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摘】四歲學鋼琴,六歲就寫下第一首歌——理查史特勞斯的生平

理查‧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1864.6.11~1949.9.8

理查‧史特勞斯1864年生於德國慕尼黑,父親法朗茲在慕尼黑宮廷劇院擔任法國號首席。所以他自小從強調浪漫主義的父親那裡,接受了完整但保守的音樂教育,六歲就創作了第一首曲子,八歲時開始學小提琴。

年少時期的理查‧史特勞斯,因父親之故,幸而得見慕尼黑宮廷管弦樂團的排演,並接受樂團指揮助理在樂理及管弦樂方面的私人指導。1874年,他首次聽到華格納的歌劇,對他日後的音樂風格留下深遠影響,儘管起初遭到父親的攔阻,因為對他的家族來說,華格納的音樂被視為次品,但此點理查‧史特勞斯個人並不同意。

1882年他進入慕尼黑大學主修哲學及藝術史,而非音樂。一年後他離開並前往柏林,擔任德國指揮家畢羅(Hans von Blow)助手一職,並於1885年畢羅退休後接續職務。此時他遵循著父親的教導,作曲走舒曼或孟德爾頌的保守風格,代表作品為《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

1894年他與相戀多年的德國女高音寶琳‧迪‧安娜結婚,出身將軍世家的妻子一直是他創作動聽藝術歌曲的最大原動力,也是他第一部歌劇《甘特朗》的女主角。在1900年之前,他的作品多為交響詩,然而之後,卻轉以歌劇作品為主。他的首部歌劇及第二部歌劇《火荒》都明顯有著華格納的影子,尚未真正形成屬於自己的歌劇風格。

之後創作多部引起爭議但大獲成功的歌劇,如《莎樂美》的故事情節駭人聽聞、《艾蕾克特拉》則在音樂上駭人聽聞、《玫瑰騎士》音樂雖優美動人,但在樂評界引起不小的爭論。總體而言,理查史特勞斯具有極其卓越的對位寫作才能,幾乎所有作品的織體都非常複雜。

晚年,理查史特勞斯的曲風走向現代樂派,1945年完成二十三首獨奏弦樂曲《變形》,1948年則完成最後傑作《最後四首歌》。1949年,逝於德國高米斯-帕坦基辛,享年八十五歲。

重要作品概述

理查‧史特勞斯的父親法朗茲是當代著名的法國號手。史特勞斯四歲學鋼琴,六歲就寫下第一首歌,在他十九歲、畢業於慕尼黑大學前,已完成許多作品,編號排到作品十以後。他在很年輕時就寫下了生平第一首交響詩《義大利交響曲》,日後他不斷創作交響詩,成為繼白遼士、李斯特之後的優秀管弦音樂作曲家,作品包括《唐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唐吉訶德》、《阿爾卑斯交響曲》、《英雄生涯》及《死與變容》。

1892年,他完成了首部歌劇《甘特朗》,但慘遭滑鐵盧。1900年,他遇到了劇作家霍夫曼史塔(Hugo von Hoffmansthal),從而激發靈感,寫下他最重要的前期歌劇《莎樂美》,這是他以王爾德作品為題材的第三部歌劇,震驚了當時保守的上流社會。霍夫曼史塔則延續史特勞斯在《莎樂美》一劇中的暴力和驚悚,寫下《艾蕾克特拉》。這之後史特勞斯轉走溫情古典路線,首先霍夫曼史塔為他設計了《玫瑰騎士》,接著是劇中劇《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亞德奈》,兩人接下來又合作了《埃及的海倫》、《阿拉貝拉》等劇。二次大戰期間,史特勞斯隱居瑞士,寫下了歌劇《間奏曲》。霍夫曼史塔在戰後過世,納粹分子祖威格(Stefan Zweig)在霍氏生前被推薦給史特勞斯,為他將班強生的劇本改編成《寡言的女人》,接下來史特勞斯和猶太劇作家葛瑞格(Josef Gregor)合作,完成了三部歌劇:《自由日》、《達芬妮》和《達奈之戀》。

史特勞斯晚年時依然創作不斷,他寫了許多雋永而教人難忘的傑作:《家庭交響曲》、《阿爾卑斯交響曲》、《第二號法國號協奏曲》、《雙簧管協奏曲》以及《變形》。最後更在1948年寫下了《最後四首歌》,成為他一生承繼德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最高峰傑作,當他於1949年9月8日過世前,正要寫下第五首歌。《最後四首歌》以赫曼赫塞等詩人的詩作為詞,意境崇高而曲意深遠,卻高雅動聽,成為歷史上最美的女高音歌曲。

 

書籍簡介

《圖解音樂史》高談文化

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竟然是公元1600年後才誕生的流行音樂!
在這短短400年間,世界宛如發生一場大爆炸,出現了無以數計的音樂家、六大樂派、研發出N種可以彈奏美妙音樂的樂器,人類的生活從此進入了嶄新美好的境界……

 

 

延伸閱讀

 

從黑暗中閱讀的童稚之眼中,我們看見了什麼?太陽王路易十四成就凡爾賽宮背後的動機為何?你知道肛塞本來是用來治療的工具嗎?代代相傳的排灣族口傳歷史,與日本外交文件及當時新聞報導有怎麼樣的不同見解?六月書摘專題:讓我們從歷史看見故事。

🗿武漢,從來沒一日平靜——文革十年的荒誕悲歌
🗿性愛玩具來自荒謬的醫療手段?——醫療的暗黑歷史