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愛人的肋骨(十週年紀念版)

Author: 

吳俞萱

Distributor: 

大和

Publisher: 

Publishing Date: 

2022-01-03

ISBN: 

9789860686364

Format : 

平裝/單色印刷
204頁
13 x 19 x 1.02 cm
二版

Category: 

Price: 

400元

舊的我已然過去,我只渴望那不斷引逗我隨即消逝在黑暗之中的各種遠方將我重新捏造。我對安逸過敏,一成形就想打碎骨頭,陷自己於掙扎的初學狀態,重新摸索進入世界和承接世界的千百種可能。
 
從前我不相信命運,我與它對峙,我不覺得自己會輸。然而,重讀自己的舊事,老是讀到必然,讀到命運,讀到當下即是。幾年前我在巴黎奧塞美術館逛了一圈,最後站回一幅小畫面前――月光溫柔掐住一個女人的咽喉,而她舒坦地將自己敞露在無邊的黑暗之中,享受存在的撕裂和愉悅。

離開前,我看了畫作旁邊的字卡,發現畫名是「孤獨」。
 
令我傾心的、與我相連的,終究要我無可規避地重新佔有自己的本性。十年過去,我還是舊的,無法不對時間沖刷下來的任何事物凝神細看,無法不因事物的每一吋轉變而強烈振動。仍舊探尋那些不受思維馴化的感覺,接近純粹的色彩和聲音,我愛它們不去表意,沒有自身之外的一切。
 
認識自己,是一種發現,也是一種創造。當我距離十年前的自己遠了,在《交換愛人的肋骨》中那舊的詩作重新變成了陌生而新鮮的遠方。我打碎它們原有的次序,刪去一些詩、添補一些詩,我不修動每一首詩的文字本身,而是修動每一首詩之間的關係,摸索整個語意空間的傾斜和平衡。如同重新剪接一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令每一個畫面的獨立感和封閉性被它們置身的脈絡而動搖,浮現相互應答的流動感和開放性。
 
如果,十年前的《交換愛人的肋骨》是匯聚了眾多詩作的一本詩集,呈現那些散落於情感深淵、尋求歸屬的無限探問;那麼,現在這一本《交換愛人的肋骨》則是傾聽那些自我揭露和表述之間的幽微呼應和轉變跡象,就像每一個字承擔了一個思維方向的力量,而緊鄰的字句之間也藏匿了不同密度的思維張力和不同質地的聲響韻律,我試圖將所有詩作連結成一首詩,仔細去聽一條垂直線和一條水平線連接怎麼產生一個戲劇性的聲音。


作者介紹

吳俞萱

台東人。成功大學中文系畢業,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肄業,前往日本參與大野一雄舞踏工作坊。著有詩集《交換愛人的肋骨》、《沒有名字的世界》;攝影詩文集《逃生》、《忘形──聖塔菲駐村碎筆》、《死亡在消逝》;文集《居無》、《隨地腐朽──小影迷的99封情書》、《對無限的鄉愁》。曾獲選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青年駐校作家、原住民文創聚落駐村藝術家、美國聖塔菲藝術學院(Santa Fe Art Institute)駐村作家。目前與五歲兒子在花蓮玉里用阿美族的語言來學習阿美族的吟唱、祭儀、種植、捕獵,在愛之中而不為愛命名。


目錄

前言╱交換愛人的肋骨

◆我是我的萬丈深淵
烏鴉
年夜
複製人
他方
拖行──寫給獄中的邱和順

三姊妹
我們的卑微向我們施咒如許
假面遊行
回家
清晨六點零三
岸上
殘響

◆深淵和天空之間,一座梯子浮現
一年之初
三月的獅子
沒跟他洗澡過
夏至
你笑得毀滅像海

一日將盡

血污
情傷
無邊
愛情常態:失誤
愛情常態:恆生
愛情常態:餵養

◆向上爬一步,我就掉回深淵一次
火的肋骨──寫給Frida Kahlo
祈雨──寫給羅伯.布烈松《少女慕雪德》
昨日──寫給狄倫.湯瑪斯
裸露──寫給Antony Hegarty
空地邊緣──莒哈絲《廣島之戀》
劫後──寫給麥可.漢內克《狼族》
無聲墜落──寫給伊納利圖《最後的美麗》
再見,安哲羅普洛斯
大野一雄的靜物
庇護──寫給維克多.艾里斯《蜂巢的幽靈》
死亡之母──寫給席勒

◆有人叫出我的名字,驅散了深淵和天空
現在,沒有事情發生
鏽與骨
擁抱與殺戮
生活在巴黎
生活在布拉格
生活在柏格曼的法羅島
生活在里斯本
生活在馬祖

爬過

擁抱

臨崖
愛情
石頭夢
一千年前

後記╱存在的,影射了不存在的
新版後記1╱我追獵那些追獵我的
新版後記2╱動搖它們直到它們發出新的鳴叫


自序

存在的,影射了不存在的

我到日本學舞踏的時候,常坐在大野一雄的排練場,看著他心愛的白色木椅還在,而他已經死了。白色木椅沉靜地坐在地板上,旁邊斜倚著一幀照片:枯老的大野一雄坐在這張白椅子深處,目光別過席間的觀眾,他被死亡攫獲的身體朝向空無一人的劇院上方,面對高熱四散的燈束他敞開顫抖的雙臂,像弦月懷擁星光。
 
彷彿他在探索一切啞默的存在,以肉體去召喚那隱蔽的真實,一如「詩」,懷擁那些從尋常景物中掙扎出來的什麼,不因為到達物質性的邊界不再有空間而停止。
 
所有影射了不存在之物的存在──我延續它們,成為它們,就像疲於仰頭的時候,我把自己捲起來,頭頂著陰道口,摩擦幾下。然後恢復人形,回到頭顱無處可去的姿勢,等上方偶然開口,我可以一字不漏地,覆誦多次。直到那些字捲我起來。我終於有了去處。

我想跟里爾克一樣,將詞語的初始含義還給詞語,將初始的詞語價值還給事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