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Publisher:
Publishing Date:
ISBN:
Format :
Category:
Price:
政府砸大錢辦活動、蓋蚊子館,民眾得到了什麼?
當增加人潮、錢潮變成文化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的文化會走向何方?
誰的文化?誰的記憶?誰的歷史?
誰在文化產業化中獲利?誰又被犧牲?
9篇台灣在地經驗,9種視野與觀點
文創發展狂潮下,最深刻的反省與批判
「文化」是發展的還魂丹?
近十餘年來,有個遍及全球、日漸興盛的趨勢,嘗試以各種「文化」之名,開啟城市與區域「再發展」或「再生」的新契機。
但文化不僅是商機或美學行銷手法,還有著多種詮釋可能,牽涉了社會群體的記憶、認同、意義和生活方式,以及因此引發的爭議。即使官方、業界和大眾都寄望文化是門好生意,期許文化產業的榮景,文化卻不是那麼容易被馴服,溫馴地成為地域發展的穩定驅動力。
本書通過對於台灣各地實際案例的分析,檢視橫跨於文化領導權、文化經濟、文化抗爭之間的文化治理場域,並且格外關注文化治理策略如何成為地域發展的重要推力,從而開啟了多方勢力角逐的空間政治。
本書特色
關於「文化治理」
文化治理既是以文化作為治理的對象,更是通過文化來治理,達成狹義文化以外的政經社會效果。
因此,文化治理可能涵蓋了各級政府的藝文、教育和媒體政策,牽涉歷史保存、鄉土教學、地方文史、戲曲活動、客家節慶等的規劃與補助,也包含了以文化、歷史或認同之名而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及鞏固政權正當性的各種措施。
於是,文化治理與文化領導權、文化政策、文化經濟暨文化產業,乃至於文化政治,甚至是文化抵抗,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使用文化治理一詞來稱呼這個龐雜且漸受重視的領域,則是為了涵蓋跨越公私部門的治理機制或執行網絡,並呼應法國學者傅柯所指點的,集體人口及個別主體之行為引導與知識和技術介入,
展開一個專注於權力關係、主體塑造,以及文化之政經效用的研究領域。
作者簡介
王志弘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陳羿伶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媒體公關。曾任職地方政府文化局及立法院國會助理,關心文化治理、都市發展等議題。
李素月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宜蘭縣史館約聘編審,研究興趣為文化研究、地方史,近期投入宜蘭女性史料採集、女性口述歷史與婦女史研究。
蘇育賢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曾擔任台北市立圖書館館員,現任台南市政府社會局社工督導,負責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督導業務。
李秉霖
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廣泛涉獵歷史、文學、音樂等諸領域,然缺乏毅力以至無一專精,現居新北市八里區從事不動產相關行業。
李家儀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現於科技業打滾。嗜閱讀,愛運動,敗科技,好批判。
趙珮伶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研究助理、高職教師,以及第三部門研發專員。研究所畢業後就從憤青變成糞青,目前專注於如何肅清體內憤青血液,汲汲營營於就業市場中尋找自我定位,糊一口飯吃。
郭芷余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現任蘋果日報法庭中心記者。關心司法與社會脈動的結合,也關心文化治理、都市觀光發展等議題。
程彩倫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現職:成天漫遊的不負責媽媽。終身職志:晴耕雨讀的瑜伽人。
張立本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目前攻讀博士中。關心都市社會運動、都市更新與社會住宅。作者的後續思考參見:〈寶藏巖的前世今生:從無名違建到國際藝術村〉收於《人籟》,2011 年 10 月號;〈曲扭的鏡子〉收於《文化研究月報》,2011 年 11 月。122 期。
目錄
導言—文化治理、地域發展與空間政治
王志弘
第一篇 地域發展的文化想像
1.宜蘭礁溪溫泉產業的變遷與危機—地域發展的空間調節與文化治理
陳羿伶、王志弘
2.誰的龜山島與冬山河?地方意象與地方感的再現政治
李素月
第二篇 都市治理的文化政治
3.中產階級化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文化素養與文化科技的權力地理學
蘇育賢
4.十三行遺址保存運動與博物館化—保存的政治與展示的經濟
李秉霖、王志弘
5.新竹市1990年代後期的空間再造—以文化、歷史之名
李家儀
6.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再發展的築夢工程
趙珮伶 王志弘
7.都市結構轉化下的高雄火車站與願景館—情感政治、再現體制與生存實踐
郭芷余 王志弘
第三篇 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8.士林勞動文化公園與建國啤酒廠的保存爭議—勞動文化或產業文化?
程彩倫
9.台北市寶藏巖違建運動—都市治理與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張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