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 taskun mudaan

Author: 

Adoor Yeh

Translator: 

賴育辰

Painter: 

Adoor Yeh

Distributor: 

紅螞蟻

Publishing Date: 

2021-07-19

ISBN: 

9789869857383

Format : 

平裝/雙色印刷
176頁
16.2 x 23 x 1 cm
初版

Category: 

Price: 

400元

數鈔票vs數豆豆?
文青便當vs吃得飽的便當?
地方創生vs地方創傷?
 
★每場地方創生都會遭逢的可愛失敗日誌★
★都市與部落一起攜手向前走★
★食物滿滿、歌聲滿滿★
★中英雙語、雙色印刷★

■白浪與布農族人一起找尋的想像共同體
「地方創生」一詞源於日本,近年成為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的發展政策,社區營造、藝術駐村、跨國交流⋯⋯各式各樣的夢想與計畫在全台遍地開花。在花蓮的一個鄉鎮裡,設計師、漫畫家、基金會、年輕的都市原住民、部落耆老,每個人都為了全新的部落想像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深厚的田野調查之上,繪出充滿臨場感的真實經歷
喜歡看紀錄片、 研究植物的漫畫家Adoor,在親身參與地方創生後,結合自身經驗和友人訪談,虛構出這個充滿臨場感視角的創生故事。並以兼具生活及魔幻感的筆觸,描繪出時而前進、時而後退,喧鬧不已的地方創生過程。
 
■每場地方創生都會遭逢的可愛失敗日誌
忙半天結果沒人在意?每個參與者的想像其實都不一樣?以為自己很有愛,其實只是自以為是?這塊土地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全書充滿臨場感地描繪出創生團隊的盲點、部落內的衝突,以及將每個人逐漸串起的生活——屬於部落的飲食與歌舞。


各界推薦

《一起走》將這些龐雜的地方觀察細細整理成一百多頁的漫畫,一些段落甚至率直到讓人覺得「這樣真的沒問題嗎」的程度,但我想正是因為這樣的率直,《一起走》很適合作為部落初心者的入門書。——李尚喬,《蜉蝣之島》編劇
 
一件事情的促成,有起頭人,感受到召喚的人,願意參與的人,見證事件發生的人, 角色們在過程中相互共振,每場談話,每個語句都恰恰地帶出各自為土地奉獻的角度。——馮晏緹,倆仨點無麩質純素點心烘焙負責人
 
The book works as an extract from a documentary. A piece of contemporary activism and reflection of car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 A story that flies like a bamboo bee but leaves a hole in us.——Surco Valbuena Makino,Zine Artist / Shoe Designer


作者簡介

阿多  Adoor Yeh

1989年生於台灣。2013年旅居英國期間,接觸到敘事、形式與風格皆有強烈「作者性」的歐洲漫畫,開始嘗試漫畫創作。他喜歡將日常的生活與感受,再融入自身的幻想或虛構劇情來表達。
 
近年除獨立出版異於常規的紙本作品外,也企圖結合裝置與漫畫,衍生出新的經驗形式。
 
已出版作品:
《Sore Throat》、《Bus Bomb》、《孤島》、《冬》
 
參與漫畫合輯:
《熱帶季風》、《CCC創作集》、《波音漫畫誌》、《本事》


目錄

序章
C1 pasiskun 結伴
C2 vaivivaivi 各式各樣
C3 pasibutbut 小米祈禱歌


專文推薦

《一起走 taskun mudaan》:在挫敗與斥責聲中與部落一起成長
李尚喬 《蜉蝣之島》編劇
 
面對陌生的語言、文化、人群、飲食、生活型態,進入部落其實跟入境異國的感受是一樣的。
 
第一次進入部落,是因外籍友人駐地部落、執行創作,我斷斷續續地從旁支援些許翻譯工作,才有機會接觸部落幽微又複雜的社群生態。身為「文化上的外國人」,我幾乎難以招架外籍友人對於部落事務的種種提問。即便居住在同一座島嶼上,礙於有限的原民知識,除非能透過與族人齊平的視線來理解眼前的事物,我想自己可能永遠都只能片面地認識部落。
 
或許是有這樣的經驗,讀到漫畫《一起走》當中描繪社造團隊在推動計畫時的掙扎,特別能感同身受。
 
生活在部落以外的民眾,可能很難想像每一年有多少活動在全台部落遍地開花。
 
舉凡學術科研計畫、社區營造、藝術駐村、跨國交流、影視拍攝⋯⋯等,族繁不及備載,而這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已。面對結案壓力,這些計畫執行者往往得在短時間內檢附足以核銷的成果,使得部落必須配合外來團隊的步伐推進工作內容(多數計畫甚至不是由部落發起)。在這個結構下,部落得不斷適應外界的介入,而執行團隊則必須面對經驗無法深耕的焦慮,連帶衍伸出「在討論部落議題的時候,卻無意識忽略了地方的聲音」、「進入部落的時間短暫,帶來的影響有限」等困境。

《一起走》以纖細柔美的筆觸將社造團隊的經驗與感受如實描繪,從主角阿多的視角可以看出團隊在推廣部落農耕與飲食文化的種種努力,以及面對現實的兩難。譬如:欲幫助部落解決問題,但介入本身是否就帶有外來者的凝視;年輕原民世代在都市被排擠、回到部落又因不夠認識傳統文化被耆老批評;官僚式的地方創生,是否終將淪為漂亮的宣傳口號⋯⋯所有的問題環環相扣,卻難以找到適切的解答。
 
部落必須面對的議題太多,善意或熱血卻不是取得答案的途徑。以外來者的身份,面對排山倒海無解的問題,無力感可想而知。《一起走》將這些龐雜的地方觀察細細整理成一百多頁的漫畫,一些段落甚至率直到讓人覺得「這樣真的沒問題嗎」的程度,但我想正是因為這樣的率直,《一起走》很適合作為部落初心者的入門書。
 
筆者撰寫《蜉蝣之島》的腳本時,為研究南島文化輾轉接觸了夏威夷的原民文化。1960至1970年代,族群多元的夏威夷歷經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Hawaii Culrural Renaissance),以夏威夷原住民文化為主體的多重文化認同自此便逐漸成為常態。在台灣面對原住民,過去我實在太習慣以「文化上的外國人」自居,因此得知夏威夷民眾不分族群都在積極實踐夏威夷原民文化時,著實大感震撼。
 
夏威夷經驗是否能在台灣複製,或許需要更深入的探討,但無疑的是建立屬於台灣的「想像共同體」路途依然漫長。但願我們能像漫畫尾聲描述的,在挫敗與耆老的斥責聲中與部落一起成長——或許,這是台灣眾多原住民議題的唯一解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