婚禮、誓約,當兩個人發生性行為,此二人生命就結合了,就已經是進入婚姻了。一旦進入婚姻,就不可以再和別人發生性行為。因為,性行為使生命結合。

  好。這是聖經對「性」的看法。基督徒認為是真理、奉為圭臬、視為準則,遵行不悖理所當然。但是,這是聖經對「性」的看法;不是世界對「性」的唯一看法。基督徒自己可以遵守,但不應該對非基督徒說三道四,強加施以價值判斷,甚至私開道德法庭審判定罪不同看法的人。

  這是一個簡單易懂的道理,卻被莫名其妙複雜化而陷入一蹋糊塗的混淆。

  男生就要有男生的樣子啊?

  老實說,《違憲紀念日》是本讓我看了會皺眉瞇眼的作品,作者各樣對關係、心境上的描述都讓我大開眼界、噤聲無言。這……這和我原本的認知和信仰規範差太多了。就算書裡完全沒有LGBTQ,而僅僅描述異性戀,都仍舊是禁書無誤。然,作者是以同性戀者的視域來描述情愛慾性的嗔痴喜怒,反而提醒了我「不同」的存在,並對父權挾制的覺察。

  我們往往迷信於「正常」的謬思中,認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不同」加以撻伐凌虐。事實上「異」是無可避免的,且即便是「異」仍然得互相尊重並善待。因為,所謂「正常」其實並不存在,而「不同」卻是常態。憑什麼我們社會要以「父權」擬定出「正常」的定義,然後來檢視、歧視、凌辱其他的「不同」?

  如果我們願意細細分辨,當知,不同才是豐富的底蘊,差異本是多元的由來。

  聖戰其實沒有智或不智之分

  作者在〈最不智的聖戰〉一篇中述及宗教對同性議題的愛恨情仇,其實在這次二〇一八的公投案中有極遺憾的呈現。佔台灣人口不到6%的基督徒,以大量假新聞、偽訊息,佐以扭曲恐嚇的幼稚級論述,有效地操縱這次選舉結果。打贏了基督徒口中的聖戰。

  孰不知,從第四世紀羅馬帝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以來,只要是「以神為名」的聖戰一出,人的理性和智慧就歸零。人類歷史的聖戰無一不是悲劇,基督教一路以來殺科學家、殺女巫、殺教內異端……到廿一世紀面對性少數族群仍然不手軟。聖戰其實沒有制或不智之分。只要「以神為名」出征,就是悲劇。

  除了娘之外

  基督徒最喜歡談「愛」。然而耶穌基督談「愛」時,要求基督徒的是「愛仇敵」。天!「仇敵」怎麼可能愛得下去?當然愛不下去的,如果我們總是記得那是仇敵的話。要愛仇敵,得開始看得出這個「仇敵」是仇敵以外的特質和優點,才有可能愛得下去。

  作者在書中問,「除了娘之外,你們這些傢伙難道沒在我身上看到別的更值得討論的特質了嗎?」此問乃大哉問。

  人既已勇敢問了,接下來就是我們要用心答了。
 

陳思豪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