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怕死。人都難逃一死。
我是為了那些終將失去的東西而心有不甘……
「也許我們一直都太亂來,所以不配擁有這麼一個世界。」
英國小說家內佛.舒特令人心碎的末世經典,隆重登場!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扮演了重要角色,讓讀者感知核戰帶來的威脅。我們凝視著無底深淵,得以自邊緣退後一步。」——《衛報》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泰晤士報》等國際媒體一致好評!
★史學博士翁稷安、小說家陳育萱、詩人吳俞萱 專文導讀賞析。
★特別收錄:音樂策展人dato 專書氣氛歌單。攝影師陳藝堂精選寫真。
★延伸閱讀!Podcast節目《閱讀夏lala》、《逗點學校》單集討論。
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核能武器在短短一個月摧毀了世界,北半球的生命死盡、歸於沉寂,而輻射塵正以死神的腳步慢慢飄向南方的澳洲。
美國艦長杜威特的潛艦蠍子號於深海中流落至澳洲,他讓自己不去意識家國已滅,而妻小也不在的事實;他遇到了熱情聰慧的莫依拉,笑看餘生而縱情享樂的女子,彼此袒露出脆弱的心境,擦出哀艷無聲的火花。澳洲海軍少校彼德才剛迎接女兒誕生,便接獲委派令,必須離家在蠍子號上擔任聯絡官,與美軍出海探查來自西雅圖不明的微弱摩斯密碼訊號——但生命滅絕的北半球,真有可能有倖存者嗎?
再幾個月,輻射塵就要飄抵澳洲。這些地球上殘存的人們,如何在最後的這段日子,重新體會原有的日常:海灘、帆船、派對、酒吧、親友、教堂、園藝、釣魚、打字課、賽車、牧牛、耕地……然後,與這一切訣別?
奇蹟,是否會降臨呢?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內佛.舒特最有力量的小說,為世界帶來最難以忘記的末日景象。
原文書名On the Beach為海軍術語,意指卸任退休,也與小說開端艾略特〈空心人〉一詩的意象相映,其殘酷與溫柔並置的筆法,帶著無數讀者走過二戰原爆的陰影,在淚眼中洗滌心靈,迎向可貴的明天。
本書特色
◎尺寸小巧,內含大量洋蔥點!建議搭配面紙閱讀!
◎新增內頁攝影、情境歌單與延伸閱讀。
◎讀完有好多想法?全新導讀、賞析、特別附錄陪你互動共鳴。
各方創作者含淚推薦!
全方位藝人 夏宇童
小說家 劉芷妤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向鴻全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陳巍仁
詩人導演 盧建彰
詩人 潘家欣
一人出版社社長 劉霽
國際重要媒體一致好評!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扮演了重要角色,讓讀者感知核戰帶來的威脅。我們凝視著無底深淵,得以自邊緣退後一步。」——《衛報》
「半個世紀後閱讀,依舊深深感動。」——《經濟學人》
「對於核戰後人們因輻射塵染病而死的景象,最為逼真的召喚。」——《紐約時報》
「適時、諷刺。難以抹滅的傷痛結局,將令你淚流滿面,深受撼動。」——《洛杉磯時報》
「近年來我讀過最為震撼的小說。令人震撼處有二,一是主題,二是舒特先生發揮出來的天才創意。」——《舊金山紀事報》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舒特最為細膩的作品。」——英國《每日電訊報》
「探討核戰餘波的類型小說中,最令人感同身受的一本。」——《泰晤士報》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拭淚推薦
「我希望《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只是幻想就好永遠不要實現。在這小說開展前的那一個月的戰爭在2013年仍然可能發生。這書著墨於五個人如何和家人面對接下來的種種難題。我建議年輕讀者準備一條毛巾擦眼淚。我今年七十八歲我要一條海灘巾才行。」——讀者R J Crymes
「我五零年代的時候在中學做了這本書的報告,而到了八零年代,我女兒也在學校報告這本書。而我剛剛買了這本書給我的孫女。很高興能擁有一個新版本。 」——讀者rwing
「我在高中讀這本書的時候正是俄國坦克入侵布拉格(編按:1968年),我還記得當時我父母對這事件的恐懼。書中描述這世界所發生的事情觸及了我的痛處,而多年後,我終於可以重讀這本書,也用一種新的方式體會。」——讀者Sunny Lorraine
「雖然情節在他的創作年代讀起來會更合理,但舒特是非常擅長編織故事的。他的天才之處在於讓我們慢慢地瞭解書中許多角色,跟著他們一起死去,而那些敘述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其中並沒有實質的悲痛,只有我們生來終須面對的死亡。我們可以在那樣的生活圈裡看見自己,而且會相當震驚,因為我們尚未擺脫核能巨獸的陰影。這是一部永恆的小說。」——一名讀者
「我之所以那麼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不是在談論怎麼拯救地球,或是要炸掉襲擊而來的彗星還是打敗外星人。它的重點是對於生存堅持的絕望掙扎,還有在艱難處境中人類的種種反應。非常震撼人心!」——讀者Jerry Jeffers
作者簡介
內佛.舒特 (Nevil Shute, 1899-1960)
「慧黠且充滿迷人丰采的小說家,值得萬眾矚目……簡言之,內佛.舒特是那種真正探觸到想像力與情感的小說家。」——《泰晤士報》
生於倫敦,於1950年遷居澳洲墨爾本。年輕時因口吃而無法在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執行任務,轉而開啟了航空工程師的生涯,對英國的飛船與飛機工業貢獻良多。二戰期間加入皇家海軍志願後備隊,而後又在多種武器研發部協助開發祕密武器。英國戰時宣傳部曾派遣他於諾曼地登陸戰役中擔任通訊記者。1956到1958年間,賽車成為他在澳洲的業餘嗜好,這項嗜好連同其軍事專業,都成為本書的題材。
舒特擅長以細膩視角觀察描寫社會各階層的人物,筆調清晰、情節明快,創作題材涉及階級、種族與宗教,也包括愛情。受二戰原爆悲劇所震懾的舒特,以《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警示濫用核子武器的下場,意外療癒西方世界無數讀者;時至今日,這本經典小說預言(或警告)了新冷戰時期的當代,追逐核武軍備的諸多列強,隨時有可能讓蕈狀雲在人間此起彼落。
譯者簡介
陳婉容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創作組畢業。曾從事英文教科書編輯,現為自由譯者,譯有《綠野仙蹤》、《落失男孩》、《白痴有限公司》(逗點文創出版)、菲利浦.羅斯《波特諾伊的怨訴》(合譯,書林出版)。喜歡山嵐、N次貼,以及在街巷中迷走和電車裡的眾生相。
目錄
導讀
在冷戰天空下◎翁稷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賞析
我們曾經如此幸福◎陳育萱
返回日常◎吳俞萱
附錄
走過故事終局,他們想說
延伸閱讀
推薦序
返回日常
◎吳俞萱(詩人)
2014年底,谷涵寄來《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我在長途的車上從頭讀到最後幾頁,無法節制地大哭起來,淚水糊著眼睛讀完最後一個字。放下小說,看著整個車廂的陌生人,好希望他們趕快回到自己最想回去的地方,回到親愛的人身邊,好好道別。
那天,在讀完小說的絕望感之中,我頂著紅鼻子去看國美館的「返常」雙年展,想著這些藝術終將無人再見……。小說的威力太強,我完全活進了那個寂靜的末日回不來,對眼前的一切都有一種別離的不忍。這本小說最魔幻的地方就是令所有人在死亡的陰影之中返回日常,明白了真正的救贖與真正的末日都在這日常的人情聚散之間。
然而世界不會這樣結束。現實終會伸出手來,闔上我們的書本,扭動我們的頭顱,要我們正視眼前的自己一刻也沒有脫離死亡的陰影。尋常的生活底下,湧動末日的血脈。中午時分,騎了機車在台東找尋一間還沒關門的早餐店。在高溫的街道上繞了許久,意興闌珊地揮霍時間。想起愛人昨晚悠悠地說,「生活沒有別的,就是無心,無長,無目的。」我問,什麼是無長?他說,無所謂成長,就是自然發展出來了。
自然發展出來的,不也無情?我還在想,愛人就停下了車。我們走進早餐店,坐下。在點單上塗塗改改,做出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壞的決定。我隨意翻看桌上油汙滿佈的報紙,看見小女孩的臉。她就這樣死了,不會再長大了。這是自然發展出來的嗎?世界就是這樣,有人死了而我們繼續活著,繼續輕慢地討論生活。我靜靜掉淚,愛人遞來衛生紙。我們吞吐的每一口空氣,變得沉重。我的活,有了負罪的羞愧,我並沒有撐出一個足夠美好的世界,來盛裝那些幼小稚嫩的生命。
末日根本無關自己的存活,而是活在一個無力扭轉的情境之中,無法有心,無法拯救任何生命免於苦難。我一點也不想落入有限的哀愁之中,一點也不想揮別殘酷的現實躲進小說裡去,一點也不想哀嘆,世界就是這樣。真正的末日就是每一個人活在同一個世界而告別每一個他人。如果我還冀望生命,那是因為我相信我和小女孩曾經活在同一個世界。她離開了,而我還繼承著這個世界的未來。我不想築高圍牆,隔離人心。還不想放棄去愛,還想溫柔耐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仍在長成的大人和小孩,等待他們把每一個經驗,細膩地佔領起來,尋常而堅決地,珍惜我們相連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