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選讀!!魯迅短篇小說選(啾咪文庫本)
Painter:
Distributor:
Publisher:
Publishing Date:
ISBN:
Format :
Category:
Price: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裝可愛的文學導讀書,獻給青春學子,
也獻給想要重拾閱讀樂趣的成熟大人。
滲入書頁的一滴魯迅的透明之血,
為世界釀出剛剛好的空虛與孤寂!
小說家 劉芷妤、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翁稷安——專文賞析導讀
「長的和您一樣難看的漫畫」漫畫家 目前勉強——插畫藝術超個性呈現!
全年齡適讀的魯迅傑作選,
一冊放口袋,面對顛簸世態,翻找魯迅!
「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雲,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和香菸,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祝福)
卓越作品不會折舊,並且在任何年代、疆域、群體之中映照時局,成為傳世隱喻、恆久的嘆息,而魯迅的小說往往設法在典型布局裡,埋下諸多精密量距的隱雷,循故事起伏,依序爆燃。本書收錄的〈明天〉、〈藥〉、〈故鄉〉、〈在酒樓上〉和〈祝福〉,相對魯迅著名的筆力,選擇細而慢地描摹空虛、痛與苦悶,同樣的底層人物設定同樣的亂局,卻有了更厚重的莫可奈何。作品中的傷懷如焚風一般悶燒故事中人的心緒,曲直變得模糊矛盾,眾角色只暈然望向現下:過了這一天,或許明日會好。魯迅的批判是烈酒入喉,意圖先暖而後至,以大量白描堆砌,緩緩擴散其精神面——我們必須持續為不曾到達的心靈高度而搏鬥,而人的良善本心,才是小說家的故鄉。
名人推薦
「他和無數中國近現代的改革者一樣,面對著西方現代化所帶來的衝擊,他將變革的焦點置於對人們的心靈與精神世界,他不只選擇和他人內心的昏庸和卑怯戰鬥,並不時重返自己內心,藉由對回憶和現狀的省視,將心底正負能量對峙、糾結的煎熬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種內外無畏的戰鬥,才是魯迅受人景仰的關鍵,他的偉大無關乎政治人物有心操弄的加冕,而是觸及了人性共通的明與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翁稷安本書特點
★沾血的字花,鬆綁的視野——解放俗世靈魂的魯迅小說選!
★文庫小說的極致奢華製作!打造全年齡閱讀舒適,心緒飽滿的多感閱讀體驗!兩篇重量級導讀+四篇經典短篇小說與讀後提問+近三十幀怪美插圖+作家年表=一本獻給文學初心者的「不裝可愛」導讀書!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
出生於中國浙江紹興,本名周樹人,字豫才,以筆名魯迅為世人所熟知。從小家道中落,父親又早逝,輾轉四處才得以完成學業。後赴日本留學,原本立志習醫,後因體悟到中國問題在精神層面,改習文科。學成歸國後於公部門服務,至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以魯迅為筆名刊載〈狂人日記〉,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推手,以小說批判傳統中國,後集結成短篇小說集《吶喊》和《彷徨》。除小說外,魯迅亦有大量譯作,並研究中國文學,另著有散文和雜文,著作等身,同時也是版畫藝術在中國重要的引入者。
繪者
目前勉強
長的和您一樣難看的漫畫。一九八五年生,現為桃園「百色美術」主理人,居住、創作於桃園。二零一二年起以「目前勉強」為名發表漫畫創作,透過草率的隨筆與荒謬的敘事,呈現人生的殘酷與搞笑。以「你覺得我幽默嗎?」自許,期盼創造最高限度的黑色幽默。
我讀魯迅的故事,劇情極具張力,像是一位醫生用銳利的手術刀,一畫割開病人的膿瘡,瞬間黏膩的膿汁四濺,噴得到處都是。醫生擦了被噴到的臉,若無其事微笑地對病人說:「沒事早點睡,早點睡沒事。」讓人在痛苦之餘,依然能感受到一絲溫柔與希望……
目次
編輯室報告:又一名直擊煉蠱現場的瘋人—逗點文創總編輯 陳夏民
領讀:恐怖與心魔永不過時的精準切面—小說家 劉芷妤
明天
藥
故鄉
在酒樓上
祝福
創作背景解析:直指人性的黑暗—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翁稷安
作家年表
導讀
〈編輯室報告:又一名直擊煉蠱現場的瘋人〉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陳夏民
談到描寫複雜人心的小說家,我第一個總想起魯迅。
魯迅身處動盪的大時代,以文字記錄百姓痛苦掙扎的身影。他筆下的故事,無論主角或配角,總有遭逢巨變而壞掉的人。他們可能成為故事中那鄉里皆知的瘋人或是無賴,或換上一張灰撲撲了無生趣的臉,永遠活在過去,沒有未來。
儘管筆法中性,沒有太多抒情詞彙,我們仍能在這中國鄉間畸人們的群像速寫中,讀到一名知識分子的憐憫之心。但魯迅並不濫情,也沒忘記各個角色身處的階級。他把原本該停的筆鋒再往下帶,把這些人為了生存不惜踩踏他者的形象記錄下來。就算沒有描述細節,情節有時還有點反高潮,但讀者總能在魯迅的作品中嗅到「人吃人」的血腥氣味。
故事中,那些活得理所當然的喧囂配角,總愛把酸臭的「世間道理」往其他人身上砸,他們都是巨大煉蠱場裡頭的倖存者,卻永遠不是蠱王。這群身處食物鏈末端的活飼料,穿梭躲藏於斷臂殘肢的縫隙,吞噬更弱小的飼料,嘲笑他們不長眼、不懂進退、不懂圓滑的生存之道,殊不知更大的生物正虎視眈眈。
雖然殘酷、直白、冷峻,但在他作品中往往會出現一個身影,彷彿是自己的化身,面對時局之顛簸,以帶點笨拙、格格不入的態勢旁觀一切,偶爾嘆息,發散出濃厚的不確定。
那或許是一名知識分子在面對當時中國處境的真實心境。就算滿腹焦慮,亟欲走上街頭抓著一個人又一個人地對他們訴說,要他們看見真相、起身反抗,卻又擔心受怕被認為是街坊的另一名瘋子——是那樣的無能為力。
這就是魯迅,如此慈悲、憤怒,如此不合時宜。其著作讓我們看見人性的易於操控與複雜,是冷峻的警告,也是彆扭的溫柔提醒:要活得像一個人,不要失去做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