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生圖像世界的多種方法:台灣ACG研究學會年會論文集2
Distributor:
Publisher:
Publishing Date:
ISBN:
Format :
Category:
Price:
翻轉再翻轉、脫胎再換骨
創造圖像世界的多元表述
台灣ACG研究學會學術研究討論會論文集第二彈!
圖像如何穿梭二次元與三次元,建立意識、創意與真實感官世界的連結?
從AIGC的具體應用、實驗性動畫影像,
到性別角色的顛覆、慾望流動的身分認同;
又或是從博物館典藏爬梳漫畫產業歷史,到回應社會心理學理論的人物建構;
甚至探究恐怖題材視覺語彙元素的應用,
抑或從判例角度理解遊戲的版權爭議;
圖像世界如何回應現實,現實又如何轉生至圖像世界?
《轉生圖像世界的多種方法-台灣ACG研究學會年會論文集2》邀請你共同探索每一次圖像世界的「轉生」之旅!
作者簡介
台灣ACG研究學會
成立於2022年5月,宗旨為致力推動台灣ACG研究、培育相關研究人才;以學術研究能量,協助台灣ACG產業與內容,並提出政府發展政策建言;同時連結國際ACG研究社群,拓展台灣ACG文化視野。
李衣雲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台灣ACG研究學會常務理事。著有《實用與娛樂、奢侈與消費:臺灣百貨公司文化的流變》、《變形、象徵與符號化的系譜:漫畫的文化研究》、《邊緣的自由人:一個歷史學者的抉擇》、《讀漫畫》“Taiwan Comics: History, Status, and Manga Influx 1930s–1990s”等專書。
王佩廸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台灣ACG 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系兼任助理教授。專業領域為動漫社會學、動漫文化與產業、媒體與性別研究。《動漫社會學》書系主編。著作見於《BLが開く扉—変容するアジアのセクシュアリティとジェンダー》、《Queer Transfigurations: Boys Love Media in Asia》等專書章節。
目錄
005 著/ Martin Roth、譯/劉又瑄
正典背後的遊戲文化:元數據(meta-data) 分析的潛力和局限
017 Zoltan Kacsuk
Knowledge graph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anga and anime research: Exploring the future of research with the Japanese Visual Media Graph project
039 劉俐華
《Summer Sunshine》AIGC 漫畫協作創作論述
068 鄭明秋、范如菀
動畫中寫實場景影像實驗性初探:以《男女蹺蹺板》為例
087 詹宜穎
難以撼動的性別角色?:從性別革命觀點思考「能幹貓」的出現
104 劉貞妤
臺灣腐女的身分揭露經驗之探究
126 王佩廸
從博物館漫畫典藏初探1950-1960 年代臺灣漫畫產業
152 吳奕勳
現代日本漫畫展示的「少年像」:以《我的英雄學院》為例
180 臺芸綸
以洛夫克拉夫特式恐怖解析人外BL 作品《光逝去的夏天》
201 許凱傑
當年充滿著作爭議的《原神》,現在怎麼樣了?─智慧財產法與遊戲品牌發展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