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時代的哲學──與尤根‧哈伯馬斯&雅克‧德希達對話

Author: 

吉爾安娜‧博拉朵莉

Translator: 

葉佳怡

Painter: 

朱疋

Book design: 

賴佳韋、陳璿安

Distributor: 

聯合發行

Publishing Date: 

2015-05-13

ISBN: 

9789869071031

Format : 

平裝
232
22.5 cm × 17.1 cm
初版

Category: 

Price: 

400

911全球恐怖主義時代,兩位當代歐陸哲學教父的思辯交鋒

偉大思想的碰撞,兩大哲學家針對當代重大事件的對決

 

 博拉朵莉:「這是首次,哈伯馬斯與德希達同意一起出現於同一本書,

回答一系列相似的問題。本書的面市也能稱之為一個事件。」

特別收錄作者獨家中文版序言〈911之後:多元主義的毀滅與新生?〉

 

911是新事件嗎?什麼是「新」,什麼是「事件」?

「另一個世界」可能嗎?

如何寬容,怎麼好客?

 

本書與其他哲學著作不同,其構思起於特定的歷史事件——911恐怖攻擊事件。

 

事件發生後不久,哈伯馬斯和德希達先後訪美。博拉朵莉以訪談形式,分別就911此一特定事件與兩位哲學家對談,她的提問刻意求同,以突顯哈伯馬斯與德希達的思想歧異,有意讓它成為新的「德法思想之爭」,併置兩位哲學大師的不同觀點,也令本書張力十足。無疑,,哈伯馬斯與德希達間的異同,以及作者與哈伯馬斯、德希達三人的異同,使文本超越了個別、具體的歷史事件的範疇,引入了對於歐陸哲學傳統和人類總體歷史命運的沉思。 

書題為「恐怖時代的哲學」(Philosophy in a time of terror)。顯然,前提為博拉朵莉對我們身處時代的性質認定,本書之任務即「對那些與恐怖主義攸關的最急迫問題進行哲學分析」。博拉朵莉認為,參與911事件的恐怖主義者並非一群烏合之眾或偶然聚合的個體,他們有明確的意識形態,此意識形態所反對的不只是美國霸權,更是自啟蒙運動時期以降、哲學家加以表述,最終於美國得到全面體現的哲學概念︰現代性和世俗化。

 

博拉朵莉認定哈伯馬斯和德希達是西方啟蒙思想的當代繼承人,因此迫切希望兩位對此作出回應,以他們從啟蒙思維承繼下來的武器解剖此事件,或進而加以還擊。同時,對於訪者這一跳躍式的指認,哈伯馬斯與德希達都以隱含的方式各自提出了不同看法,各自捍衛了哲學自身的榮譽及品格。

 

兩位思想家的分析儘管各有歧異,但他們一致同意,應對啟蒙運動進行反思,從中覓得911事件的真正根源。全書是本世紀初偉大思想的首次碰撞,也是思想與當代重大事件之間的關鍵交會。

 

[本書重點議題]

●911是新事件嗎?什麼是「新」,什麼是「事件」?

本書提醒我們,要思考這些問題,必須將其置於整體的哲學脈絡中,理解如何鑲嵌於哲學計畫,並據此對恐怖主義做出判斷。911是否為「新」、「事件」,顯然在此,哈伯馬斯與德希達持有不同看法。

 

●「另一個世界」可能嗎?

無論是因為扭曲的溝通情境,抑或是自體免疫的惡性迴圈,對哈伯馬斯與德希達來說,恐怖主義都表現出現代性的困境。因此,二人咸認,我們必須再思、重構另一個世界──超越現有的國家、國際、世界體系與概念,駛往「另一個航向」。

 

●如何寬容,怎麼好客?

因全球化而不斷遭遇他者的今日,兩位哲學家給予不同的建議──「寬容」(tolerance)及「好客」(hospitality)。哈伯馬斯認為,「寬容」是一種能夠讓自我與他者共同生活的方式,因此需要一個共同的標準,一條容忍的界線;對德希達來說,「好客」本身具有一種悖論困境。無條件好客必須銘刻在有條件的好客之中,有條件的好客作為痕跡與在場,說明了無條件好客的可能,二者不可分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